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2016-03-19陈惠莲蒋连霞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0640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0640

高教学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朋辈现实研究生

陈惠莲 蒋连霞(.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0640 .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0640)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陈惠莲1蒋连霞2
(1.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2.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呈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和间接性等特点,同时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关系疏远、信任危机、缺乏精神交流、心理孤独等。从新媒体环境下朋辈人际交往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为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建言献策,引导研究生构建和谐的朋辈人际交往。

研究生朋辈交往;问题;策略分析

一、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的特点

以数字信息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电子媒体的出现,特别是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内容、速度、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新媒体传播内容集图像、声音和文字为一体,增强传播信息的吸引力;新媒体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实现即时信息共享;新媒体实现“单向传播”和“互动传播”的综合,实现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和多样性。新媒体为研究生的朋辈交往提供了全新的媒介环境和平台,深刻影响研究生的朋辈人际交往,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媒体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缩小了研究生朋辈交往的距离

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虽然在校园内成长,但人员结构相对复杂,年龄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定位不同、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差异较大。这些因素决定研究生在生活、学习和交往等各个方面各有特点。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其在开展朋辈人际交往时具有更多的限制和障碍。新媒体的即时性和时空同步性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这些障碍,使身处异地的研究生可以和同学、朋友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此外,新媒体的互动性使研究生可以在建立的群组与熟悉的同学、甚至素未谋面的同学进行自由的交流,甚至学术意见的碰撞和交锋,实现沟通信息对等且及时的互动,缩小了研究生朋辈交往的距离。

(二)新媒体匿名性和虚拟性使研究生的朋辈人际交往呈现开放性

传统的人际交往尤其是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是无法隐藏自己的性别、年龄、专业、身份等信息,因而研究生在朋辈人际交往中往往存在很多顾虑,开放性差。而在新媒体平台中,研究生可以将自己的真实身份、专业、年龄、地位、职业等信息隐藏起来,消除现实存在的差异,给予研究生的朋辈人际交往自由和开放的空间,研究生可在线上自由表达在现实朋辈交往中不敢表达的观点和情绪,观点和情感的表达更加自由和开放。因此,新媒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使研究生的朋辈人际交往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三)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性使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方式具有多样性和间接性

新媒体实现由“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的变化,互动性强,传播效率高。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的朋辈人际交往不仅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书信、电话短信等人际交往方式,微博、微信、QQ等众多新媒体平台为研究生的朋辈人际交往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因而研究生的朋辈人际交往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此外,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的朋辈人际交往的运行模式是人-机-人,新媒体平台成为交流的间接主体,朋辈人际交往呈现间接性的特征。间接性的交往方式缺乏语言、肢体、表情和情感的交流,难以体验对方的情感,无法获得真实的朋辈交往体验。

二、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异化”这一概念,引起较大反响。异化是指人的生产及其生产的产品变成了异己的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现象。①新媒体是人类实践创造的产物,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媒体已经成为统治人们的异己力量,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是对这一现象的论证。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度依赖新媒体,关系冷漠和疏远

调研数据表明,研究生开展朋辈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依次为新媒体(68.33%)、面对面(29.66%)、电话短信(10.93%)、书信(1.08%),由此可见,研究生在开展朋辈人际关系时高度依赖新媒体,而新媒体交往和线下交往的时间呈此消彼长的趋势,过度依赖新媒体导致研究生与同学、朋友的现实交往的时间大大减少,影响研究生的现实朋辈交往。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融合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动画等技术手段,极大方便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突破传统朋辈交往的时空限制。但是,正如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慈所说:“网民进入互联网的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信息,而是为了寻找符合自己想象中的人,以便与之进行互动。”与现实交往的社会属性不同,新媒体的匿名性使人们可以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塑造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自我,找到充分的自我认同感。因而研究生往往优先选择利用新媒体进行朋辈交往,这导致现实朋辈人际交往的时间大大减少,甚至趋向于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出现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离。这也充分印证了心理学家拜克拉曾指出:“如果人们过分沉迷网络,减少与外界的人际接触,会导致人际交往观念的转变,并渐趋淡薄。”②

(二)信任程度降低,产生信任危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认为自我表露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在他人面前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诉自己的想法”。③自我暴露程度是人际关系的最佳探测器,并与信任程度呈正相关。调查数据显示,41.67%的研究生认为由于新媒体的复杂性,个人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研究生在朋辈交往时不愿自我暴露和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体验。此外,约30%的研究生认为虚拟角色的多样化加剧了现实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危机,导致自我认知模糊。由于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线上角色和现实角色相冲突的现象经常出现。研究生线下朋辈交往具有社会属性,受现实差别和道德环境的约束。新媒体打破研究生个人生活方式和家庭背景等附加在身上的众多社会属性的真实特征,使研究生在新媒体交往的影响下不同程度的丧失现实社会中的角色规范。研究生们习惯了的新媒体交往,很容易将这种习惯转化为人格特征的体现,于是将新媒体交往习惯带到现实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中,这就导致研究生与同学、朋友的信任度降低,从而产生信任危机。

(三)交往深度搁浅,缺乏精神交流

调查数据表明,研究生与同学、朋友交流的线上交流的内容主要涉及个人兴趣爱好(71.88%)、生活轶事(69.65%)、“八卦感情”(32.37%),“学术专业”(32.37%)、“工作实习”(29.49%)、“社会动态”(15.28%)。由此可知,研究生与同学谈论的线上话题主要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轶事和八卦情感、生活学习等较为轻松娱乐浅显的话题,较少涉及研究生自身内心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导致研究生朋辈交往深度的搁浅。

哈贝马斯认为,语言即是服务于理解的“沟通媒介”,对话式的日常语言具有使个体通过在对话关系中的普遍范畴得以理解的结构,从而使对话主题在交往中既能相互认同,又能够保持相互距离,维护自我的同一性。④这充分说明语言交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语言促进理解,实现自我认同感。但是新媒体交往使原本通过语言、肢体、动作所能进行的情感表达被冷冰冰的文字、声音或图片替代,大大弱化了情感交流。

(四)心理孤独,现实人际交往障碍

在心理研究中,孤独是指个体的合群的心理需求得不到实现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现实生活中研究生与同学、朋友现实人际交往的不足。但新媒体交往是一种身份不在场缺乏情感交流的人机交往,无法满足研究生真实的对话欲望,加重研究生的孤立心理。所谓的“容器人”便是情感需求缺失下的产物,即使“联络全世界”,内心却极度孤独。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九成的研究生表示在现实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困扰。其中,47.51%的研究生认为因为自己表达能力差导致人际交往出现障,24.59%认为自己不习惯当面透露自己的心事和想法,约三成左右的研究生认为自己在线上交往中侃侃而谈,但是现实交往能力弱。正是因为研究生在朋辈交往中高度依赖新媒体,现实的朋辈人际交往减少,从而出现现实人际交往障碍,如缺乏社交技巧、不合群乐群、紧张羞怯、结结巴巴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等。

三、新媒体环境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的策略分析

由于大部分研究生的生活环境主要在高校,研究生的朋辈人际关系健康与否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问题。调研数据表明,约40%的研究生表示需要高校提供朋辈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仅有17.95%的研究生表示不需要高校提供指导。由此可见,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对研究生提供朋辈人际交往的关注势在必行。关注硕士研究生的人际关系,加强高校对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指导的监督和建议,对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康水平、提升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对研究生朋辈人际关系的关注和引导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引导研究生处理好新媒体环境中线上和线下朋辈交往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中存在的人,交往活动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完成,具有实践性。因此,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离不开与他人打交道,形成多种多样的人际联系,研究生也不例外。新媒体为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提供了线上朋辈交往的崭新平台,但与线下朋辈交往相比,线上交往实践性差,只能作为现实线下交往的补充和延伸,不能代替线下朋辈交往。因此,高校应引导研究生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与同学、朋友的人际交往,让研究生意识到新媒体朋辈人际交往只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和延伸,它并不等同于现实人际交往,更不能取代现实人际交往,从而引导研究生处理好新媒体环境中线上和线下朋辈人际交往的关系,做到优势互补,促进研究生良好朋辈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传导人际交往技巧,提升研究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

调研数据表明,有12.04%的研究生认为自身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并希望从高校方面得到朋辈人际沟通技巧的指导。部分研究生在社交场合中不知所措,说话结结巴巴,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为此,高校应有针对性地传授人际交往技巧,提升研究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首先,高校可针对全体学生,设置合理的课程,开设公共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将人际交往相关知识带入课堂,促使研究生学习掌握朋辈人际交往的方法、技巧,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和原则,积极主动地与同学、朋友交流,学会合理处理朋辈人际冲突;其次,高校可开通朋辈人际交往的微博平台或者公众号,定期推送有关研究生人际朋辈交往的线上线下交往技巧,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接受性强;最后,针对现实人际交往有障碍的个别研究生,实施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辅导员联动辅导策略,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对个别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心理辅导是当前研究生朋辈人际交往指导中的薄弱环节,但它恰恰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使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朋辈人际交往强有力措施,因此高校应着力加强心理辅导,形成多方面的联动辅导策略,形成合力。

(三)强化导师在促进研究生开展健康朋辈人际交往的指导

研究生在读期间,导师是和研究生接触最多的也是最了解研究生的群体。校心理咨询中心可对导师进行人际辅导的相关培训,让导师了解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存在的特点和问题,引导导师关注研究生新媒体朋辈交往,实施有效有效的朋辈人际干预机制。同时,研究生导师应鼓励并为研究生开展现实朋辈人际交往创造机会。导师应组建学术小组,一方面帮助研究生的科研和学习,创造出l+l>2的合作效应,另一方面加强研究生与团队同学的现实交流,使其在开放自由、团结合作的环境中增强现实朋辈人际交往的技能。此外,导师应鼓励和带领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调研。研究生在调研的过程必然离不开与同学、朋友的交往,这无形之中提升了研究生开展现实朋辈交往的机会和提升现实人际交往的技能。

(四)培育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能陶冶师生情操,构建在校学生健康品格。研究生所处的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的生态人文系统,和谐的校园文化孕育研究生和谐的朋辈人际交往。此外,生动活泼、内涵丰富的学生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是弘扬校园人文精神、提升校园人文素质的有效载体。研究数据表明,16.73%的研究生希望高校能够开展师生线上交往主题活动。因此,高校应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支部党建活动、学生团日活动、班级特色品牌活动、研究生科技文化节等,鼓励研究生走出实验室,走进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现实互动中开展朋辈交往,拓展研究生朋辈人际圈子,加深研究生与同学朋友之间的情感,避免研究生在线上虚拟的朋辈交往中迷失和沉溺,对提高研究生的现实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98.

②贾仕林,陈卫平.当代大学生网络心理与对策的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44-48.

③李林英,等.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④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行[M].重庆出版社,1989:3.

[1]李林英,等.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行[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98.

[4]贾仕林,陈卫平.当代研究生网络心理与对策的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44-48.

[5]蒋连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透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嗽会科学版,2008(6):166.

[6]张文秀.基于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探讨网络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7]赵素燕.网络对研究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ankind has entered the era of new media.Graduate students'peer interaction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diversity and indirectio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Unfortunately,graduate students'peer interaction emerges many negative effects,mainly embodied in relations apathy,crisis of trust,lack of spirit interaction,etc.From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graduate students'peers interaction,guiding the graduate students to build a harmonious peer relationships.

graduate students'peer interaction;problems;strategies

G643

A

2096-000X(2016)17-0057-03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编号:GD14XJY06);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资金项目(编号:2015SZY055)的研究成果。

蒋连霞(1980-),女,硕士,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朋辈现实研究生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漫画:现实背后(下)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