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措施
2016-03-19姜皓
姜皓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浅析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措施
姜皓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开展的重要方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等中医药院校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综合性大学相比有自己的特点。文章在合理分析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加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对策
引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开展的重要方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日益进步,高等院校也逐渐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更加注重其自身的特色建设,因此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模式,必须根据高等院校的不同特点来合理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完善其方式方法,这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础。而高等中医药院校与一般综合性大学相比,它的专业性更强、办学特色更鲜明,办学任务更明确,即坚持培养中医药人才、推进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发展,合理分析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加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一)与中医药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中医药传统文化与中医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价值理念上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了解这种一致性,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内容上,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肥沃的土壤。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这属于技术层面的要求;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这就是道德层面的要求,也就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大学生在接受这种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作用的最佳突破口。
价值理念上,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大家普遍认为,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仁”和“和”是中医药文化中对人的一种理解和实践,“医乃仁术”不仅强调以人为本还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一直以来,以学生为本都是其开展工作的核心要义,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精”和“诚”则是古人对医德的一种思考,中医药文化认为,为医者要精于医术,诚研医道,这种朴素的职业道德诉求是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普遍强调的。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氛围里,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内容上和价值理念上的一致性,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普遍优于综合类院校
根据一些研究者对几家中医院校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我国大多数学生一样,中医药大学生确实存在一定心理异常问题,如课业负担重、长期压抑自身等导致的焦虑、强迫,性格差异、环境适应性差导致的抑郁、偏执等。但“与国内其他类型的院校如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等相比,中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又优于其他类型院校的大学生”①。这种情况与学生在学校接受相关中医理论的学习有关,其受到中医整体医学观、阴阳调和平衡的朴素哲学理念影响,而这些内容都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就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学生心理基础和心理氛围。
(三)学生在中医课程学习上的思维定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首先,在思维方式上,中医传统教育强调整体观念,重视全面功能的发挥,现代西方医学却强调局部概念,重视结构的研究,所研究的领域越来越趋向微观,而随着当今社会中医被西医“重技轻德的强势范式所侵蚀,注重立竿见影的实效的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直接走向了‘失去了灵魂的卓越’”②,高等中医药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西化的倾向,这样的中医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整体、联系中医思维的形成,弱化了中医药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其次,在课程学习上,中医药课程的学习与其他课程不同,其内容一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典籍,需要完全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并深刻领会其背后所要表达的意义,对大学生来说很有难度,所以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课程的学习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进行才能达到在理解典籍的基础上学会中医相关的诊疗方法的效果。但是,大学阶段,老师在课堂的授课时间有限,想在有限时间内将中医文化完全领会几乎不可能,这就需要学生自身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理解、消化,但是这种情况客观上造成学生学习中医文化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氛围的进一步提升。
最后,在实践学习上,中医药院校学生在校最后一年一般安排在医院实习,这一时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道德的形成至关重要,但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实践方面的教育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一方面,医院接收实习生实习,只是对实习生日常实习行为进行管理,认为院方只对实习生的专业实践负责,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仍然应由学校把握。而学校认为实习生已不在学校,其教育管理都应由所在实习医院负责,由此出现这一时期思想道德无人过问的状态;对一方面学校和医院对实习生医德教育责任承担者的认识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大多数带实习生的临床老师没有明确的培养目的和方式,只是安排实习生做一些简单的、机械性的工作,甚至把实习生作为减轻自身工作负担的帮手。同时,实习生在校外没有辅导员的监督,其思想政治教育更无从谈起。
二、加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在对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尝试提出两点强化措施。
(一)重视中医药院校的人文素质建设
中医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与医生职业密切相关的种种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②。而针对目前的情况来说,占据中医药院校课堂主流的还是医学类专业课,一些蕴含人文精神的医德教育和活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诸如医学伦理血这样的课程仅仅开设为选修课,并且许多教师不愿意去讲授,学生上座率也不高。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医的人文课程和活动的开展,融会贯通,提升学生情感沟通、人际交往、心理建设等道德能力,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医药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真切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内在需求,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授课形式,将中医药文化精髓与思政课程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中医相关知识学习,在专业背景基础上不断提升其中医药文化素养,实现中医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
注释
①周黎.论中医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
②谢狂飞.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以中医院校学生为例[C].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论文集,2013,11.
[1]周黎.论中医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王曼.将中医文化融入中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16(2).
[3]张忠.中医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
[4]谢狂飞.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以中医院校学生为例[C].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论文集,2013,11.
[5]谭宏钢,王未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关联与融合探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also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genera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 professional school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On the basis of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
G641
A
2096-000X(2016)24-0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