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招拍好昆曲人物
2016-03-18芮达
芮达
昆曲,无疑是美的。无论是梦幻、深情、悲壮、苍凉、诙谐,还是灵异,应该说中国的所有戏曲形式都或多或少对这些情感、感受有所涉及,但若谈及“风雅”二字,恐怕昆曲最可以担当。昆曲的风雅就在于它没有藩篱,你会在一种既定的审美引导下,不自觉地去配合它,而完成一种默契的想象。昆曲之美是一种虚拟之美,写意之美。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对于昆曲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阐释。昆曲蕴含着风雅,而这种风雅能不能走进我们的生活,需要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触摸。作为拍摄者,我不可能完全用镜头去表现昆曲的风雅,但可以用光影、构图、与独特的视角去尽情描绘昆曲的魅力。
昆曲
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昆曲在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发展成为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探寻虚实意境
形成虚实效果,除了使用景深控制虚化背景、慢速快门之外,还有可利用虚化的前景形成虚实关系。带有虚化的前景去拍摄昆曲人物,会形成有一定深度的空间,虚化的前景更容易让视线集中在主体人物上。什么样的前景可以用?花草树木是最简单常用的前景,不仅能够渲染季节信息,还能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拍昆曲人物应该要有前景意识。如果在某些拍摄场合没有适当的前景可以运用,应尽可能通过变换视点,或利用人体的遮挡、半透明玻璃、窗纱的遮挡,主动寻找、加入虚化的前景。有虚有实,就有助于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
唯美光影运用
利用摄影艺术中的光影特性去拍摄,可以让古典美的昆曲人物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唯美的视觉感受。用侧光去拍摄园林场景中的昆曲人物,由于有明暗的过渡与变化,可以使人物的立体感、轮廓感和服装表面质感更突出。活用现场实景的灯光形成的投影去拍摄,可以营造精致而神秘的色彩。借用水中的倒影去拍摄,还可以让人物更加丰满并增强趣味性。此外,无论是拍成剪影还是对暗部进行补光,都是很具有艺术效果的光效。
形成分隔空间
拍摄昆曲人物表演时,如果直白地记录舞台中的瞬间,而不使用摄影独特的语言,那么拍出的照片只是一般的剧照了。怎样能超越舞台空间的限制呢?主动地分隔空间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寻找现场原本属于“障碍物”的元素,把它们引入画面,形成框架,用多点透视形成空间交错,构建出新的环境与人物的关系,也有助于衬托出主体人物,使构图形式感更为丰富,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巧用镜子反射
镜面反射是有趣的视觉元素,昆曲人物中的镜面反射拍摄处理方式,可以使画面虚实相映,不但呈现出呼应的美感,而且加强了主体人物的陌生感,可以引发观者更多的遐想。有时候会发现,看似平淡的主体,倘若以反射影像的形式呈现,会非常吸引眼球。美学理论中说:距离产生美。比如,你常会觉得树的倒影比树本身要美,那是因为树我们平时见得太多,而树的倒影关注的不多,倒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所见拉开了距离,让我们产生审美。镜面反射美感的产生道理也是一样。
发现、利用对比
无论是拍摄昆曲人物化妆、造型,还是表演之中,利用一些对比手法是有助于增强作品内容的深度,并且增强画面的形式感的。对比手法有很多,可以是人物的明与暗、虚与实、动与静、大与小的对比,也可以是人物的正与侧,人物与背景元素之间产生的内容对比等等。总之,使用了某种对比手法,你会发现照片会变得更有魅力。对比是一种通用的艺术形式,很多艺术门类当中,都在使用对比,比如音乐、文学,摄影师需要主动地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用好对比手法。
利用门窗遮挡
利用门窗开合之间形成的光影和透视来拍摄昆曲,可以让人物充满含蓄而神秘的色彩且具有空间感。门窗本身的通透程度,不同的开合程度会营造出不同的光影和气氛,可以更好地突出主体人物。暗背景中,昆曲妆面和头饰的色彩在顺光中可以得到美妙体现。亮背景中,我们可以把照片处理成高调,按照人脸进行曝光,使照片更显高雅清丽。造型古朴典雅的门窗也容易烘托出主体的优雅之美。
淡雅色调之美
拍摄特写妆面时,直接拍摄会显得简单,而后期使用淡雅色调就会为作品加分。昆曲演员在后台扮妆角色,称为扮戏,又称扎扮。其步骤为先作脸部化妆,称为“上彩”,然后戴网巾,吊眼睛,其间包含发式的处理,然后系水纱。妆面是昆曲的基本,也是重要的环节,非常能体现昆曲的特点。当然,大场景的拍摄也可使用淡雅色调,也可以保留一部分重点色彩的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