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节日回归本来的意义

2016-03-19文/薛

公关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龙舟传统节日苗族

文/薛 丽

卷首语

让传统节日回归本来的意义

文/薛 丽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在《六幺令·天中节》中对端午的描述,可谓民俗浓郁,风景如画。

端午节又称天中节,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然而,如今,多数人对于端午节恐怕只剩吃粽子、划龙舟的概念,而这仅存的仪式感也正在被小长假的欢愉慢慢淹没。

中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从古到今,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新生节日共有两千来个,其中约三分之二是少数民族节日。传承至今,许多节庆已凝塑成记忆民情风俗和信仰旨趣的动感样板,成为彰显特色文化和张扬民族性格的活化载体,甚或正在扮演着文化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融会的特殊角色。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越来越多节日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正被现代化潮流和商业资本运作所碾碎和抛弃,七夕节的玫瑰,中秋节的月饼,国庆节的旅游黄金周……原汁原味的节日文化在符号化的消费中已渐行渐远。与之相伴的还有,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入侵,由西方传入的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洋节的逐渐盛行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体系造成的冲击。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记忆。例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苗族的姊妹节,作为台江县苗族传统中最盛大的节日,延续千年后,如今,其纯粹神秘的东方之美将越来越多的人吸引至苗疆腹地。类似的还有西藏雪顿节、鄂伦春族的“古伦木沓节”、白族的绕三灵等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保存并延续下去,国务院把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中国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将人们对节日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被遗忘的文化内涵。中国节日,让世界看见的不仅是繁荣的节日经济,还有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炫丽的文化底色。

猜你喜欢

龙舟传统节日苗族
屈原 端午 龙舟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龙舟
《金娃——龙舟》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端午节,看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