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柴胡人工栽培技术

2016-03-18翟树林李元富李华斌马丽虹马军元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种子萌发栽培技术

翟树林,李元富,李华斌,战 戈,车 勇,陈 梅,马丽虹,马军元

(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山东泰安 271016)



北柴胡人工栽培技术

翟树林,李元富,李华斌,战 戈,车 勇*,陈 梅,马丽虹,马军元

(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山东泰安 271016)

摘要为了提高北柴胡的栽培水平、规范种植者的行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北柴胡种植环境、种子萌发条件、栽培技术等方面对北柴胡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为北柴胡药材的规模化、规范化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柴胡;种植环境;种子萌发;栽培技术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Bupleumchinense

ZHAI Shu-lin, LI Yuan-fu, LI Hua-bin, CHE Yong*et al(Shandong Medicine Technician College, Taian, Shandong 271016)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cultivation level, regulate planters’ behavior,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production,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Bupleumchinensewere reviewed from aspects of planting environment, seed germination conditions, cultivating technology,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rge-scale and standardization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Bupleumchinense.

Key wordsBupleumchinense; Planting condition; Seed germination; Cultivating technique

中药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多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诸症,为中医常用清虚热药。2010 版《中国药典》规定,作为中药柴胡的来源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1]。北柴胡分布范围广,主要产地在河北、陕西、甘肃,目前主要由人工栽培种植,几乎未见野生。北柴胡作为《中国药典》收录的柴胡品种,有效成分柴胡皂苷类的含量明显高于同属其他品种[2],可是由于农民缺乏规范化技术操作和市场信息等因素,出现了盲目、混乱、不规范和不科学的种植现象,所种的药材质量难以达到标准化、稳定化、绿色药材的要求,既对农民造成损失,又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北柴胡是传统的大宗药材,在目前北柴胡用量日益增加、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北柴胡资源、大力发展北柴胡规范化种植是保证我国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北柴胡临床使用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笔者从北柴胡种植环境要求、种子萌发条件、栽培技术等方面对北柴胡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北柴胡药材的规模化、规范化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1北柴胡种植环境要求

北柴胡生长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喜温暖湿润气候,具有耐寒、耐旱、怕涝的特性。北柴胡宜在海拔较高的缓坡地、非耕地、沟旁、林缘、灌丛、林间隙地等地栽植,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土、夹沙土,pH 6~7栽植为佳。

北柴胡在年日照时数1 500~1 700 h、日照时数>6 h/d的地区生长较为适宜。北柴胡生长最适温度18~22 ℃,>30 ℃或<-30 ℃生长发育受影响。播种期(4月上旬~中旬)要求气温18 ℃左右,低于18 ℃出苗缓慢[3]。但气温>18 ℃,北柴胡发育加速,很快进入开花、结实期,光合作用产物主流方向为花序、子粒等繁殖器官,为保证根部的生长和营养成分的积累,要及时割花去顶,使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发育过程看,北柴胡从开花到成熟的有效积温是870 ℃·d,二次花籽成熟以后,全生育期有效积温接近3 300 ℃·d,超过这个条件,落籽与霉烂变质将非常严重,霉菌也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危及药材质量。因此,可以将优质北柴胡生产的上限积温定为3 300 ℃·d[4]。

北柴胡生长要求年降雨量700 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65%~80%,空气相对湿度>80%或<55%北柴胡生长发育受抑制。春季耕作层土壤含水量>40%,土壤湿度处于轻微干旱状态。夏季耕作层含水量应保持<85%,土壤过湿会产生湿害。

2北柴胡种子萌发

北柴胡种子属于短命种子,不耐贮藏,正常条件下的发芽率低,完成发芽过程的时间长,造成种子发霉,从而失去发芽力,极大地限制了北柴胡的人工栽培[5]。低温对北柴胡的种胚发育及种子发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缓解种子的胚休眠,采收后的种子采用4 ℃贮藏并以GA3处理,北柴胡种子发芽率高达80%[6]。

科研工作者亦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对北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北柴胡种子的发芽偏喜低温,在20 ℃时北柴胡种子发芽率最高[7]。较高或较低的温度均对北柴胡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但抑制可用变温解除,20~30 ℃变温是北柴胡种子发芽最适温度[8]。胡继鹰等[9]用40 ℃温水预处理种子能显著提高北柴胡的出苗率。雷燕妮[10]观察了不同水温浸种24 h后北柴胡种胚的解剖形态,发现40 ℃温水浸种的种胚吸水情况良好,胚占胚腔的比例达41.22%。原因在于浸种主要是使种子充分地吸收水分,利于萌发。虽然北柴胡种子的种皮对其水分吸收和气体交换无障碍,但种皮中存在发芽抑制物,所以亦有通过去除或损伤种皮或沙藏等产生机械刺激来减少抑制效应,使其萌发率提高[11-12],并取得明显效果。

除了采用物理手段,也可采用化学试剂如KMnO4、H2O2、聚乙二醇(PEG)以及植物激素如GA3、6-BA等方式来提高北柴胡种子的萌发率。GA3和6-BA能够打破新鲜北柴胡种子的休眠,对贮藏过的种子却无明显作用。 雷燕妮[10]分析证明用1% KMnO4处理对种胚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北柴胡种子发芽率可高达82%。H2O2处理也能使北柴胡种子发芽率有明显提高,效果次于1% KMnO4溶液处理[13]。PEG常用作种子引发剂,可延长种子萌发的吸胀期,张慧玲[14]分析指出用不同浓度PEG600浸泡种子均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其中以5%的PEG600浸种处理最佳,发芽率为75%。但化学试剂如果处理时间不当,在种皮被腐蚀浸软的同时,种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15]。

3北柴胡栽培技术

3.1种植方法北柴胡春秋播均可,秋播宜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在气候较阴湿的地区,秋播苗齐、苗壮,产量高,优于春播。在种植时,选择与冬小麦、冬油菜混作的栽培技术,即小麦成熟前30~40 d,先浇水再将北柴胡种子37.5~45.0 kg/hm2与等量干细沙土混合均匀撒于地表,然后耙耱2次以上;或当玉米、黄豆等作物高 30 cm 左右时,锄草后,播种北柴胡。北柴胡套种技术省工省时,解决了北柴胡苗期遮阴保湿的难题,同时不影响当年套种作物的产量,合理利用了土地,比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播技术值得推广[16]。

3.2田间管理当苗高5~6 cm时进行间苗、松土、除草,且不要损伤根部,保苗400万~600万株/hm2。若发现缺苗应及时补苗。沈路莹[17]研究关中平原中部地区不同行距北柴胡播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发现,在行距25 cm、密度达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其播种密度各地差异较大,为69.0万~169.5万株/hm2。当苗高10~15 cm时进行第2次中耕锄草,中耕宜浅,以免伤苗。1个生育期需要追肥2次。第1次在北柴胡旺盛生长期,适当追肥和浇水,用以促进小苗快发;第2次在北柴胡开花前施肥,促使根部肥大,生长期间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涝;株高40 cm时需除蕾打顶,促进养分向根部迅速转移,使根部迅速生长膨大[18]。

3.3病虫害防治根结线虫病在整地时用80%二溴氯丙烷乳油100~15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在施药半月后再进行播种。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黄凤蝶可采用人工扑杀或用90%敌百虫1 500倍液喷洒,也可用青虫菌300倍液喷雾防治。赤条蝽蟓采用人工扑捉或用90%敌百虫1 500倍液喷杀[3]。

4采收与加工

当茎叶60%枯萎时,应及时采挖,采挖时避免伤根,以保持根的完整性。王启帅等[19]研究不同采收期北柴胡指标性成分的动态积累发现,自9月起北柴胡皂苷a、北柴胡皂苷d的含量总和已基本稳定在1.10%~1.16%,其中以9月的含量最高(1.16%);北柴胡最佳采收期为9月份;北柴胡挥发油10月最高(1.441%),所以需要北柴胡挥发油量较高时,以10月作为采收期。采收时折断主根,抖去泥,并留足1~2 cm的茎秆。把采挖的根用水冲洗干净进行晒干即可。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63.

[2] 茅仁刚,林东昊,王智花,等.HPLC 法测定不同品种柴胡中的柴胡皂苷a、c、d 的含量[J].中草药,2002,33(5):412-414.

[3] 陈明彬,陈焕武,刘天民,等.柴胡适宜气候条件与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气象,2006(5):41-42.

[4] 黄文华,杨孝儒,段金省,等.北柴胡的农业气象条件与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1995(2):28-32.

[5] 王玉庆,牛颜冰,秦雪梅.柴胡种子处理技术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5(3):205-206.

[6] 朴锦,邵天玉,吕龙石.不同贮藏法和处理法对长白山区柴胡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7,29(1):27.

[7] 黄汉津,刘新裕.柴胡种子发芽势之改良研究[J].中华农业研究,1987,36(3):258.

[8] 胡小荣,孙雨珍,陈辉,等.柴胡种子发芽条件及TTC生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J].种子科技,1998(3):28.

[9] 胡继鹰,张正磷,何德刚.柴胡种子处理对发芽及生长的影响[J].中药材,2004,27(8):553.

[10] 雷燕妮.北柴胡种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2):53.

[11] 魏建和,李昆同,程惠珍,等.种子成熟度及种皮对北柴胡和三岛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7):614-617.

[12] 葛淑俊,孟义江,甄瑞,等.不同处理方法对柴胡种子萌发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178.

[13] 徐丽霞,杨新根,杨东方,等.北柴胡种子发芽条件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0):23.

[14] 张慧玲.植物生长物质对柴胡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6.

[15] 邓友平,赵力强,张立鸣.北柴胡与三岛柴胡种子萌发特性研究[J].中药材,1996(2):55-57.

[16] 李华斌,张含波.柴胡种子种植新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11):26.

[17] 沈路莹.柴胡种子处理技术及播种密度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1-26.

[18] 张春郁.北柴胡的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1):50-51.

[19] 王启帅,李晓坤,杨云,等.不同采收期北柴胡指标性成分的动态积累研究[J].中药材,2010,33(8):1204-1207.

收稿日期2015-12-28

作者简介翟树林(1971- ),男,山东东营人,高级讲师,硕士,从事中药栽培和中药制剂研究。*通讯作者,副主任中药师,博士,从事中药资源开发和质量控制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泰安市科技一般计划“北柴胡人工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S 567.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3-151-02

猜你喜欢

种子萌发栽培技术
镉、铜离子胁迫对柠条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重金属铬对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