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书语词研究的新发展
——《今文〈周书〉词汇研究》评介

2016-03-18李婷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反义词同源代词

李婷

(安康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专书语词研究的新发展
——《今文〈周书〉词汇研究》评介

李婷

(安康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杨运庚先生的新著《今文〈周书〉词汇研究》,本着尊重文献的态度,将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推陈出新,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今文《周书》词汇的系统及特点。其中同义词、反义词、复音词、同源词研究是基础,颜色词、数量词、代词研究是拓展,疑难古奥词以及争议词考订则是全书内容的提升。不论是在资料层面还是在学术层面,该著作均可称得上是周代专书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

《今文〈周书〉词汇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今文《周书》乃今文《尚书》的三书之一。它以记录周朝统治者诰语、誓词、谈话的形式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面貌,是我们探讨周代尤其是西周语言事实的重要凭借。遗憾的是,因其语言“诘屈聱牙”,虽然自新中国成立起,就已经有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该书词汇,但是或零星收录、或随文释义的主观研究并未能全面、生动地再现《周书》词汇系统。直到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杨运庚先生的《今文〈周书〉词汇研究》专著的面世,才完全打破了今文《周书》词汇研究的这种尴尬局面,同时也为上古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最真实、最基础的一手语料。

《今文〈周书〉词汇研究》是杨运庚先生前期著作《今文〈周书〉同义词研究》、科研项目“今文《周书》虚词研究”“今文《周书》形容词研究”以及相关论作的扩展。全书9章内容,在介绍今文《周书》和本著作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对今文《周书》同义词、反义词、复音词、同源词、颜色词、数量词、代词的发展、使用情况及其特点作了细致描写和研究,并对部分疑难词语进行考释,可谓客观、科学地展现了今文《周书》的词汇系统。该书在研究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大胆尝试正是作者常年致力于词汇研究的结果,是作者“甘于坐冷板凳”的实干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研究内容:推陈出新,全面、系统地记录词汇

专书词汇研究始于20世纪末,那时候,汉语的语音、语法研究都已经成效显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者们开始关注汉语,主要是近代汉语的词汇,至于对今文《周书》词汇的探讨,仅见于数量极为有限的今文《尚书》研究之中,始终未能独立自主。杨运庚先生独辟蹊径,在其著作中,只将19篇今文《周书》所涉及的词汇作为分析对象,《虞夏书》 《商书》不论,正式宣告着今文《周书》彻底走出了今文《尚书》的怀抱,这是学界在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尝试。毫无疑问,此为本著作的一大亮点。今文《尚书》共28篇,据考证,19篇今文《周书》均形成于周代,而9篇《虞夏书》 《商书》为春秋、战国乃至更晚的人编写而成。相较之下,今文《周书》的内容更全面,语言时代性更突出,词汇系统更完整。由此可见,作者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尝试并不是随性而为之的,它是建立在对今文《周书》词汇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

此外,如果我们关注有关的专书词汇研究就会发现,一般的研究均涉及同义词、反义词、复音词、同源词等方面内容,也有学者考释疑难词语。但是,《今文〈周书〉词汇研究》不仅全面展示同义词、反义词、复音词、同源词这四类词汇的使用、发展情况,还对今文《周书》中133个疑难古奥词语或存在诸多争议的词语进行了考释。在此基础上,又对揭示专书词汇系统发展状况、词汇丰富程度、甚至专书所在时代的词汇、语言发展状况都具有重要参考作用的颜色词、数量词、代词进行了系统分析,大大拓展了专书词汇研究的词类研究范围。此可谓亮点之二。

(一)同义词、反义词、复音词、同源词研究是基础

《今文〈周书〉词汇研究》二至五章分别是对今文《周书》中同义词、反义词、复音词以及同源词的描写和分析,这是全书的基础部分。

“今文《周书》的同义词”一章在讨论、确定同义词认定标准、认定方法、辨析方法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的基础上,构拟出今文《周书》中“阅实—审克”“民献—献民”“疾—速”“时—是—此—兹”“可—能”等5类(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副词)148组同义词,并描写、分析其词类、音节分布以及同义词组内同义词的数量、语音关系、词义关系、区别因素、形成原因等。

“今文《周书》的反义词”一章从词类、词义、语音、语言系统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反义词的认定标准及构拟方式,确定了今文《周书》中“内—外”“刚克—柔克”“甘—苦”“人—己”等4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68组反义词。经作者归纳,我们看到今文《周书》反义词分布不均衡(动词多代词少),反义关系不全一一对应(“从—违、逆”)等特点。这正表明今文《周书》中的反义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学界对复音词认定模糊的状况下,作者在“今文《周书》的复音词”一章中清晰地提出了意义和语法修辞2类11条标准帮助我们判定复音词并构拟复音词707个,其中普通复音实词556个,专名复音实词115个,复音虚词36个,每类又有更加细致的划分。普通复音词分为单纯复音词(“番番”)和合成式复音词(“平平”)两类,其中合成式复音词在数量方面占绝对主体。专名复音词主要有时间复音词、人名复音词、地名复音词、官名复音词等,如“报乙”为专名复音词中专门表示帝王称谓的人名复音词,“尹氏”为专名复音词中以“职能+氏”形式出现的官名复音词。复音虚词涵盖副词、助词、连词、代词、介词五类,“迪屡”为复音虚词中的复音副词,“迪惟”为复音虚词中的复音代词。其中,复音副词、助词、连词为主体,代词、介词类复音词数量较少。

“今文《周书》的同源词”一章在梳理汉语同源词研究历史的同时界定了同源词中“音义相近、相同”的概念内涵,分析了同源词产生的缘由。作者还构拟了今文《周书》83组同源词。其中,“威—畏”“刚—强”等67组是由两个词构成的同源词组,“工—功—攻”“事—史—士—使—司”等16组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词构成的同源词组。每组同源词,作者都从语音关系、词源意义、词汇意义等方面进行描写分析,全面展现了今文《周书》同源词系统,丰富了上古汉语同源词研究的语料内容。

以上四章内容,基本保持了写法上“提出标准——按照标准构拟词汇系统——总结特点”的一致性,标准提出条理清晰,词汇构拟详尽周全,特点总结准确到位,既从理论上予读者以指导,又从语料事实中予理论以论证。至于六、七、八三章,视野触及今文《周书》中的颜色词、数量词和代词三类,虽篇幅不及前者,却时现灼见,是全书的拓展和出新部分。

(二)颜色词、数量词、代词研究是拓展

第六章对今文《周书》中出现的红、黑、白、黄4类11个颜色词进行全面考释,探讨了今文《周书》“丹”“玄”“白”等颜色词的使用和发展特点。作者提出,“借物呈色”是颜色词不断发展和细化的一个主要原因。今文《周书》的颜色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即“辨色阶段”,颜色词词义比较单一,甚至有个别颜色词明显还处在具有该颜色的名词向独立的颜色形容词过渡的阶段,即准颜色词阶段,但“黄朱”等词的出现又代表了颜色词的复音化、语法化倾向。

第七章“今文《周书》的数量词”穷尽今文《周书》数词、数量词组211例。最重要的是,当学界普遍认为动量词产生于汉代时,作者却利用今文《周书》的上古语言实际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并断定在周代《周书》中就已经开始使用动量词和名量词了,“汉语量词的最早产生萌芽期不会晚于甲骨文、今文时期”,这样就把汉语量词的产生时代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种建立在材料基础上的大胆判定是对学界长期固守观点的一种有力突破,也是作者学术自信的十足彰显。

第八章“今文《周书》的代词”对今文《周书》中“我”“兹”“何”等3类22个人称、指示、疑问代词从语法功能、语用色彩、称数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描写和分析。研究发现,就今文《周书》的这三类代词而言,人称代词系统发展比较成熟,指示代词发展明显不均衡、不成熟,疑问代词最不发达,只出现了一个“何”。

(三)疑难古奥词、争议词考订是提升

《今文〈周书〉词汇研究》第九章是全书的提升部分,作者结合上下文语境和阅读心理,充分运用音韵学、训诂学理论对今文《周书》中的133个疑难古奥词语或存在诸多争议的词语进行了考释。考释中,有的是对前人的继承和补充,有的是对前人的否定和批判。

比如,“耽乐”,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动宾或动补词组,“耽”意为“沉溺、沉湎”,“乐”意为“享乐”,“耽乐”合称指“沉溺享乐”或“沉溺于享乐之中”。但作者本着尊重语言事实的态度,将“耽乐”一词回归原文,从句法结构、词义构成不同角度解释分析,推翻了此前的动宾或动补说,将此词确立为同义联合式复音词,意为“享乐”,这是符合周代复音词以联合式为主的词汇发展实际的。类似的,如“纯佑”“索”“阴骘”等,作者都以同样的考释方法给出了新的解释。

以上这些新的研究结论或为学术界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新观点,或找到了新的佐证材料。当然,除此之外,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思路,一方面体现出的是作者本人的治学主张,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式。

二、研究方法:尊重文献,历时共时、定量定性地分析词汇

《今文〈周书〉词汇研究》在继承前贤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精心、细致梳理语料,通过理论与事实双维度,从纵向历史比较、横向共时比较等不同方面,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归纳出今文《周书》的词汇类别和规律,总结其特点,阐明了词汇研究中若干有价值的问题。这是本著作的第三大亮点。

(一)不拘陈说,忠实文献

在《今文〈周书〉词汇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大量地注解和分析看到作者治学的客观、科学态度:没有拘泥于现有任何一家观点,而是完全从文献的语言事实出发,在合理吸收前贤时修观点的基础上,重新分析原文献的上下文语言环境,得出切合文献原文上下文语义、不同于陈说的更加符合周代语言发展事实的结论,尤其在词语考释部分,对被考释的词语出现的全部语言环境都做到了穷尽性地分析,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的改变。

如前文提到的对“耽乐”一词的解释,作者并不盲从于学界流行的动宾说或动补说,而是将“耽乐”一词回归《无逸》原文“惟耽乐之从”“今日耽乐”,从句法结构、词义构成不同角度提出质疑并得出结论。从句法结构角度看,“耽乐”是“惟耽乐之从”中的前置宾语,是“今日耽乐”中的谓语,它应该是个复音词而非词组“沉溺享乐”;从词义角度看,“耽”和“乐”意义相近,都是“安逸、享乐”的意思。为了进一步确认,作者还引了《诗经》 《玉篇》 《慧琳音义》等为证,从而确证了“耽乐”一词的“安逸、享乐”意义。这个解释是符合周代复音词构词方式以联合式为主要形式之一的词汇发展实际的。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二)历时研究与共时描写相结合

本论著作者在分析词汇时并不仅仅着眼于词语个体,而是将比较的方法贯彻始终,以词汇的共时比较为基础,同时进行历时分析,在展示词汇共性特点的同时,探讨词汇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在《今文〈周书〉词汇研究》中,既有今文《周书》内部各篇之间、今文《周书》与同时代的周代金文、《诗经》等文献词汇的共时比较研究,更有今文《周书》词汇与甲骨文词汇、春秋乃至近代以后文献词汇的针对性历时比较。

比如,今文《周书》中的同义词组共有139个,其中动词类同义词组70个,占总数的50.4%;名词类同义词组49个,占总数的35.3%;形容词类同义词组20个,占总数的14.3%。同时代《左传》的同义词组共有509个,其中动词类同义词组263个,占总数的51.6%;名词类同义词组150个,占总数的29.5%;形容词类同义词组96个,占总数的18.9%。同时代《孟子》的同义词组共有231个,其中动词类同义词组118个,占总数的51%;名词类同义词组83个,占总数的36%;形容词类同义词组30个,占总数的13%。虽然三部作品中同义词组的个体数量有所差异,但就所占比例而言,却表现出了极大的一致性,即动词类同义词组均占到50%以上,名词类同义词组的百分比都在30%左右,形容词类同义词组的百分比都在20%以下。这组数据就显示出了周代的语言特征:人们对动作行为的关注更多,表达更细密,动词类同义词的数量也就相对多。而上古时期,人们使用专称词表达的习惯使得很多性状特征被隐藏在既表事物本体又表事物性状的专称词背后,自然使得上古形容词不够发达,数量相对较少。这些结论的得出,如果没有同时代的作品相互印证,仅靠《周书》一个对象,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今文《周书》中的人称代词“我”一共出现157次,它可以做主语、定语、宾语以及同位语,它可以指称单数,也可以表示复数。和殷商甲骨文相比,它的用法丰富和灵活得多,甲骨文中的“我”只表示复数,不表示单数。

(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任何科学研究的前提都是尽量穷尽地占有资料,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升华。《今文〈周书〉词汇研究》在研究今文《周书》的词汇时,首先十分强调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每一类词语的使用频率、类别下的数量都做精确的宏观或微观的统计,读者只要看见这些直观的数字,再结合书中的例子,就能对当时的语言特点掌握一二了。

比如,在讨论今文《周书》的颜色词时,作者就统计了颜色词11个,用例16次。表红色的词6个,约占颜色词总数的55%;表黑色的词3个,约占颜色词总数的27%;表白色和黄色的词各1个,约占颜色词总数的9%。通过一组数据,读者就能看出表红的颜色词的绝对优势。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呈现这种分布的原因,一是表红颜色的词正在增长中,一是周人的尚红习俗。

又如,在讨论今文《周书》的数量词时,作者就统计出《周书》中共有数词、数量词组211例,包括量词13个,其中动作行为数量词16例,名物数量词195例。在211例中,“数+量”结构的为49例,162例不用此结构。49例“数+量”结构中,35例是人工量词,14例是天然量词。正是因为有这样详尽的统计,作者才能自然地分析出量词产生的大致时间和周代量词种类不健全、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总之,杨运庚先生所著的《今文〈周书〉词汇研究》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研究思路、科学的论证方法既给我们系统地展现了今文《周书》词汇的全貌,突出了它的特点,又揭示了词汇发展的部分规律,不论在资料层面还是在学术层面均可称得上是周代专书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

[1]杨运庚.今文《周书》词汇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杨运庚.今文《周书》同义词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

[3]吴继刚.《今文〈尚书〉词汇研究》的重大创获[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86-91.

【责任编校 李 婷】

Review ofStudy on the Words Used in Jin-wen-zhou-shu

LI Ting
(School ofLiterature&Communication,AnkangUniversity,Ankang725000,Shaanxi,China)

Intheattitudeof respectforliterature,Mr.YangYungeng’snewmonographStudy ontheWordsUsedinJin-wen-zhou-shu try tosustaining innovations.It introduces the syste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ds Used inJin-wen-zhou-shucomprehensively with the method of diachrony and synchrony,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Among them,foundation is the study on the synonyms,antonyms,polysyllabic words and paronyms,and extension is the study on color terms,numeral-measure compounds,pronouns. Promotion is the study on the archaic words which are hard tounderstand and the Controversial words.Nomatter on the data level or on Academic level,thismonographisthemostimportantresultsofresearchonwordsusedinthecertainbooksofZhouDynasty.

StudyontheWordsUsedinJin-wen-zhou-shu;researchcontent;researchmethods

H13

A

1674-0092(2016)06-0080-04

10.16858/j.issn.1674-0092.2016.06.017

2016-06-28

李婷,女,陕西安康人,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研究。

猜你喜欢

反义词同源代词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认识反义词
代词(一)
代词(二)
反义词 大不同
“铤”有“直”义的词源学解释——兼说/直/义的同源词族
找找反义词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同源宾语的三大类型与七项注意
虔诚书画乃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