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微视频在高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
2016-03-18刘京军
刘京军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公共管理与技能系,山东 济南 250014)
试析微视频在高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
刘京军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公共管理与技能系,山东 济南 250014)
以微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德育教师应紧紧抓住微视频这一新媒体,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努力探索微视频在高职德育的应用性实践。通过打造“新媒体专家型”德育教师队伍,引导学生参与微视频的创作;建设网络德育微视频资源库,完善对微视频的监督评价机制;构建德育视频教育平台,打造新媒体德育工作基地,实现微视频引领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方向。
微视频;高职;德育;“新媒体专家型”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高职院校一直把“立德树人”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近几年来,以“微视频”、“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但目前的高职德育教育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适应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实际生活,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受到挑战。[1]
微视频的特点是“短、精、快”,“短”是指时间短,一般在30分钟以内,最短的只有几分钟时间,观看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观看完毕,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精”是指微视频的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反映的内容充实而精炼。[2]“快”是指微视频传播应用速度快,可通过微信、微博、百度贴吧、QQ空间等迅速得到传播,在较短的时间产生广泛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师应当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新机遇,主动接触、学习、开发、利用微视频的功能,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以微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相结合,以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为切入点,积极创新德育教育的新模式,以良好的心态来迎接“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德育现状分析
为了了解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德育状况和微视频的应用现状,挖掘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需求,针对高职学生德育状况和微视频在德育中的应用情况分别设计了《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德育状况调查》与《高职院校德育微视频调查》两份调查问卷。对山东多所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发出上述两份调查问卷各350份,最终收回《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德育状况调查》有效问卷301份,收回《高职院校德育微视频调查》有效问卷309份。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以下结论:
(一)德育工作活动力度不够,有待加强
高职各专业实习期往往占整体课时的1/3甚至更多。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非常短暂,留给德育教育的实践时间严重不足。在很多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表面上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在德育活动开展时间、方式、内容和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3]调查中发现,仅有152人参加过德育实践活动,高达84%的学生认为德育活动的方式可以更加丰富。
(二)德育教学手段滞后,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教师相对于学生的信息优势不复存在。52.4%的学生表示德育教学的内容单调且与现实脱节,62.3%的学生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引入新媒体。因此,教师必须增强互联网德育意识,掌握互联网知识和新媒体工具,才能贴近学生生活,挖掘学生潜力,开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德育教学内容。[4]
(三)微视频在高职德育工作中的普及率较低,教学资源少,学生对说教性质的微视频认同度不高
在所有调查涉及到的高职院校中,对于微视频的应用都只存在于德育课堂教学中,没有形成全方位的传播造势。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师还没有掌握会声会影、Adobe Premiere等视频编辑软件,校园网和校园论坛中涉及德育的内容更倾向于文字呈现方式。70.4%的学生认为课堂德育微视频都是说教性质的,希望看到更新颖的视频资料。可见,学生对于目前德育微视频的认同度很低,但是对其仍抱有期待。
(四)学生对于微视频创作的参与度较低,没有体现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性地位
目前,德育微视频的创作者主要是教师,参与调查的学生都没有参与过微视频的创作,另有34.4%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创作出更有思想性的德育视频。学校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新时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引发共鸣,加大学生参与力度,扩大德育教育的影响力。[5]
二、微视频在高职德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意义
(一)院校层面
在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中紧紧抓住微视频这一新媒体,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将新媒体作为沟通交流的枢纽,有利于夺取网络思想教育这个新阵地,树立德育教学新理念。应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德育微视频资源库,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德育教学、探讨与学习的资源,便于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学和自我教育,创新了高职德育的工作环境,能有效实现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良性发展,进而推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师层面
运用新媒体资源构建德育教育平台的思路,可以优化德育课程的教学结构,改进德育教学方法,提升德育教学的时效性,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有助于德育教师拓展思维、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微视频协会开展以微视频制作、推广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校园活动,有效提高德育教学中师生的互学互助,增加师生情感的交流沟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引导学生由内而外地接受德育教育与学习,提升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学生层面
在教育实践中引导高职生正确理解新媒体的应用方式,以微视频为媒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微视频的创作、自发学习、主动学习,开展以微视频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校园活动,可使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心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人全面发展,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的积极健康发展,以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10]
三、高职德育微视频的开发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起大、中、小学综合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内容,体现德育工作的时代性”[6]。据此,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符合时代的精神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构建德育教育教学体系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德育要求,还需要拓展实践育人的视野。德育微视频的开发方向必须完全符合高职德育的要求,在开发时,应从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出发,立足于高职学生的准职业人特性,保持德育教育目标与职业发展方向相一致,将传统与现代、学习与生活、职业与特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德育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和谐发展。基于以上分析,高职德育微视频的开发方向应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时代主旋律教育
在新媒体时代,虽然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传播。高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形成时期,个人思想不成熟,对网络上传播的不良思想缺乏辨别力,容易误入歧途。因此,现阶段一定要重视时代主旋律教育。教师可以借助维棠、硕鼠、狸窝等网络视频下载器,把网络上体现时代主旋律的优秀微视频资源下载下来,经过编辑处理后引进课堂。选取内容可包括时政新闻、弘扬主旋律的歌曲、体现社会正能量的微电影等等。通过活生活现的典型案例,提升时代主旋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高职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促使他们从内而外地朝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实施社会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
高职生正处于刚刚成年、即将踏入社会的阶段,拥有社会道德和法律意识是其融入社会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也增强他们社会适应的能力,使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能够正确认识和顺利融入社会环境。同时,要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法律观,使高职生真正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基于此,德育微视频在内容选取时应注重社会道德和法律素养方面的案例。
(三)实施职业能力教育
高职教育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专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掌握相关的职业能力,培育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职业能力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美国劳工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二十一世纪就业能力调查委员会(SCANS)提出:“思维、能力、个性品质等三大基础和信息管理、写作、资源管理、关系运作、知识运用等五大能力共同构成了人才的基本就业能力”[7],它们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微视频创作可以围绕这八个方面选材,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多管齐下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教育,使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实施职业素养教育
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标准之一,是决定学生终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高度的重要先决条件,也决定了一个人社会贡献度的高低。现阶段高职生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职业形象、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高职生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就业观,高职生应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个人职业选择应从自我生存与发展,单位发展规划、国家战略目标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其次,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确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从多方面提高个人竞争力。第三,要掌握基本的职场规范,学习商务礼仪,努力做到尽职守责、礼貌待人、恪守企业规则、领会企业文化。教师可以请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录制视频,以他们自身的经验给在校学生提供潜移默化的引导。[8]
四、微视频在高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打造“新媒体专家型”德育教师队伍,引导学生参与微视频的创作
进入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的环境和学生的思想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德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德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各种新媒体的使用方法,探索新媒体的适用范围,了解和应用广泛流传的网络语言。这就需要新老德育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挖掘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新闻事件的最新动向,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回应,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熟练应用新媒体,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微视频。教师可以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表演、辩论等形式制作微视频,使德育工作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实现与学生的良好沟通,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要达到德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传统的视频创作、选择与评价都是由教师独立完成,而将学生的意见排除在外,视频的内容往往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思想,容易引起学生对视频内容的抵触情绪。学生在整体上掌握的影视作品及纪录片资源较多,德育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掌握最新的作品资讯,甄选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提升学生对所选微视频的接受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内因”的作用,实现道德品质的内化和思想认识的提升。
德育教师可邀请视频创作专业人员协助学生社团联合会成立德育微视频协会,围绕微视频创作与交流开展主题活动,吸引众多热爱微视频创作的学生参与。高职生有鲜活的思想、充足的热情、丰富的想象力,并且有强烈展示自己的意愿,微视频就是学生锻炼的平台。通过定期组织培训,逐步教会学生微视频创作的基本技术和技巧,鼓励学生将身边的事情进行演绎,通过“寻找主题——分析问题——寻找答案——提炼理念——传播价值观”的思想过程制作成微视频,在协会活动中进行展示和探讨。单从这些环节的完成,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学习力、分析力和创新力等综合能力。
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断提高视频制作技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微视频创意与创作,在学生制作微视频的类别上,遵循鼓励创新、鼓励多样化的原则,可避免学生的思维陷入固定模式的窠臼。定期举办微电影、影视作品片段、微课(德育小故事、德育案例分析)创作比赛、德育微视频创意大赛等评比活动,举办微视频德育教育观摩课活动、微视频德育教育研讨会等,调动学生德育学习和视频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9]
(二)建设网络德育微视频资源库,完善对微视频的监督评价机制
优酷、爱奇艺、搜狐、腾讯等网络视频资源库的建设日臻完善,它们也是互联网拍客聚集的阵营,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德育教师可以选择基于网络资源的传播优势创建德育微视频资源库,通过多种手段丰富视频资源,向社会开放资源。德育教师可以将资源库与校园网相链接,确保学生根据意愿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学习,以通过内容丰富的微视频来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新媒体双向交流的方式,逐步将网络德育微视频资源库建设成为学校重要的德育宣传阵地。另外,德育教师还可以选取点播率较高的优质德育视频资源,在学校公共区域(楼道、大厅、食堂等)进行展播,让学生在课间、午休、进餐、排队等时间能观看到具备德育内涵的视频,在潜移默化间提升德育素养。以上措施也为学校的德育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资源和手段支撑。
新媒体的开放性为微视频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而为德育微视频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德育教师应委派专人对网络德育微视频库进行管理。还应在校内和校友会加强宣传,拓宽视频的来源渠道,鼓励教师、学生、校友等在德育视频库自行创建栏目、上传并管理视频资源。不拘原创作品还是转载作品,只要思想健康、积极向上、适合本校实际的视频,都允许发布,逐步形成一个海量资源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公共场所、教室等接入互联网的场所任意播放、下载或截取合适的视频,在课堂、主题活动时使用,可以为教师和学生节约很多查找资料的时间。
进入网络德育微视频资源库的微视频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微电影、影视作品片段、纪录片片段、微课堂视频等。视频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实事分析、热点事件讨论视频,也包括了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实习、毕业求职等方面的实用经验分享视频。因资源库具有开放性和传播性,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非常大,因而视频的评价机制就十分重要。要坚持在实践中,以开放性的机制评价检验德育微视频的效果,如果发现学生在网络微视频资源库中发布的与法律相抵触的微视频时,德育教师要及时做到屏蔽、删除,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三)构建德育微视频教育平台,打造新媒体德育工作基地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与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的是日新月异、全球化的信息资源,微信、微博、QQ空间、贴吧等新媒体已经成为高职学生重要的沟通工具。德育微视频的传播应特别注重手机通讯工具的运用。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携带方便、普及面广、传播快捷的特点,实现发布者与浏览者、线上和线下的实时互动,保证教师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做到因人施教。德育教师可指导学生建立“德育微视频微信公共平台”和“德育微视频微博平台”。平台以“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为原则,以“服务和引导学生思想发展”为宗旨,打造一个师生沟通、生生沟通、社会沟通的桥梁。在思想上,德育教师可以引导广大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出发,让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在平台畅所欲言,借此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德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平台的导向功能,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思想上遇到的问题,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代高职生生活条件普遍较为优越,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会也远远不够深入,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体验。德育教师可以以微信平台和微博平台为媒介,协助微视频协会的学生成员在校内外开展德育实践,进行红色旅游、企业参观、优秀校友座谈会等活动。学生自发制作的活动视频,可以在上传到网络德育微视频资源库后,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和微博公共平台进行传播。可见,学生不仅是德育的实践者,还应成为德育资源的创造者。
五、结语
在德育微视频的应用性实践中,发现在新一代“专家型”德育教师的培养和学生参与微视频的广泛性这两个方面不容易达到预期的目标,还存在提升的空间。其中,新一代“专家型”德育教师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包含思想性和技术性两个方面。在目前高职德育教师团队中,这种复合型人才还十分缺乏。因此,“专家型”德育教师的人才引进、选拔、培养、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学校的层面进行长远的规划和培养。从微视频协会的活动反馈情况和德育资源库的资源点播情况来看,参与微视频创作与传播的主要力量集中于一个相对固定的人群,大部分学生基本不参与讨论,关注面也更多地集中于微视频的趣味性和制作的技巧性,对于视频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的认识都是浮于表面。因此,还需要注意加强德育工作的引导力度。
[1] 陈龙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4,(4)∶119-122.
[2] 肖立章,罗瑾.高校微课教学的微视频开发思路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6)∶201-203.
[3] 张学琴.巧用德育微视频,提升德育实效性[J].江苏科技信息,2014,(6)∶22-23.
[4] 罗金彪.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22)∶59-61.
[5] 唐琳,徐昕.新媒体环境下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6)∶72-74.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7] 21世纪美国对就业人员素质的要求[EB/OL][2015-02-26].http://www.doc88.com/p-8826242086721.html.
[8] 王苏婷.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弱化原因及创新路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1)∶21-23.
[9] 周莹.新媒体对高职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品牌,2015,(1)∶36.
[10] 张文松.微视频大力量——浅谈微视频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3,(36)∶9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Video in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Jing-jun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kills, Shandong Judicial Police Officer Career Academy, Jinan 250014,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represented by "micro-video" has brought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grasp the new media of micro-video tightly, adhere to the student-centered principle and make more effects on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s of micro-video. The mor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lead the students to create micro-video by constructing a“new-media-experts” team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mor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build the online micro-video resource library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micro-video. The mor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build a video platform of moral education and build the base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media context. The micro-video education can lead the new dire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is way.
micro-vide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education; “new-media-expert”
中国分类号:G711A
2096-272X(2016)05-0069-06
2016-06-01
2015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联合立项课题“微视频在高职德育教学中的创新性研究——基于学生本位的探索与突破”(DGW1516AJX045)。
刘京军(1978-),男,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