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研究
2016-03-19安晓玲
安晓玲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8)
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研究
安晓玲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8)
文章将从目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要特性分析出发,指出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个性独立和张扬,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思维下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的对策和建议,切实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思维的认识,让互联网为大学生生活、就业和理想等服务,增强互联网的引导和宣传舆论作用,切实引导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教育。
互联网;思想行为;信息分享
随着互联网络不断发展和深入,对主观判断能力不强的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在思想觉悟和言行方面缺乏统一性的措施和方法,没有正确认识到互联网作为一项生活工具的重要性,而是受到大众环境、自身个性与思想的影响,缺乏基本的媒介素养,对互联网的思维认识不足。因此,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个性特征鲜明的基本特性,一方面,引导他们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思想和行为意识,另一方面,推进互联网技术不断向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推广,从而积极探索出新途径和新办法,拓宽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的渠道,为大学生实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阵地和新平台。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主要特性分析
(一)思想积极进取,但互联网思维认识片面
改革开放思维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处于积极进取的状态,但是对于互联网知识和环境的选择认识片面,相对来说自身的理想信念还比较模糊。一方面,从整体上看来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主流积极向上,他们拥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信仰,在党和政府的方针下对自身的发展逐渐有了认识和规划,对于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活动参与热情高,但是在树立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极容易受到互联网不良知识和环境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与行为表现层次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矛盾,甚至在生活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出现认识方面的偏误;另一方面,受网络多元化和复杂化知识的影响,大学生极容易忽视高校政治课程理论的学习,他们相应的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无法积极应对情况对社会热点事件等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甚至出现认识方面的误区,在思想行为中表现出心态浮躁的现象。
(二)个性独立,网络知识是非判断力不足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个性独立,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张扬的个性,他们拥有自己的方向,但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学生网络知识的是非判断力不足。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智能手机、智能电脑等的应用有了多样化的渠道和方法,他们可以及时获取不同层次的多样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获取途径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促使大学生开阔了自身的视野,在踏入社会面对现实、工作和困境的时候拥有丰富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不合理的选择让他们在互联网里迷失,他们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盲目追求“考证”“考研”的道路,根据网络热度选择和学习专业知识,没有立足于自身需求,在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自我思考和认识不足,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无法明确人生目标,而沉浸于手机玩乐和电脑游戏中,甚至出现翘课现象,盲目追求游戏,缺乏一定的自主精神,在学校和工作中竞争意识不强,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自我感受,忽视了价值判断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
(三)道德意识不坚,言行有待统一,媒介素养有待加强
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媒介素养有待加强,常常会面临着道德方面的选择困惑,其言行有待统一。首先,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不一,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冲突行为,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环境复杂多变;其次,尽管大学生对道德认知具有清楚的界限,但是在实际的行为过程中无法促使言行实现一致,造成了道德选择的困惑;最后,互联网环境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各种良莠不齐信息充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遇到问题时常常借助于网络平台咨询,丧失了独立思考和信息辨别的基本能力。
二、基于互联网+思维下加强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的对策和建议分析
(一)借助互联网打造高校思想行为教育和引导平台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借助互联网环境加强大学生人才资源的聚集,积累知识,为大学生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累计提供良好的平台。首先,以民族希望为导向,引导大学生从自身认识和思考出发,在人数众多的大学生群体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实现网络政治思想教育平台,在其引领下充分表现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力争从不同视角出发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在众多的信息中切实过滤筛选出有用、价值高的信息资源,帮助大学生不断创新意识和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积极采取措施改变以自我中心的状态,从知识累计过程中不断参加网络背景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其知行一致;其次,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引领作用,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为导向加强互联网与其之间的配合工作,引起高校对互联网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的重视,从而切实理清网络思想教育思路,立足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平台讲究和提供一定的策略,为大学生的学习、沟通与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最后,通过互联网平台充分尊重与欣赏大学生的个性思维,在互联网交流中拉近高校师生之间的距离,切实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了解和理解,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互联网思想教育的引导,从而不断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切实增强互联网思维下思想行为教育的引导效果,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成绩考核与素质考评的结合,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培养水平。
(二)净化网络环境、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机制
互联网平台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人们有权利自由选择内容和知识,但是大学生处于自我发展的探索阶段,极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因此,必须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高校互联网基地建设的投入,不断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机制,实现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机制的完善。一方面,高校建立区域网,在相应的互联网平台上增加与时代、社会、经济与生活等相匹配的内容,营造良好的平等与互动环境,从互联网内容出发疏导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认识和选择,在充分尊重大学生对自由、民主、平等渴望的心理时,积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模式,不再沿用传统的强迫性灌输与解释方式,而是选择以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创新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以民主化教育方式为主导,给予大学生最大程度的自我选择权,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内容中积极进行自我教育和自主选择,通过高校完善的制度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建设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断更新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大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引导其不断加强自身参与意识,在思想行为研究中形成师生互动的气氛,加强高校师生共同选择互联网教育内容并共同研讨的情境创设,切实加强当今时代时政信息的剖析,深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断优化高校互联网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力量,完善互联网教育工作交流话语体系,以大学生流行文化为基础切实加强大学生个性喜好在互联网平台中的分享,从而在平台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增强高校大学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建立健全互联网思维对话机制
加强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立足于高校领域建立健全互联网思维对话机制,不断创新教学环境和学习思维,促使高校学生为互联网平台中积极分享和交流信息,从而切实在分享信息中启发思维,在启发思维的过程中加强自身主流价值观与思想行为的引导。一方面,加强高校互联网基地平台的建设,切实根据高校大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新媒体等的能力,合理利用高校互联网教学资源,寻找有效的视频加强高校师生之间、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规范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全面的自觉意识,在积极掌握互联网基本技能的同时,善于合理运用互联网网络课堂,加强对新知识与新思维的解读,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切实解决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互联网思想教育工作平台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合理利用互联网增强名人事迹与生活感动任务,同化大学生的思维,通过人生阅历加强大学生对生活与价值观教育的感悟,不断向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与思想态度,在互联网平台中加强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服务与帮助,实现多渠道思想灌输,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辩理、情感分享与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互联网思维下主要呈现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思想积极进取,但互联网思维认识片面;二是个性独立,网络知识是非判断力不足;三是道德意识不坚,言行有待统一,媒介素养有待加强。因此,必须立足于高校区域加强高校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借助互联网打造高校思想行为教育和引导平台,不断净化网络环境、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机制,切实增强高校大学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建立健全互联网思维对话机制,实现基于互联网+思维平台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
[1]刘杨子.浅议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
[2]董敏杰.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
[3]张玉奇.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
[4]廖素梅.新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感召力的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5]卢锟.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6]熊龙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students'thought and behavior,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strong self-consciousness and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publicity,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thinking and behavior under Internet thinking,strengthens the students'thinking of the Internet,lets the Internet serve college students'life,employment and their ideals,increases propaganda and guidance function of public opinion,guiding students and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ehavior education.
Internet;thought behavior;information sharing
G641
A
2096-000X(2016)24-0210-02
安晓玲(1983,12-),女,山西五台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思政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