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社区教育比较及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2016-03-19杜亚男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3期
关键词:青少年宫社区服务公益

杜亚男

中美社区教育比较及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杜亚男

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环境要素之一,社区教育是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社区教育上的差异,学习美国社区教育的先进之处,给予成功经验和启示,促进中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社区教育;中美比较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三大要素,家庭和学校作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受到格外重视,也在不断地研究发展中产生了丰富的理论,形成了完善的体制。社会作为对人潜移默化的大环境,内外部条件影响多变,难以把控和规范指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形式多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社区”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应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他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中定义为“由具有共同的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社会团体或共同体”。随着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以社区为单位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社区教育的受众有特殊性,同时也因为社区的位置特殊性,抓好社区教育有巨大的潜在优势。

美国社区教育发展较早,有一套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在美国“公民体系”教育中,德育教育是重点,旨在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这点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教育不谋而合。将中美社区教育进行比较,吸取美国优秀经验应用于德育教育的实践中,有利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一、美国社区教育

美国教育受以杜威为代表人物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影响很深,被称为“官方哲学”,在杜威实用主义影响下美国社区教育不断发展,形成完善体系。

1.社区学院

社区学院是美国社区教育最明显的特征。早在1896年,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就创办了美国首所社区学院,到了1980年,社区学院开始壮大发展。至今,美国共有1200多所社区大学,拥有1000多万注册学生,美国45%的大学生在社区学院学习,而在有的州比例高达60%以上。

美国社区学院承接高等教育院校的最鲜明特点便是“学分携带计划”,简单来说,在社区学院所修学分可以延续到高等教育院校中,这是美国社区学院最大的优势。例如“美国历史”这类公民课程作为公共课,在社区学院修学完毕并获得相应学分,进入公立高等教育大学时,承认之前所修学分无需再修。这项计划,提升了社区学院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鼓励更多社会群众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有利于教育普及化和人民教育水平的提升。

2.社区服务

美国通过了《1990年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其中明确指出:“学生或参与者通过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得到发展,这种服务在社区中发生并满足社区的需要;与小学、中学、高等教育机构或者社区服务计划以及社区相协调,有助于形成公民责任。”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社区教育所提倡的社区服务的精神,完全可以看成是对社区成员进行的一种道德教育,社区成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社区教育为整个社会培养了一批更文明、更符合当今社会道德标准、在公共事业上更有思想更有能力的社会公民。这样,社区教育和社区服务成为家庭、教会和学校都积极参与的活动。

美国社区服务的特点在于“公益性”,一致的框架结构为,政府指派主任及相应社会工作者协调社区工作,每个社区由居住者自发报名组成委员会承担组织及决策任务。“公益性”在于委员会成员由自愿报名和选举产生,由社区中能充分代表各个社区群体且热心于公益的居民担任。从权力上看,社区委员会是社区的最高权力机构,可随时罢免社区主任,权力顺序是:社区主任对社区委员会负责,社区委员会对社区居民负责,社区居民是对社区事务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因此,美国社区服务和管理相当于居民自治。同时,倡导的社区服务精神符合美国“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感,达到公民道德教育的目的。

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鼓励青少年服务社区,以奖金鼓励社区服务。这是从政府行政角度培养孩子“回馈社会”的品质。此外,社会团体对社区服务大力支持,通过民间的方式给予物资等帮助,一方面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活动当中,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自身的社会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能否培养“回馈社会”的理念,是否参与和组织“回馈社会”活动,是美国学校和社会评判“优秀青年”的重要标准。美国青年在这些规章制度、物质奖励及社会氛围的培养下,培养的不仅是公益理念,也是在培养符合“公民教育”一切要求的品德和素质。

在美国社区服务意识的塑造下,参与社区服务不是“有钱”“有闲”的象征,而是热心公益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的体现,这个观念辐射到全国每个社区,深化到每个居民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达到对公民道德教育的目的。

二、中国社区教育

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而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在中国讨论“社区”教育不得不把乡村排除在讨论范围之外。我国社区教育1990年后才开始在一些沿海城市的社区开展。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份文件中,第一次将“社区教育”纳入官方教育计划并着力推动。然而,中国传统教育以家庭和学校为主,社区本身健全不完善,难以承担更多的社会任务,在社区中推行普及大众的教育任重而道远。然而,在新世纪经过15年的发展,以社区为载体的一些试点教育工程开始出现并初步取得成效。

1.社区青年汇

社区青年汇,是指团组织建在社区、乡、村联系与服务青少年的终端综合服务平台,在联系服务青少年的同时,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团组织牵头的社区青年汇,是团组织进行青年素质培养的试点工程,同时也起着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作用。

北京社区青年汇是全国首个试点工程。2010年,共青团北京市委率先在各区县建立了110个市级青年汇,通过讲座、比赛、体验等形式,在部分青少年中开展创业帮扶、学习培训、心理辅导、文体娱乐等活动,直接服务青少年30万余人次,培育联系青年组织300余个。2012年,北京团市委进一步推进社区青年汇建设,坚持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到基层的工作思路,开放50家示范社区青年汇的专职社工岗位进行社会招聘,并由社会工作事务作为专业保障载体,来承担专业服务经费和人员的申请、管理。社区青年汇的主要功能包括:汇聚青少年社团组织、汇聚青少年群体、汇聚青少年活动、汇聚公益服务、汇聚青少年信息、汇聚青少年力量。

社区青年汇在承担社区服务上,主要开展公益性活动,利用结对的大学生青年资源为社区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进行课余免费定期辅导。与社会公益团体、大学生公益社团合作,开展社区衣物回收、免费体检、公益讲座等活动。根据各个社区的特色以及地理位置,为社区青年提供学习实习的机会。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社区青年汇是新形势下的青年社会活动基地,是对青年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增强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青年的公益品德,鼓励青年走进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2.流动少年宫

青少年宫是各地团委下属机构,是面向幼儿和儿童的课外活动基地,是少年儿童德育的活动基地和艺术教育的培训基地。青少年宫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开展的一系列素质兴趣课程,承担着校外培训的职能。另一方面,青少年宫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承担着青少年儿童德育教育的任务。

流动少年宫是近年来各地青少年宫的新品牌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开展实践和次数。其中流动少年宫走进社区是活动的重要部分。以社区居委会为活动场所,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青少年宫派出任课老师,在双休、节假日为社区儿童组织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此外,根据社区特色,青少年宫也会组织青少年儿童探访社区,了解文化知识。社会对青少年儿童素质的要求与现实中青少年宫的作用是存在矛盾的,青少年宫无论规模还是辐射范围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流动少年宫的出现,其实是满足了更广泛青少年儿童参与课外素质活动的需求。除此之外,青少年宫组织是带有盈利性的,而流动少年宫是公益性的,与社区相结合,能更好地提升社区的服务作用。社区流动少年宫真正把校外活动基地放到了家门口,组织的活动贴合实际,满足需要,是非常便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组织社区特色活动和公益互动,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公益道德观念。

三、比较和启示

比较中美两国在社区教育上的差异,可归纳为三方面。在内容上,美国设有社区学院,是独立完整的教育系统,与高等教育接轨,而中国社区没有承担教育的能力。在组织上,美国社区教育通过行政手段与青少年学校表现相结合,把社区活动纳入学校的考量之中,给予居民充分的权利管理社区事务,而中国参与社区活动只是自身的喜好和热情。在效果上,美国社区教育最大限度地鼓励全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之中,参与热情度高,而中国社区教育只面对青少年儿童群体,参与热情较低。

道德教育是指通过道德训练,促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中国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美国道德教育受自由主义影响,内容分为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个人品德教育。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由、人权和民主,强调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体现了美国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个人品德教育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将社会需要的品德内化给个人,使其遵循道德和法治观念,符合社会稳定发展的要求。

中美社区教育比较对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教育有着启示作用。

1.建立政府主导支持机制,从试点推行到全国

政府、社区各界、民众对社区教育认识到位,引起足够重视,获取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是社区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政府的重视对于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地位、促进民众思想观念转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社区青年汇是北京团市委的试点工程,发展5年来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通过更多的研究,根据地方特色,从试点推行到全国。流动少年宫是各地区青少年宫不定期的公益互动,可以申请专项经费,与社会志愿者组织结合,成立定期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活动基地。

2.建立学校中心辐射机制,纳入素质考核体系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社会公益活动之所以没受到重视,就是没有将这项素质培养纳入到学生的素质考核体系之中。应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机制,学校积极主动与社区结合开展公益、文化等素质教育,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社区活动。同时,学校要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将学生的社区表现纳入到素质考核之中,并与奖项评比相挂钩,从行政方法上促进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采取修学分的方式纳入学习计划,开设社区社会实践课程,不参与足够的社区活动不能完成学业要求。长此以往,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1][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社区青年汇章程(试行)[S].2010.

[4]孔锴.试析美国公民教育的实施策略:内容与途径[J].外国教育研究,2010(8).

[5]张劲.当代美国青少年思想政治的途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11).

[6]范传伟.美国社区教育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99(3).

[7]张华.关于加强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青年探索,2001(4).

[8]齐炘.我国青少年宫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1(12).

[9]田田.区域性基层青年组织研究——以北京社区青年汇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1).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3.020

猜你喜欢

青少年宫社区服务公益
本期话题 从“青少年宫”到“少先队员宫”谱写新时代青少年宫少先队工作新篇章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公益
公益
打通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公益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成都市青少年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