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心理服务的现状调查
2016-03-19过韵泽
过韵泽
(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我国社区心理服务的现状调查
过韵泽
(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引发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导致的心理疾病患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引发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潜在危机。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直接参与的群众社交机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社区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但通过对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调查发现,目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在我国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居民心理健康的供与求不能达到很好的平衡。因此,社区研究人员针对不同患者,通过对生理、心理及社会影响三方面之间联系的寻找研究,找出防止心理疾病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社区;心理疾病;健康服务;现状调查
一、建立社区心理服务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倍感压力,很多诸如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邻里之间不和睦、婆媳战争、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随之而来,种种这些问题导致的心理疾病患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高达4亿,也就是说平均13个人里面就有4个患有心理或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引发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潜在危机。这些情况在警示着我们在社会经济建设的同时,由精神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和必须做出相应举措的。
社区是我们日常直接参与的群众社交机构,是固定地区内家庭与家庭之间形成的社会网络。个人是家庭的组成部分,家庭又是组成社区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人口素质还没有达到人人懂得心理学常识的情况下,社区无疑是人们接受心理服务的最基本根据地,因此,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是社区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由具有从事心理服务行业资质的人员对社区里有心理服务需求的居民提供的咨询和干预等其他服务。这对于预防社区居民的心理疾病、维护社区关系健康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心理服务应像基本教育一样成为社区居民最基础的生活技能教育。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典型的“舶来品”,最早是由国外提出。20世纪中期,美国国内发起了一项名为“心理保健”的运动,目的是为了解决那时的国内从事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区心理健康中心法案》,这标志着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正式诞生。1965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斯旺普斯科特举行社区心理学会议,标志着社区心理学的诞生。
二、我国社区心理服务现状
(一)调查结果
在一次对全国范围的社区居民调查中显示:70%的居民认为社区心理服务是社区的一项基本服务,而68.1%的居民所在的社区并没有或者有很少专业的心理服务场所;半数的居民认为社区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且自己愿意接受社区的帮助,而同时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满意度不高,仅有31.2%的居民对自己社区的心理服务满意,27.8%的居民接受过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28.8%居民所在的社区组织过专家或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二)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阻力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一直对心理学和从事心理专业的人员存在偏见,认为只要是涉及心理学研究的人都是“心理不健康”,去看心理医生让朋友知道了是一件十分不好意思的事情,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完全没有任何心理疾病或者有心理障碍也不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这种观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心理学和相关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刚刚开始起步,总体来说还处在发展不健全的初级阶段,虽然在一些发达地区的社区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大多数城市、地区的社区里这方面工作还是一片空白。通过对全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对社区心理服务场所考察发现,目前这样的服务及服务场所特别少,一方面居民的心理问题越来越频繁的问题得不到改善,另一方面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在我国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居民心理健康的供与求不能达到很好的平衡。
(三)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我国社区心理研究的历史较短虽然是令人不容忽视的,但可喜的是,随着国外社区心理服务的逐渐发展,社会民众对心理学方面的关注度逐渐增高,我国已经逐步认识到建立健全民众心理健康服务机制、预防和干预社会心理疾病的发生已然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首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书籍和杂志数量在迅速增加,例如《中国行为医学杂志》每期都有关于心理健康的文章。在媒体和网络中队心理健康的关注热度也在逐渐增加,例如中央电视台十二套播出的《心理访谈》栏目就是专门的民众心理健康类的节目;其次,各级政府对民众的心理健康基础教育也提上议程,2001年,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着重强调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全国各中小学被要求建立校内心理健康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在公众医疗卫生方面,三级甲等医院均被要求成立心理科室;在科研教育方面,“十一五”期间,“973”计划设立了两项有关脑功能及脑重大疾病基础研究课题。
三、国外社区心理服务现状
在很多例如美国、英法等西方国家的社区服务中,心理健康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社区中的临床案例对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作用。社区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就像其提供的医药卫生服务一样普遍,心理学在社区背景下的应用,也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美国是社区心理服务的发源地,经过近40年的发展和完善,美国的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已经十分成熟,纵观其发展历程,主要的路线有两条:第一,早期社会各界对心理学的研究和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是社区发展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基础。第二,社区心理健康是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1963年由肯尼迪总统通过的《社区心理健康中心法案》标志了美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正式诞生。20世纪70年代,社区心理学成为美国心理学的第27个分支,几乎每年一次会议。许多杂志如《社区心理学》、《美国社区心理学》等都相继出版。
美国的社区心理服务从建立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地步。美国社区心理服务有多样化的途径:政府作为主导力量,通过立法、制定制度、制定法案等手段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进行调控。专业性医院与社区心理健康中心合作。政府投入资金用于健全中心设施,使其更加完善。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对于患者在社区生活中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美国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对儿童,进行功能障碍辅导和行为障碍辅导等;对未成年人、青少年进行行为规范辅导、学习障碍辅导、考试心理辅导和性教育等;对成年人进行更年期心理辅导、焦虑症、缓解工作压力辅导等;对空巢老年人进行老年心理辅导等。
欧洲的社区心理服务在起步上比美国晚了10余年,但发展的同样成熟。仅英国就有《社区临床心理学》、《社区心理学》和《社区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报》等优秀心理学杂志。
其他地区,例如拉美,1975年及1977年分别开设“社区心理学”课程和专门社区心理学的硕士学位;而后,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拉美很多国家的社区心理学也在不断的都得到发展。
现阶段国外社区心理服务机构模式主要是——管理者属董事会,参与者为社区居民,合作者是社区周边的资格医院。就像英国,国家卫生的主管部门就与其社区心理健康中心的医生们订立了合同关系。而他们的收入标准是从统计社区居民数量和平时参与的的心理健康服务来衡量。澳大利亚的社区心理工作是政府与社区服务人员共同努力,提供预防及治疗服务。最值得借鉴的社区心理服务模式是出自于澳大利亚与英国——病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医务人员和病例负责人→咨询和专业治疗→复诊。只要病患在专门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群中咨询了,就会长期获得心理服务中心人员的认真帮助。
四、对我国社区心理服务的建议
我国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可以分为五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对国外各种先进的心理健康量表进行引进与再编制。例如常用的SCL-90量表。我国心理学家也根据我国国情编制了相应的心理健康量表,针对中小学生和职业学校学生等。引进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人格问卷等。第二个方向是对于社会各类人群心理健康的调查。例如针对在校中小学生、职业学校学生、大学生、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受社会关注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第三个方向,是对在校学生心理学相关教育的模式和实践研究。这是通过教育发展心理学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目前,较为成熟的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初、高中学校和大学里已经建立,但是对于小、幼儿和社区内家庭中的此方面教育还处在空白中。第四个方向是对心理疾病的预防。研究人员通过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影响三方面之间联系的寻找研究,来了解心理对其他两方面的影响,并以此来找出如何防止心理疾病的更好方法。第五个方向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研究中逐渐兴起的对脑-认知-心理健康的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如脑电波、核磁共振等,和分子生物的基因、遗传等方面探索人脑关于心理问题的机制。
我国对心理服务人员的培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在校从事心理学方面工作的教师进行培训,一种是对专业从事心理学研究人员的培训。学校可以与各级政府合作,对从事心理学方面工作的教师进行专业认证。我国心理咨询师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心理咨询师。目前,我国有二、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而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心理咨询师却还没有展开培训和认证工作,我国应尽快填补这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潘孝富,朱新田.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2,(8):33-4.
[2]姚鲲鹏,张庭辉.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探讨[J].柳州师专学报,2012,(4):27-2.
[3]陈传锋,武雪婷,严建雯.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