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推行绩效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6-03-18黄苏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绩效管理事业单位现状

黄苏丽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37)



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推行绩效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苏丽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37)

摘要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自2012年开始推行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有效推动了事业单位发展。由于我国绩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求通过进一步优化指标设置、强化结果运用、完善评估的方式,改善绩效管理工作,旨在为政府相关部门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Institutions 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HUANG Su-li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ilot work in institutions 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since 2012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Because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China starts late and is still at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were explored to perfec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ork, such as further optimizing indicators setting, strengthening results application, perfecting evaluation system, the aim w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Key wordsInstitu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ctuality;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绩效管理的理解和定义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绩效管理是管理个体绩效的系统;二是绩效管理是管理组织绩效的系统。观点一是将绩效管理理解为单纯的个体绩效,强调以员工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概念。观点二是将绩效理解为组织绩效,强调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改善组织氛围,优化作业环境,持续激励员工,提高组织效率[1]。政府绩效管理是将企业的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与政府公共管理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改善政府组织各个层面的绩效,最终实现政府战略的手段及过程。政府绩效管理作为政府管理的重要创新,对于提高政府绩效,改进政府工作,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发挥着重要作用[2]。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无论研究还是实践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不同程度的绩效管理,开展绩效管理的中央国家机关相对较少,多数是对地方进行政策、项目专项考核评估。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行政府绩效管理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和保障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因此,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研究,对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2012年起,农业部在直属事业单位推行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有效推动了事业单位发展,但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指标体系有待优化、结果运用有待强化、评估体制有待完善等。因此,笔者探求解决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业部在直属事业单位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1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推行绩效管理的现状

农业部于2010年率先在中央国家机关中开展绩效管理,2011年,被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确定为全国14个试点单位之一,于2012年启动实施了直属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符合直属事业单位和农业行业特点的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模式。

1.1工作机制在启动实施绩效管理试点工作之初,农业部党组就专门成立了由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任组长,中央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组长等部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关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绩效管理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按照制度先行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农业部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及5个实施细则,在充分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2014年修订出台了《农业部绩效管理办法》及6个实施细则,并起草出台了《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及4个实施细则,从而为农业部在直属事业单位推行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1.2工作范围2011年,选择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6家直属事业单位探索开展绩效管理试点工作。2012年,新增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等7家直属事业单位,实现农业部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全覆盖。2013年,试点事业单位由13个调整为12个,新增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等2个单位,因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暂停农业部黄渤区、东海区、南海区渔政局等3个试点。2014年,试点事业单位增至17个,实现每个司局都有归口管理事业单位。2015年,试点事业单位范围进一步扩展至29个,为2016年实现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全覆盖奠定扎实基础。

1.3工作内容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是按照部领导小组统一部属、统一安排、统一要求有序开展的。年初,结合部重点工作、各单位工作实际制定绩效计划任务书和绩效指标体系,围绕核心指标和重点工作,以力求解决制约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科技、管理、政策等深层次问题为出发点设立1个创新项目,经绩效办初审、分管部领导审核后,单位“一把手”与分管部领导、归口管理司局负责同志签署绩效计划任务书。年中,部绩效办组织开展中期评估,运用督促绩效联动工作机制,采取抽查、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对事业单位的绩效指标进展情况进行监测,督促绩效计划工作,确保任务按时完成;10月份,对于因政策因素或不可抗力而无法完成的工作,组织申请调整指标。年底,按照单位自评、归口管理司局审核、评估小组初审、绩效办复核的工作程序,对照各项绩效指标评分标准进行赋分,评估情况报经部党组审定。

2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推行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

2.1指标体系有待优化如果绩效评估是一把尺子,指标就是刻度,刻度的准确性决定测量结果[3]。目前,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绩效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成,任务落实到各处室,但体现各单位工作任务的“职责履行”绩效指标还比较粗糙,量化指标占比有限,部分指标难以代表某一方面工作成效,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各单位承担共性任务的“自身建设”绩效指标设置科学性不够,评估分数区分度不够,无法全面衡量工作成效。

2.2结果运用有待强化绩效结果的有效运用是绩效管理得以持续的根本保证,每年农业部按照直属事业单位评估分数高低40%比例评选优秀单位,注重突出正面激励,绩效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以及下达工资总额、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激励手段基本上只采取精神奖励,没有充分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特点,建立与之相配套、相适应的奖惩制度;没有与人事考评等深度契合,建立、调整及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4];没有形成良好的绩效结果反馈机制,缺少绩效反馈沟通环节,这势必会影响事业单位参与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3评估体制有待完善绩效评估最初引入公共部门时,主要是作为上级部门评审、检查下级部门的一种控制和管理手段[5]。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采取自评为主,归口司局审核,评估小组初审,绩效办复核,部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和部党组审定的工作环节,仅在绩效评估中的创新项目现场评估环节邀请“三农”领域、绩效管理等方面专家担任评委进行外部(第三方)评估。对于直属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外部(第三方)评估制度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运行机制,存在着参与主体范围较窄、参与形式较单一、参与权重过小等问题,这将导致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的参与途径不明确,参与意愿较低。总之,绩效评估方式采取以内部评估为主,即上级对下级的评估,可以提高评估效率,节省成本,但也部分牺牲了评估的客观性和透明度[6]。

3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推行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3.1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鉴于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即平衡计分卡 (BSC) 和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此不断优化指标体系。第一,根据事业单位承担的重点工作,设定平衡计分卡各个角度。第二,在各个角度上,从绩效总目标出发寻找关键绩效要素,再将这些关键绩效要素细化为关键绩效指标。第三,要按照整体平衡优化原则、现实贡献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原则, 多方征求意见,确定各角度权重。同时, 坚持以定量指标为主,兼顾对定量指标之外内容的了解和考察,避免在绩效评估中出现唯指标、简单化的倾向,保证评估结果更客观、更全面。总之, BSC与KPI相结合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全面的思考与分析, 融合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实务界有识之士的能力与智慧,并且在实践中逐步完善[7]。

3.2进一步强化结果运用评估结果的运用是指与评估对象的实际利益和地位挂钩,兑现奖励,追究责任[8]。显然,如果评估结果与奖惩等有关管理环节关联度不高,将失去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从而挫伤事业单位参与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在注重精神激励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多维度的奖惩机制,例如根据评估结果适当增减直属事业单位的考核优秀比例、调整直属事业单位的预算和工资总额安排等,从而实现充分利用评估结果的目标。结果运用应是奖惩并举,不仅要以正面激励为主,还要积极探索实行惩罚性措施,特别是对于连续多年评估结果排名靠后的事业单位要采取通报批评等形式给予一定的警戒。

3.3进一步完善评估体制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是推进评估事业发展的关键[9]。在政府构建的既“掌舵” 又 “划桨”的内部绩效评估机构基础上,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提高绩效评估结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现在各地已经创新出的“第三方评估”模式主要有高校专家评估模式、专业公司评估模式、社会代表评估模式和民众参与评估模式[10]。由于直属事业单位数量较多,工作涉及面较广,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可探索采取高校专家第三方评估模式,即委托高校中的专家学者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在构建第三方评估模式时,注重保证第三方评价工作的中立性、公正性和公平性,以确保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范柏乃.政府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0-11.

[2] 方振邦,葛蕾蕾.政府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1.

[3] 陈汉宣,马骏,包国宪.中国政府绩效评估30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271.

[4] 卓越.政府绩效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82.

[5] 何文盛.中国政府绩效评估责任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65.

[6] 鲍静,解亚红.政府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66.

[7] 李金龙,虞莹. 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J].行政与法,2007(3):23-24.

[8] 杨洪.政府绩效评估200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94.

[9] 刘华安. 政府绩效管理理念探析——兼谈我国政府绩效现状与对策[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4(1):52.

[10] 孔春梅. 政府信息公开化建设刍议[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3):20.

收稿日期2015-12-30

作者简介黄苏丽(1981- ),女,山东青岛人,政工师,从事“三农”研究及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3-265-02

猜你喜欢

绩效管理事业单位现状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