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州半岛南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016-03-19全秋梅朱晓闻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珍珠养殖发展

贺 亮,全秋梅,朱晓闻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雷州半岛南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贺 亮,全秋梅,朱晓闻*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南珠产业发展现状,从养殖技术与环境、南珠养殖结构、养殖户、社会公共管理、珍珠行业发展形势等角度分析了南珠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南珠产业的发展优势与潜力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改善养殖环境,净化环境,建立珍珠原、良种基地,实现保种供应;增加珍珠养殖品种,发展特色养殖,满足社会综合需求;政府政策要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雷州半岛;南珠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与对策

“南珠”是南海北部湾所产海水珍珠的统称,主要分布在广东(湛江)、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又称为“合浦珍珠”、“廉珠”。南珠以其细腻器重、玉润浑圆、瑰丽多彩、光泽持久而驰名中外,自古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美称,因而南珠在我国珍珠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

雷州半岛是我国南海珍珠的主要产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资源底蕴深厚。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清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曾记载:“合浦珠名曰南珠”、“南珠自雷、廉至交趾、十里间六池”(指南珠产地为徐闻、雷州、合浦、防城港一带的北部湾海域)。2004~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先后批准了广西北海的“合浦南珠”和广东湛江的“流沙南珠”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经成为雷州半岛海水贝类养殖的支柱产业。迄今为止,雷州半岛已经成为全国海水珍珠养殖、加工、出口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雷州市、徐闻县等沿海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2]。然而,南珠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制约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也日益凸显,目前南珠产业面临着高产低值、效益下降、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3]。笔者从养殖技术与环境、南珠养殖结构、养殖户、社会公共管理、珍珠行业发展形势等角度分析了南珠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南珠产业的发展优势与潜力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 南珠产业发展现状

南珠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逐步演进的过程,其演进趋势大体上经历了原始采集阶段、人工养殖初级阶段、规模不断扩张阶段、萎缩年代、振兴阶段等5个阶段[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掀起了一场群众性养殖热潮,养殖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养殖面积扩大到1 000 hm2,产量接近3 t。2000年,南珠产业凭借先天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的支撑,养殖面积达到5 000 hm2,产量突破30 t,占据全球95%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海水珍珠生产第一大国[3],南珠产业也成为南海部分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4]。目前,南珠在我国南海环北部湾地区的粤、桂、琼等地区均有所分布,其中广东省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0%,广西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7%,海南省产量占总产量的3%。南珠养殖和加工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地区,如雷州(覃斗、乌石、英利、北和、企水5个镇)、徐闻(西连、迈陈、角尾3地)等[5],交易则主要集中在广西北海及海南三亚等地。

然而,南珠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养殖区域出现了因为养殖珍珠和其他贝类而导致的海区老化、养殖的海水珍珠质量不高、因为城市化进程而导致南珠养殖面积锐减等问题[6]。同时,由于养殖过于分散、养殖技术落后和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较低等因素,导致南珠这种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产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困境。

2 南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养殖加工技术不成熟,科技含量低,超容量养殖,养殖环境恶化在南珠产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技术和经验,但大多仍属于传统技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珍珠产业扩大发展的需求,原有的传统技术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加工技术成为南珠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在珍珠的培育过程中,产业技术包括植核技术、育苗技术、养殖技术、病害防治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等,目前这些技术尚处于不断发展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技术进步与成熟可以促进产业成长与壮大,而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又将更好地刺激市场需求。

目前,超容量养殖引发的海区环境严重恶化,致使适宜养殖珍珠贝的海域逐渐减少。①邻海工业和港口码头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传统的珍珠养殖海区被占用。例如,近年宝钢铁厂的建设对邻近海区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城区内人们的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未经过严格处理直接排入大海;②由于养殖者受市场的影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和增大珍珠养殖密度,部分珍珠养殖场地超过环境最大容量,养殖场地环境逐渐恶化,珍珠质量也会下降。

2.2养殖结构单一,副产品较少,加工样式单调雷州半岛各地珠农仍以马氏珠母贝养殖为主,副产品较少,加工样式单调,产品单一,技术与设备的落后使得珍珠在加工上缺乏多样化。此外,珍珠养殖成本较高,时间周期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等原因,导致珠农经济效益不能保证。部分经济损失惨重的珠农开始转移投资品种,转向经济效益较高的养殖网箱养鱼或墨西哥湾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等。此外,育苗场长期不重视养殖母贝的择优和复壮培育,大多数仍属于多代繁殖,种质资源面临严重退化。

近年来,由于养殖扇贝收益较高,珠农对扇贝养殖投入较多,使得扇贝养殖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珠农忽视了扇贝与珍珠贝同为滤食性物种,在同一海区养殖时生态位接近的滤食性贝类在摄取营养物质上是竞争关系[2]。由于珍珠贝与扇贝的生长特点,扇贝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最短4个月,最长为6~7个月),摄食量比珍珠贝大得多,在竞争中扇贝处于优势地位,造成珍珠贝生长缓慢,珍珠质量下降。珠农缺乏科学的养殖结构规划知识,未注重珍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单方面追求高收益的方向投资,导致珍珠产业得不到可持续性发展。

2.3从业人员较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个人专业素质不高目前,从事珍珠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许多从业人员未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对珍珠培育流程不了解,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科学地解决。

目前,大部分珠农文化程度较低,个人专业素质不高,部分珍珠养殖者急功近利,当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时不重视育珠技术,随意增加吊养密度和缩短育珠周期,使得植核珠母贝变小、南珠质量下降;与此同时,珠农为了降低育珠成本,特意购买质量低劣的廉价珠核,导致珍珠产率严重降低。20世纪90年代后,绝大部分的插珠人员未受过严格正规的培训就开始从事插珠工作,仅通过具有一定程度经验的人员传授技术给新人,工作人员没有对基本原理、准确核位到操作技能熟悉掌握,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规范的行为。虽然从事珍珠插核技术的人员要求较高,但是每年只有半年时间工作,人们无法在从事珍珠产业中获得稳定的生活收入,许多年轻人不愿意继续从事插珠工作,这也导致技术人员的缺乏。

2.4社会公共管理缺位或不到位,行业缺乏长远规划,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南珠产业今日之困境绝非某一或某些因素促成的,而是政府、市场和社区同时失灵的一种必然结果,其根源在于缺乏合理的产业发展目标以及与之匹配的产业政策和管理框架[4]。在南珠产业领域,社会性行业组织长期没有真正发育起来,政府与珍珠行业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导致南珠的生产和经营无序、无度竞争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南珠养殖育苗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致使生产大于需求,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养殖海区缺乏科学规划,盲目扩大,加剧了养殖环境的恶化程度[2]。此外,由于产业转型等原因,政府对珍珠养殖教育、珍珠科研和技术创新机构方面投入不足,人少力薄,造成珍珠培育科创能力下降,南珠产业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撑,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补贴机制,社会尚未形成养殖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经济实力单薄的珠农,抗击风险能力弱,经不起市场的风浪以及自然灾害的破坏,难免会时沉时浮,对珍珠养殖业长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5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市场需求扩张受阻,市场信息不畅通渔民利用合适养殖海区就地建立养殖厂的现象较普遍,既是老板又是技术人员,他们缺少掌握企业管理与发展规划等知识,资金基础雄厚、研发技术强的龙头企业较少,中介服务组织松散,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目前,大部分以个体经营为主,加工样式不够丰富,加工规模小,对珍珠贝类活性提取物没有显著性突破;珍珠的其他用途未能在市场上得到很好推广,例如珍珠是一种珍贵的药材,性寒味咸,能镇静心神、养阴熄风、去翳明目、消炎解毒生肌,临床可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等。

由于珍珠养殖必须要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支撑,此外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南珠部分养殖户亏损较大,难以维持经营下去,已开始逐渐转投到其他领域。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内淡水珍珠的冲击,一般而言,海水珍珠价格比淡水珍珠要高,消费者对珍珠认识不够,往往更愿意购买淡水珍珠,导致淡水珍珠需求量增大,并逐渐以廉价的优势牢牢控制珍珠产业的低端市场,从而导致海水珍珠在市场需求扩张受阻。湛江市“南珠”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但其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将“南珠”产品推向广大的市场,南珠产量与产业规模出现萎缩趋势。此外,由于缺少信息交流与宣传的平台,市场信息不流畅,农户与市场间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因此农户普遍承受巨大市场风险,亦导致了农业产业化开发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大多是直接出售初级农产品,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7]。

3 南珠产业发展优势与潜力分析

3.1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雷州半岛濒临北部湾,海岸线长达1 556 km,约占全省海岸线的46.2%,天然港湾众多,且风浪小,污染小,水质优良,海水潮差大,自净能力较强,水温适宜,盐度适中,光照资源充沛,适宜珍珠贝生长的时间长,浮游生物丰富,为珍珠贝类生长提供良好的自然生长环境。此外,所在海域珍珠贝生物多样性高,贝类资源丰富,拥有省内珍珠贝科的所有种类,为南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南珠”底蕴丰厚,人文精神源远流长南珠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广为传颂的南珠之乡——合浦,其产珍珠的历史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地就出现了采珠业,开始南珠的生产和加工,产珠历史源远流长。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渐渐形成的“尚德务实”、“崇文礼教”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对当今后世影响深远。3.3市场机遇良好,加工前景广阔据统计,目前国际市场对海水珍珠的年需求量在80~90 t左右,我国供应国际市场的海水珍珠达20多t,而海水珍珠供应大国日本近年来受到由于经济衰退和海区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珍珠产业开始步入低谷,年产量逐年下降,平均年供应量不足30 t,国际市场珍珠仍是供不应求,市场容量在继续扩大,给我国珍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契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珍珠产业链中增值最多的是加工、设计与品牌经营等环节,雷州半岛南珠产业恰恰在这些方面落后,因此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4 南珠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4.1建立珍珠原良种基地,开发优质珍珠贝养殖新品种,形成特色养殖 养殖是珍珠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增强南珠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雷州半岛各地珍珠贝仍以马氏珠母养殖为主,副产品很少,结构相对单一,没有形成特色养殖,许多养殖户的珍珠贝仍然直接利用野生种或者从附近公司收购的贝苗,养殖1年后售往其他地区进行插珠,贝苗依旧属于近亲繁殖,造成母贝个体偏小,后代生长缓慢,性成熟提早,抗病害能力差,品质退化,品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南珠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南珠应当建立自身独特且优良的种质资源库,实现保种供应,为品种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尽可能地多搜集各类资源,以供今后产业的研究与养殖所需。

4.2扩大深化南珠产业链,建立产业联盟,增强产业链竞争力增强政府职能部门的带领作用,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大力扶持珍珠产业的龙头企业,使珍珠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规范生产行为,提高生产质量,全力打造具有南珠文化的珍珠产业。大力发展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使得产业能在不同的环境和经济状况下生存下来,更有力地抵挡自然灾害以及市场经济萧条的冲击,如挖掘南珠产业特色文化,开辟特色旅游珍珠业,促进南珠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实行“经济合作社”便于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提高珍珠的产量,提高珍珠产率,节省劳动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当地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本村自主创业,打造品牌产业。

4.3依托科技支撑,成立珍珠研发机构,建立珍珠技术研发推广和合作交流平台努力提高养殖户的科学文化水平,在有条件的地区成立“珍珠养殖研究小组”,实时组织养殖户到珍珠养殖业发展较好的企业或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此外,为有效解决珍珠养殖业质量和产量急剧下降的问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门确立了“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技术”项目,经过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何毛贤教授为首的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技术进展;同时,由广东海洋大学珍珠团队经过数十年选育的“海选1号”马氏珠母贝获批为新品种,这些我国海水珍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南珠应紧紧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建立珍珠技术推广和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产学研信息交流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合作。

4.4政府重视与政策支持 第一,要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珠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提高农民对珍珠产业的兴趣,使农民自主投身于珍珠产业建设中。第二,要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切实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战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文化水平,对珍珠养殖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第三,要加快农业科技步伐。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第四,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等的改革,逐步建立高效、有序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政府保障体制、城乡的公共财政覆盖制度。第五,加强市场监督检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流通机制,严厉打击不法经营行为,维护行业信誉。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质量的产品是获取收益、赢得市场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符韶,邓陈茂,梁飞龙,等.关于南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9(5):1-5.

[2] 易丽平.湛江“南珠”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9,27(5):36-41.

[3] 符韶,童银洪,邓陈茂,等.《马氏珠母贝养殖技术规范 亲贝》广东省地方标准的研究与制订[J].海洋与渔业,2008(5):7-9.

[4] 周昌仕,慕永通.我国南珠产业的困境及其治理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2,49(5):1-5.

[5] 王保前.广东南珠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1.

[6] 李飞星.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南珠产业集群企业网络能力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7] 郭恩松,牛春光.北部湾南珠产业发展战略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10,32(5):5-6.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uth-Pearl Industry in Leizhou Peninsula

HE Liang, QUAN Qiu-mei, ZHU Xiao-wen*

(Fisheries Colleg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To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south-pearl industry, from perspectives of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structure of south-pearl farming, farmers, soci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pearl industry development situation, etc. existing problems in south-pearl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cess were analyzed, a detailed discussion was made to analyze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for south-pearl industry,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breeding environment, cleaning up the environment, establishing the original pearl and seed base, to achieve conservation supply; increasing the pearl breeding species, developing specialized breeding, to meet the comprehensive demands of the community; the government’s benefit agriculture policies to be consolidated, improved and strengthened, to accelerat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overall rural reform.

Leizhou Peninsula; South-pearl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水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粤办函(2015)325号];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党建育人项目[广海大党(2014)61号]。

贺亮 (1990- ),男,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经济动物发育学。*通讯作者,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水产养殖以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6-03

S 9-9

A

0517-6611(2016)20-128-03

鸣谢在雷州半岛南珠产业现状调研过程中,得到了符韶教授级高工的专业指导,此外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全体成员及科创旋律社会实践队在调研过程中给予了无私帮助,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珍珠养殖发展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小珍珠”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为了喝到珍珠
“种”珍珠真神奇
绿珍珠城(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