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向英美图书馆学习什么——《书香英伦》序
2016-03-19王波
王波
我们应该向英美图书馆学习什么——《书香英伦》序
王波
摘要借为刘欣所著《书香英伦》写序的机会,结合2014年暑假作者访美的体验,提出中国图书馆应该向英美图书馆学习的7个方面:建造长寿美观的图书馆,使其散发美感和历史感;装修华美的主阅览室,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用心布设灯光,营造适合读书和思考的氛围;让微创新处处可见;图书馆员要热爱工作和生活;突出图书馆的地域特色;创新要基于实际需求。
关键词英国图书馆美国图书馆考察报告序言书香英伦
引用本文格式王波.我们应该向英美图书馆学习什么——《书香英伦》序[J].图书馆论坛,2016(2):136- 140,封三.
What is Chinese Libraries Should Learn From the Anglo American Libraries——A Preface for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British Libraries
WANG Bo
Abstract Taking the opportunity to write a preface for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British libraries written by LIU Xin,and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of visiting American libraries in the summer holidays of 2014,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even aspects for Chinese libraries to learn from the Anglo American Libraries:building long life and beautiful library in order to keep aesthetic feeling and historical sense;decorating a gorgeous main reading room in order to attract readers to use the library;meticulously planning lights in order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for reading and thinking;micro innovations can be found everywhere;librarians should love their work and life;highlighti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libraries’innovations should meet the actual needs.
Keywords British Libraries;American Libraries;investigation report;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British Libraries
2013年秋,在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我和刘欣老师相识于图书馆2.0会议的茶话会上,刘老师热情健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经常从网络上看到刘老师带领济宁学院图书馆开展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对她十分钦佩。前些日子她给我发来一部书稿——《书香英伦》(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2月出版),展卷拜读,对她更添敬重。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关于英国图书馆的考察报告。刘欣老师用她的专业眼光,详细地向我们披露了英国图书馆的大量的有借鉴价值的细节,对尚未来得及亲眼考察英国图书馆的同行来说,是宝贵的直观了解英国图书馆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刘欣老师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很多人出国都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在了游览大众景区和购物上,而她却选择了专门考察图书馆,经常是早上从住地乘坐火车,赶到另外一个城市考察一两家图书馆,傍晚再乘火车返回住地。书中所记,访学一年的时间,她访问的图书馆达40余所,顺访的博物馆、美术馆、书店达60余家,镜头所及,全是令她心动的英国图书馆的场景和细节,以及与阅读有关的人物、图画和器物;即便是购物,买的不是书就是与阅读有关的画册和玩偶,这种坚持和耐心的背后,或者说这种“职业病”的背后,是一颗强大的事业心,是对图书馆职业的热爱。
图1 《书香英伦》之一页
只有敬业精神无比饱满的图书馆员,出国才会特别留意与图书馆有关的点点滴滴,才会特别喜欢搜寻“别人家的图书馆”的高明之处,不停地在脑海中和国内的图书馆进行比较。刘欣老师以馆长的敏锐仔细打量着英国大小不一、各种各样的图书馆,生怕漏掉一丝一毫。她把所见所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下来,向我们呈现了一桌关于英国图书馆的悦目盛宴。
翻阅刘老师的书,感觉十分亲切,因为它勾起了我在2014年暑假访美一个月的感受,当时也生发诸多感慨,拍了大量照片,可惜没有像刘老师这样及时落笔成书。既然和刘老师的很多发现、很多感慨都十分接近,那就干脆借写序的机会阐发一下,与刘老师和读者交流。
我觉得考察国外图书馆的根本目的是取长补短,发现了人家的优点,也就找到了改善自家图书馆的方向。那么英美图书馆的优点是什么呢?我觉得以下七点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
1 建筑坚固古老,富有历史感
走在欧美的大街上,常有一种错觉,觉得这里才是千年之国,而祖国的五千年历史则没有很好地体现在建筑和街景上。因为欧美的老建筑多是石头垒砌,经久耐用,动辄就有一二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而中国的古建筑多是土木结构,一来盖不高,缺乏宏伟之势;二来不耐火,常因火而毁,难以寿终。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中国古建筑,溯及明代的就已经十分稀少。英美的图书馆,固然有十分新潮、时尚的新建筑,如获得200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杰出建筑设计奖”的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但其大型公共图书馆往往都是庄严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在建造和装修时似乎都作了开“百年老馆”之打算。比如,美国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竣工于1895年,纽约公共图书馆竣工于1911年,都是使用至今的百年老馆。书中作者到访的谢菲尔德图书馆,风格古朴稳健、墙壁厚重,门窗线条简洁,白色的大理石墙面经得起风尘侵蚀,定期擦拭后洁净如初,给人古朴典雅、清净安宁的第一印象。再如书中提到的肯斯黑斯小镇图书馆,红色的砖墙,大理石的装饰,门楣上写有“1905”的字样,配上浅蓝色的木制门窗。这样的百年建筑,虽历经沧桑,依然清新活泼,旧而整洁。而在莎士比亚的故乡,古老的斯特拉福德镇图书馆——那栋白墙黑窗的都铎式尖顶小楼,更是演绎着一首岁月的变奏曲,室内的房梁、门窗的框木、台面甚至墙上挂着的铭牌,都用黑色原木,走进图书馆,还未阅读,便感觉到一种粗犷有力、返朴归真、直抵内心的沉静之美。
善用牢固的地基、厚重的石墙,这是英美图书馆屹立不倒的基础;善用大理石、原木、书架通顶装饰墙面,地面大量涂蜡并及时抛光,这是英美图书馆抗污耐脏、易于打理、常用常新的秘密;历史感和时尚感的完美结合,则是英美图书馆美轮美奂的绝招。对照少新建、多改建的华贵典雅的英美的“老爷式”图书馆,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少盖一些70年建筑寿命、10年装修寿命的图书馆,也来打造一些百年老店式的、能够生发历史威严感的、富有岁月感和沧桑感的图书馆。
2 华美的主阅览室令人留恋
英美图书馆不是每个阅览室都“颜值爆表”,但总有一间主阅览室堪称图书馆的门面担当。微信、微博中经常传阅的“世界最美的25个图书馆”之类话题中的照片,绝大部分都是这些图书馆的主阅览室[1]。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圆形放射状阅览室、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主阅览室的穹顶和绿色台灯,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书中利物浦图书馆的皮克顿阅览室,就是该馆的主阅览室,那华丽宽敞的穹顶,像流淌的音符一般向四处延伸,四周书架壁立,配以精致的如同工艺品一般的雕花楼梯,令人赏心悦目,阅览室中央像火炬一般的柱灯,以及以此为中心,呈射线型布局的桌椅,典雅简约,错落有致,阅览桌上的台灯温暖柔和,古朴梦幻,极有情调。这样的图书馆,让人不喜欢都难。
英美图书馆的主阅览室的共同特点是:空间高阔,大气通风;用宗教画、开国历史画、名人画像等装饰墙壁、顶棚和窗户玻璃,于潜移默化中起到信仰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除了窗户,四周全是顶天立地的经典款优质书架,没有墙壁的定期装修和清洁之忧;灯光层次丰富,吊顶灯、橱顶灯、桌面灯构成了三级照明,不但保证亮度,而且美化气氛,令阅读极为舒心。
我国的图书馆没有强烈的打造主阅览室的意识,只有个别图书馆设有主阅览室,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著名的回字形阅览室,大多数图书馆对阅览室的建设都是平均用力,每一层的阅览室都一模一样或小有差别,显得重点不突出,缺乏亮点。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的主阅览室制度,如果各馆都能重点打造一间大气雍容、辉煌典雅、风格独特的主阅览室,会大大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
图2 利物浦图书馆的皮克顿阅览室
3 灯光布设极为用心
图书馆是读书的地方,灯光照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灯光不仅可以营造氛围,还可以给人精神上和心灵上带来愉悦。英美图书馆十分重视灯光的运用。比如,在利物浦图书馆儿童阅读区,流畅的环形灯带温暖明亮,良好的光线可以让小朋友感到自由放松,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阅读、游戏。在伯明翰大学教育图书馆,小小的黑色阅览桌上配以柔和的暖色台灯,给人安宁、沉静的感觉,便于进入阅读和思考的状态。在阿斯顿大学图书馆的学习中心,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安排不同的灯光,分别营造出宜于读书、思考、交流的不同氛围,让人感到贴心、舒适。英美的一些图书馆,为了营造气氛,甚至完全放弃自然光照。如美国耶鲁大学的储存图书馆,窗户不用玻璃,皆用整块的薄片大理石,室内只能看到半透光状态下的大理石的美丽花纹,别有一种韵味,但如此微弱的自然光无法支持阅读,室内全靠层次丰富、搭配和谐的灯光来照明。
反观国内的大多数图书馆,千篇一律地采用冷色的吊顶灯管或节能灯,很少布设射灯、台灯,只考虑节能,不考虑美感。灯光一开,全馆亮如白昼,缺乏灯光的色温变化和焦点变化所带来的氛围感、神秘感,这种环境过于直白和生硬,常常让用过国外图书馆的读者感觉极不适应。今后国内的图书馆,应该多学习、借鉴国外图书馆的灯光布置艺术,让灯的类型多样化,让灯上桌,让灯上架,让灯冷暖适宜,为读者营造出一个更容易沉浸于阅读和思考的光影世界。
4 微创新处处可见
行走在英国大大小小的图书馆里,总能捕捉到一些创意十足的小细节、小设计。比如在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图书馆,安静学习区门口的地毯上,可以看到门里门外两块不同颜色的椭圆形的小提示:“嘘!!!你正在进入安静学习区”,看到这样的提醒,相信读者会自觉地放轻脚步,保持安静。在卡迪夫大学图书馆入口的自动玻璃门上,装饰着书车、书、不同姿态阅读者的剪影,色彩明亮,画面活泼,好像在说:“你好,这里是图书馆”。在大英图书馆入口处的墙上有一个木制的画框,整整齐齐地写满了169个“YES”,用最大的热情欢迎大家来图书馆读书;还有那些在阅览桌上放置的读者伸手可及的小卡片、小书签、签字笔,书架间经常可见的方便读者拿取高处书籍的小脚凳等等。英国的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图书馆和美国的圣何塞州立大学图书馆,都有一种可移动的椅子,椅下轮子上起支撑作用的是一个托盘,可以放置书包,避免了书包直接触地造成的不卫生,右侧椅子把手上延伸出杯托和写字板,读者用这样的椅子,可以带着全部家当一起移动,非常方便实用。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图书馆,在走廊拐弯处的顶棚墙角都装有球形反光镜,以防读者在拐弯处不小心发生碰撞。圣何塞州立大学图书馆的一间阅览室,大理石桌子分别做成五大洲的地图的形状,拼合起来就是一幅世界地图。这些贴心的小设计总是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提醒人们这里是图书馆,这里是读书之地,这里有人文关怀,这里充满高雅的趣味。
国内的图书馆近些年在微创新方面有所进步,比如同济大学图书馆,每层楼都有一个公用咨询电话,一拨就到咨询台。很多图书馆开始提供雨伞、手纸。但是需要向英美图书馆学习的还有很多。
图3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图书馆的移动椅
5 图书馆员热爱工作和生活
凡是到过英美图书馆的人,无不对其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印象深刻。无论你什么时候走进图书馆,他们总是礼貌、友好地打招呼,总是热情地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他们对职业的自豪感和积极性值得国内同行们学习。
英美图书馆员对生活的热爱,还表现在对环境布置的投入,跟随刘欣老师的镜头我们看到许多饶有情趣的情景,在英国考文垂图书馆的宣传栏中,图书馆员手写的五颜六色的回复读者意见的小便签,有着各种变化有致的字体、空白处画着呆萌可爱的小插图,让本是表达读者不满的意见栏变得兴趣盎然,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图书馆员可爱的笑脸。在伯明翰地区的沃雷城堡社区图书馆,头戴圣诞帽、粘着白胡子的美女图书馆员,卖力地带着小朋友唱圣诞歌,做圣诞游戏。在谢菲尔德图书馆每层楼的楼梯拐角处,图书馆员手叠的淡紫色的千纸鹤,高低错落,浪漫典雅。在伯明翰肯斯黑斯社区图书馆,入口处的走廊里,挂满了气球、剪纸、贴纸等图书馆员自己的手工制品。很多图书馆员的桌子上摆着家庭照片、偶像的照片和模型、自己喜爱的公仔玩具、各种挂件、花花草草等,这些东西杂而有序,让读者感觉图书馆员是一群十分幸福、相当有趣、散发着正能量的人,愿意被他们感染,接受他们的帮助。
国内的图书馆员给社会的刻板印象,以前是蓝大褂、织毛衣,现在是看电脑、玩手机,要改变这种刻板印象,就得向英美的图书馆员看齐,多围绕工作发展兴趣、开展创意,多挖掘手头事务的可玩性,以既严肃又活泼的心态干工作,才能发现工作的可爱、读者的可亲,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6 突出图书馆的地域特色
英美的图书馆很注意展示地域特色。首先在外观上让人一看就是西方的,就是这个国家的。比如英国人喜欢红砖、尖顶或穹顶的建筑,或者是都铎式建筑,书中提到的大多数图书馆都是这类外形,比如英国卡菲利图书馆,外观是具有童话色彩的尖帽式的圆形建筑,馆内外都用威尔士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印刷标识和标牌,处处向我们传达着“我来自古堡之国”的信息。美国的纽约公共图书馆和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则都拥有西方盛行的罗马宫殿式外观。其次是图书馆及其分馆的特定区域也一定体现与地方文化或馆藏适配的特色。比如在英国的谢菲尔德图书馆,墙壁上装饰着许多与图书馆以及阅读有关的名人名言,而这些名言警句,全部来自历史上谢菲尔德市曾经涌现出的各界精英,有著名作家、音乐家、经济学家、演员、政界官员等,让人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萌发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美国的旧金山公共图书馆,大厅中有一面通顶的蓝色玻璃墙,上面用白色字体书写的全是本地著名作家、学者的名字。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东亚部,装修完全用的是中国式家具,不论书架、楼梯、座椅、字画,都是中国风格的,来到这里,感觉更像是在中国的图书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的东亚分馆,从过道开始,就充满了中国元素,有博古架、瓷瓶、插画、字画、佛像等,收藏大藏经的区域,则用的是藏式的书柜,墙上挂着唐卡。
相反,我国的大量图书馆只能看到现代化,不能看到中国味,装修设计风格普遍类似于英美城市的区级图书馆,缺乏中国气象。进到馆里,若不是到处都是中国人、到处都是中国书,甚至不知道是在哪个国家的图书馆。外国游客进到中国的图书馆,那种扑面而来的异国风情绝对没有英美图书馆给予来自中国的参观者那么具有冲击力。我国的图书馆应该学习英美的东亚图书馆的装修风格,突出中国元素、民族气息,如此才能更有魅力地吸引中外读者和访问者。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图书馆,建筑采取中国古典书院式,家具全为中式家具,而且不少是从民间收购的川西旧家具,学校虽然名气不大,但其图书馆却被誉为国内最美的图书馆之一。重庆大学在改建图书馆时,装修采用民国中式风格,也受到学生乃至网民们的追捧[2]。这些事例充分说明,打造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民族特色的图书馆更符合读者的审美习惯,也更顺应国际潮流,值得国内在改建和新建图书馆时给予充分重视。
7 实用主义的创新观
英美图书馆知道自己代表世界一流、无师可从,所以很多创新往往基于实用主义,给人的感觉是任性、大胆,比如读者需要在图书馆喝咖啡,那就在图书馆开设咖啡馆,游客需要在图书馆购买纪念品,那就在图书馆销售纪念品。在《书香英伦》中也介绍了很多英国图书馆的咖啡馆和纪念品销售处。而在传统的图书馆观念里,在需要防治蟑螂等虫害的图书馆里吃东西,在公益机构性质的图书馆里销售商品,都是行业大忌,这些都是英美图书馆学教给我们的常识,而他们自己却勇敢地突破了。
英美图书馆的实用主义创新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校园里没有空间,那就把储存图书馆建在几十公里外的郊区,校园周边有空间,那就把储存图书馆建在校园周边,或者校园地下有空间,那就建在校园地下。教师们需要托管科研数据,那图书馆就提供科研数据监管……。再看我国的图书馆,因为一直在仿效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养成了一谈创新就看欧美,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坏习惯,所以很多创新都是基于教条主义的,都是从国外抄袭过来的“山寨式创新”,最多有所改良。因为这种创新一直比国外慢半拍,所以很多情况下还会遭遇转向不及的尴尬。比如刚学习哈佛大学,将储存图书馆建到了郊区,后来发现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将储存图书馆建到了校园周边,便感觉有些落伍,再后来发现芝加哥大学把储存图书馆建到了馆舍附近的地下,更是觉得悔青了肠子。所以我国的图书馆在发展到今天的情况下,还要有意识地摒弃教条主义,不能循规蹈矩地学习英美,要学习人家基于实用主义的创新精神,认真了解读者的需要,当机立断、大刀阔斧地改革旧业务、创造新服务,拿出一些真正领先世界的创新。
以上7点在书中都有丰富、精彩、直观的呈现,也是我在美国学习、考察时的最大感悟。这7点,大多数通过转变理念就能学到手,但是也有些方面由于制度的原因,貌似好办,实则难以落实。比如我国的大学都是一个法人、一个账号,高校图书馆没有权力开展经营活动,若自办公司,则责任大、手续繁,以致于咖啡馆、礼品部都很难在大学图书馆里开设。希望随着国家和大学的改革,类似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很多年前,我就呼吁,希望图书馆界出现一个钟芳玲式的人物。钟芳玲是我国台湾著名的出版人、作家兼访书家,喜欢到处采访书店,著有图文并茂的“书店三部曲”——《书店风景》[3]《书天堂》[4]《书店传奇》[5],已成为出版界的经典、爱书人的至爱。然而,世界上的图书馆比书店要古老、辉煌得多,却没有人写出类似的经典。虽然有人写过参观国外图书馆的游记,如程亚男老师的《流动的风景》[6],可惜图片太少,不足以与《书天堂》比肩。刘欣老师的这本《书香英伦》初具《书天堂》的气象,图文互映,是详细介绍英国图书馆的精彩之作。如果刘老师将来能有计划地再出访几个国家,装备再精良一些,图片拍得再精美一些,报道得更有深度一些,完全有希望成为图书馆界的钟芳玲。
希望更多图书馆员能够读到这本书,从而不出国门,也能直观地看到英国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学习、模仿、借鉴之,加大创新力度,干好本职工作,推动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早日赶超发达国家的水平。我想这也是刘老师写这本书的最大愿望。
参考文献
[1]世界上最美的25个图书馆[EB/OL].[2015- 10- 28]. http://news.163.com/15/0130/07/AH6KE48000014 SEH.html.
[2]重庆大学“民国风图书馆”走红网络[EB/OL].[2015-10- 28]. http://education.news.cn/2014- 11/06/c_ 127182258_2.htm.
[3]钟芳玲.书店风景[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钟芳玲.书天堂[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钟芳玲.书店传奇[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6]程亚男.流动的风景[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5- 11- 24
作者简介王波,男,博士,《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图书馆论坛的其它文章
- 基于多语言领域本体的知识挖掘研究**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内容的多语言信息组织与检索研究”(项目编号:14JJD870001)研究成果之一
- 近五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综述
- 融合情境的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泛在环境下基于情境感知的信息多维推荐服务模型与实现研究”(项目编号:71103136)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商品评论源信息获取方法与技术研究”(项目编号:14JJD870002)研究成果之一
- 坎坷与艰辛:从谢国桢《江浙訪書記》看我国近代以来的访书活动
- 广州中大布匹商圈外来务工人员日常生活信息行为实证研究**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3YJA870018)研究成果之一
- 广州图书馆“环球之旅·真人书”活动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