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探讨*
2016-03-19王道春
王道春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51)
高职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探讨*
王道春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51)
要实现“2025中国制造”,需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文章论述工匠精神的历史渊源和价值,提出高职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
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策略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基地,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如果能让学生把这种精神理念内化于心,让学生了解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同等重要,是其立足、生存的必备条件。因为很多企业越来越看中毕业生的敬业态度,即工匠精神。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中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一)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生产者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一丝不苟、严谨敬业、精益求精。从事任何职业、处理任何细节都一丝不苟、凝神专一,只为追求卓越和完美。这是一种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与信念,从99%提高到99.99%的极致。虽然速慢利薄,但是终能制造造福世人的产品。
(二)历史渊源
工匠精神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代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术就是中国古人匠人情怀的重要发明。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精雕细逐、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等,都是对工匠技艺的称赞。古人师徒关系不仅是传授技艺,更是工匠精神理念的传承。也就是师傅除了教授徒弟技艺,还言传身教,教会弟子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从业态度。《庄子》关于“庖丁解牛”的故事,向世人说明一个道理,对待任何事,只要凝神专一、一丝不苟,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而西方国家,德国、瑞士的工匠精神比较有代表。目前,德国汽车、机械、电器品牌在世界上都是响当当的,瑞士手表能够享誉天下,正是因为制表商对待每一道程序都高度凝神、一丝不苟。这两个国家的很多产品在世界上极受欢迎,而这些产品都来自工人凝神专一、一丝不苟的精神理念。
二、高职院校急需塑造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制造的重要因素
1.工匠精神是制造业强国成功的重要因素
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产品之所以质量过硬,受到市场的青睐,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生产理念以及技术工人具有兢兢业业、刻苦专研的工作态度。这些技术工人把自己工作成绩和人生价值联系起来,即便很细微的工作也是精益求精。技术工人有这样的觉悟,归功于这些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
德国、日本在世界上是响当当的制造强国,又是知名的职业教育强国,他们很早就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课程中将工匠精神纳入职业教育领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理念。正因为如此,德国、日本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铸就了制造强国。
2.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制造的现实需要
2014年,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政局稳定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但是我们的产品,尤其是高端制造,享誉天下的品牌仍然凤毛麟角。如今,我们仍然没有走出“山寨版”的困境。其原因并不是中国缺乏创新,而是缺乏大国工匠。
据调查,世界上超过200年的企业,德国有837家,日本有3146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中国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只有5家。为什么西方国家有那么多的百年企业,原因有很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追求卓越和极致,就是工匠精神,可惜的是,当今中国比较缺乏这种这样的精神理念。因此,即使有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但是缺乏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始终不能生产触一流的产品。
因此,职业人员拥有匠人魂,才能实现“2025中国制造”的梦想,最终实现中国梦。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庖丁”,需要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一种普世价值。否则,“2025中国制造”的梦想无法实现。
(二)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必备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层次职业准备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大层面。”①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对职业精神的培养和重视远远不够。而德国、日本等国家早就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就是为什么德国、日本在很多高端制造业方面能够在世界上领先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尤其高职教育领域,对工匠精神的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已有学者对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作了探索。”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多学生更关心的是薪资、待遇,“工匠精神在当代中国一度遭到冷落,但是目前中国工商业界已发出‘我们需要工匠精神的呼声’”。③至今,很多高校也开始对工匠精神进行研究。
(三)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生存的需要
高职院校应以学生就业为目标,结合时代,重视企业的需求。据调查,大部分企业对毕业生的最大要求就是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理论外,还要会做人、做事,有责任心、敬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其实也是高职院校生存的需要。如果高职院校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会影响该校的招生、办学。但是如果高职院校结合现实,重视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事实证明,除了掌握较好的理论知识外,还拥有较好的敬业态度的学生更受欢迎,他们毕业后很快就能融入社会、企业实现自身价值,反过来也促进了高职院校的生存。
(四)工匠精神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一个除了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才能获得成功。“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往往强调严谨负责、能吃苦,具有某项或多项特殊技能。”④因此,敬业、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企业是必不可少的。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因此,在培养中,如果能够除了传授理论知识,还特别注重工匠精神的塑造,将极大地改变中国的精神面貌。德国、日本学生就是在上学期间,学校尤其重视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因此,从这两个实例中可以得知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好的工匠精神,是其走向社会,立足、生存的必要条件。
三、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一)思政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要桥梁
目前,中国高校都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涉及大量的课程、课时,因此,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应该结合现实,发挥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作用。结合学生特点,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将工匠精神的理念纳入到大量的思政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熏陶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一个从业人员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理论知识,还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为以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将工匠精神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中
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有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一丝不苟、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将此内容融入专业教学目标。此外,还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将工匠精神因材施教地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感同身受,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一个从业人员乃至对社会的价值。
(三)实习、参观培养学生匠人情怀
高职院校和很多企业合作,可以通过参观、采访的方式。学生在参观企业中,可以和第一线上的技术工人直接接触,身临其境,让学生认识到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刻苦专研、兢兢业业的高度负责的态度才能做好工作。另外,学校可以根据实际,聘请企业优秀职工到学校做相关产品的生产模范实验及相应的课程讲座,通过已经有实战经验的从业人员的言传身教,对在校学生起很好的榜样作用。
(四)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工匠精神
如果只是传授理论知识,很多内容容易陷入空洞,不容易和实际结合。因此,高职院校除了理论教学,还有实践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因此,除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外,还可以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实验基地或到企业现场,身临其境,亲身实践。让学生能真实的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价值,并树立职场人员必备的素质和水准,将匠人追求的卓越作为自己从业的理想与信念。因此,在实践环节中,可以利用场景模拟,激发学生的高度凝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理念。
(五)开设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高校都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结合时代要求,开设了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在这课堂上,授课教师就应该在将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加深学生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道德境界方面有很大提升,为以后走上从业道路奠定基础。
(六)校园文化是熏陶工匠精神的可行手段
高职院校有非常丰富的校园文化,广播、海报、社团、演讲、展览、演讲、比赛等。因此,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潜移默化的工匠精神的塑造。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提高了他们的实践经验,在学生内心深处种下匠人的种子。例如举办“追求卓越”的演讲比赛或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提高“卓越意识”,了解到卓越正是工匠精神的结果。校园文化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其中,让学生耳濡目染,不断熏陶。
工匠精神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历史渊源。当今中国更需要发扬工匠精神,而匠人情怀的培养又离不开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应该把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案纳入整个教学培养环节中,培养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注释
①孙晓玲.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职业精神内涵论[J].职教论坛,2012(6):62-65.
②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94-96.
③深圳特区报.中国崛起呼唤工匠精神[EB/OL].[2011-07-12]. http://news.hexun.com/2011-07-12/131357499.html.
④张永新,林洁.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J].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23-25.
In order to realize"Made in China 2025",we needs the specific and meticulousspirit of craftsman in concentration.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value of spirit,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spirit of craftsman;the strategy
C961
A
2096-000X(2016)22-3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美青年精神生活比较与中国梦精神动力培育(14YJC710054)
王道春(1981-),女,汉族,云南文山人,硕士,讲师,工作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