APP下载

中国对外援助65年掠影(下)

2016-03-19薛之砚

党政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受援国援外博拉

中国对外援助65年掠影(下)

援外医疗队

央视大屏幕上,出现众多医生的面孔。“这些都是远渡重洋到非洲大路上抗击埃博拉的中国医生,他们在那里,以勇气和科学铸成铜墙铁壁,我们以这座奖杯,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此时,奖杯显现5个字:“流芳布天涯”。

2月27日,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现场,举行了特别致敬环节,致敬的对象,是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

此次在西非地区持续一年多的埃博拉疫情是该病毒被发现近40年来最严重、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已造成超过1.12万人死亡。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发病例从去年8月的每周800例降到现在每周30例以下,抗击埃博拉工作取得巨大进展。

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卫生援外行动。除向疫区提供7.5亿元的援助外,还派遣了1200多名医护人员。截至目前,中国援非抗疫队伍累计检测病毒标本约5000份,收治患者800多名,完成公共卫生培训12471人次。

援外医疗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1963年,阿尔及利亚政府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全世界发出紧急医疗援助的呼吁,当时,我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仍然组织了24名优秀医务人员赴阿工作,开创了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历史。

随同医疗队派遣,中国政府捐赠药品和医疗器械。中国援外医疗队自此逐步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数量逐渐增加。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国政府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成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对非援助的重要举措之一。

截至2012年12月,中国先后向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2.3万人次,诊治患者约2.7亿人次。

援外医疗队常工作在受援国缺医少药的落后地区,条件十分艰苦。援外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全力为受援国人民服务,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赞扬。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刚果(布)接见援外医疗队时,总结提炼出“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援外志愿者

7月20日,第六批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援毛里求斯项目志愿者出发仪式在重庆举行。这17位志愿者来自中国9个省市,半数以上为90后。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播撒爱心友谊——青年们在现场许下誓言。

选派志愿人员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发展领域为当地民众提供服务,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形式。目前,中国派出的志愿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志愿者。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启动于2002年,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面向全国招募青年志愿者,并派往对中国友好的发展中国家从事有益于当地公益事业发展的服务。2002年5月,中国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愿者赴老挝,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2005年开始,援外青年志愿者被正式纳入到国家对外援助工作之中,成为一项国家行动。

2003年,中国开始对外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个国家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共计7590人次。《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显示,2010年~2012年,中国向60多个国家派遣青年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志愿者近7000名。志愿者服务范围涉及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推广、体育训练、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领域。

和非洲学生一起说中文、练武术、打乒乓球,为岛国居民针灸、拔火罐……中国青年志愿者用爱心、奉献架起一座连接友谊与文化的桥梁,他们以勤劳、真诚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展示了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摘自《中国青年》2015年第16期 薛之砚/文)

猜你喜欢

受援国援外博拉
中国援非对受援国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
不是传统“受援国”,而是“合作伙伴”
西方外援模式越来越“中国”
中国援外医疗大事记
2016年援外医疗队中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气象援外项目可行性考察及方案设计要点浅析
直面“埃博拉”之惧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
援外项目估算及概算编制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