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德秀谕俗文教化思想研究

2016-03-18董秀丽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孝悌义理宗族

董秀丽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真德秀谕俗文教化思想研究

董秀丽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真德秀是南宋朱熹之后重要的理学家,著述丰富。谕俗文是他出任地方官时发布的公文,内容丰富,说理深刻,从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出发来教化民众。包括学习理学家的义理之说、父母兄弟间的孝悌思想、族人邻里间的友爱关系、官民间的休戚利害等,既是为政之要,又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真德秀谕俗文中的思想内容,对整个谕俗文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真德秀;谕俗文;思想内容;意义

“谕俗文”是太守、县令等地方官为教化民众所发布的公文,又称“劝谕文”“示俗文”[1]19,它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多用于地方官政令的下达。真德秀的谕俗文是他出任潭州、泉州、福州地方官时发布的政令。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改为希元,世称西山先生,建宁蒲城(今属福建)人,庆元五年进士,曾知泉州、福州,官至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他是朱熹弟子詹体仁的学生,为学以朱熹为宗,著有《大学衍义》 《西山文集》 《政经》 《心经》《西山读书记》 《文章正宗》等。真德秀一生著述颇丰,谕俗文选在其《西山文集》的第四十卷,亦收录在《全宋文》的三一三册,包括《劝学文》 《潭州谕俗文》 《福州谕俗文》 《再守泉州劝谕文》 《泉州劝孝文》等。

真德秀是朱熹的再传弟子。史料记载,宋代的谕俗文首创是北宋的陈襄。入南宋后,陈襄的劝谕文受到朱熹的推崇,并在朱熹任漳州知州时加以解释印发,让普通民众学习[1]19。真德秀作为理学后起之秀,吸收朱学,推崇这种文体,并将它作为教化的方略。如果说真德秀的《大学衍义》被称为“帝王为治之道”之说,分纲和目,从体用关系出发论说帝王为政的依据,那么他的谕俗文则可以说是教导普通民众的法则,是一种地方上的规范。

谕俗文虽是地方官发布的政令公文,然实则代表的是中央的法令。真德秀是封建士大夫中的一员,其创作谕俗文的出发点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南宋后期,朝廷偏安,危机四伏,民不聊生。真德秀作为地方官员,依据儒家义理,分别从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出发,处理父母兄弟、族人乡邻和官民的关系,以实现安民稳局的目的。这样的做法在郑至道的“谕俗篇”序中早有阐述:

县令之职,所以承流宣化,于民为最亲。民不知教,令之罪也。予自至官,观尔百姓日以争讼,来至于庭。其间多违理逆德,不孝不悌,凌犯宗族,结怨邻里。以至婚姻之际,多事苟合,殊不恩义;五服之亲,问以服纪,全然不知。浮浪盗贩之心,日益加重。[2]

郑至道初上任,面对这样的民生现状,发布了《谕俗》七篇,分别从孝父母、爱兄弟、睦宗族、恤邻里、重婚姻、正丧服、重本业七个方面,试图解决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真德秀的谕俗文同样是试图解决普通百姓的生活难题,劝民向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潭州谕俗文》开宗明义,阐明了真德秀发布谕俗文的目的:

太守叨蒙上恩,擢守湘土,深惟朝廷委寄之重,非特责以有司常务而已,布宣德化,导迪人心,实守臣之事。顾此邦风俗,初未详知,今以天性人伦之大者与夫迁善改过之方,首为尔民告,名之曰《谕俗三事》。[3]18

真德秀初到潭州,发此文来“布宣德化,导迪人心”,他从“天性人伦”和“迁善改过”这两方面出发传达自己的主张,劝导人民。

同时,真德秀谕俗文的发布,也在于传播自己的理学思想。庆元党禁,朱学以伪学遭禁锢,理学之书多被销毁,理学思想受到压制。真德秀作为理学后起之秀,利用地方官之便利,从最基层出发,普及理学思想。《劝学文》将南轩先生张宣公、晦庵先生朱文公之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校庠塾之士,宜先刻意二先生之书,俟其浃洽贯通,然后博求周、程以来诸所论著,次第熟复,而温公之《通鉴》 《纲目》。”[3]13真德秀的着眼点没有局限于当时,而是从思想源流出发,从学校教育开始,让儒生学习经世致用之学。

真德秀的谕俗文虽然只有《劝学文》 《潭州谕俗文》 《福州谕俗文》 《再守泉州劝谕文》 《泉州劝孝文》等数篇,但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谕俗文的全部内容。这些谕俗文写于知任泉州、潭州、福州之际,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想教育

理学思想经庆元党禁而一度衰落,学术源流的正宗被怀疑。真德秀是朱熹之后理学思想的领军人物,在他从政期间不仅写出了“帝王为政之学”的《大学衍义》,而且认为《昭明文选》和《唐文萃》都不是文章的正宗,从而编选《文章正宗》,想要辨明文章的源流之正,这在《文章正宗》卷首有鲜明的论述:

“正宗”云者,以后世文辞之多变,欲学者识其源流之正也。自昔辑录文章者众矣,若杜预、挚虞诸家,往往湮没弗传。今行于世者,惟梁《昭明文选》、姚铉《文萃》而已。由今视之,而书所录,果兼得源流之正呼?夫士之于学,所以穷理而臻用也。文虽学之一事,要亦不外乎此。故今所辑,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其体本乎古,其旨近乎经者,然后取焉;否则辞虽工亦不录。其目凡四:曰辞命,曰议论,曰叙事,曰诗赋。今凡二十余卷云。[4]

真德秀不仅探求文章的源流,更探求学术的源流,主要体现在谕俗文的《劝学文》中。“窃为方今学术源流之盛,未有出湖湘之右者。”[3]13真德秀认为湖湘之学是源流的根本,接着穷本溯源,从濂溪先生周元公、胡文定公、南轩先生张宣公和慧庵先生朱文公出发,认为他们的思想有助于培养“义理之源,务求有用之实”[3]14。

宋学偏重师道。真德秀作为封建士儒,对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其在教育方面的主张也有进步之处。在出任地方官时,他将古文和时文同时共举,并且分上、中、下旬进行不同的教育,既注重先贤正脉,又结合当世之实用:

上中旬则于所习之书擿为过目,俾之援引诸儒之说而以己意,推明知。末旬则仍以时文为课。[3]13

真德秀是理学家,重视儒家义理之说的传导与普及,但他不固守,能认识到时文的有用性,并将二者结合,既有侧重,又不偏颇。

(二)行为规范

思想上的教育,需要配合行动的实施。真德秀在强化义理教育之后,在行动上有具体的规训。这主要包括:

1.弘扬孝悌。真德秀将孝悌思想放在教导民众的首位。《潭州谕俗文》中《谕俗三事》云:“古者教民,必以孝悌为本,其刑制亦以不孝不悌为先”[3]18,并将人与动物对比,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是“有父子之恩,长幼之义”[3]18;《再守泉州劝谕文》云:“凡为人子,孝敬是先,其次友爱,协和兄弟”[3]26;《泉州劝孝文》云:“当职昨以三事谕民,首及孝悌”[3]27。这三篇谕俗文都将孝悌放在首位,并援引经书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说理。《潭州谕俗文》引《诗经》中“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3]18,列举了人之为子不应该做的“别籍异财”“供养多阙”“救療弗力”和“安厝弗时”[3]18,从反面教导民众;《再守泉州劝谕文》则从历时性的角度,分析父母对子女的恩义,告诫子女应该反哺,“慈鸟反哺,犹知报恩,人而不孝,鸟雀不若”[3]26;《泉州劝孝文》用例证法,罗列了黄章取肝救母、刘祥取肝救父、周宗强割股救療的故事,劝导人们要孝敬父母。

兄弟之间的“悌”也是相当重要的。《潭州谕俗文》指出,兄弟是手足,本同一体,“长不恤幼,卑或陵尊”的事都是错误的。《再守泉州劝谕文》云:“兄弟之爱,同气连枝,古来取喻,名为手足。人无兄弟,如无四肢,痛痒相关,实同一体。”[3]26真德秀主张孝悌赏,不孝罚,《泉州劝孝文》中就有吴良聪不孝受罚的例子。他还引《孝经·纪孝行章》,说明行孝的具体方法,“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者致其哀,祭者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3]28。

2.倡导宗族邻里友爱。宗族和邻里的关系较之父母兄弟虽然比较远,但也非常重要。真德秀的谕俗文包括宗族邻里之间的相处之道:

古人于宗族之恩,百世不绝,盖服属虽远,本同宗族,血脉相通,岂容闲隔。至于邻里乡党,虽比宗族为疏,然其有无相资,缓急相倚,患难相救,疾病相扶,情义所关,亦为甚重。[3]19

真德秀从宗族和邻里的远近关系出发,分析了宗族和邻里的不同作用。封建时代,宗法制盛行,同宗同族的关系密切,紧密相连,而邻里之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往变得更加紧密,邻里关系亦日益密切[5]。基于这样的事实,真德秀列举古代江州郑氏的美德,要人们学习。他还提出了与邻里友好相处的方法,“崇宗族之爱,厚邻里之欢,时节往来,恩义浃洽,小小乖忤,务相涵容,不必轻起讼端”[3]19。真德秀在《再守泉州劝谕文》中说:“族属,虽有亲疏,论其源流,皆是骨肉。譬如大木,枝叶分披,本同一根,气脉未远,岂宜相视,便若路人。乡邻,情义亦重,患难相扶,疾病相救,恩义往来,亦不可阙。”[3]26他认为处理父母、兄弟的孝悌和处理宗族、乡邻的义理都是“人道大端”,不容忽视。

3.建构和谐的官民关系。在封建社会,官民矛盾长期存在,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存问题。真德秀出任地方官,能以仁爱思想来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可赞的。《谕俗三事》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谈如何处理官民之间的关系,“官之与民,谊同一家,休戚利害,合相体恤。为有司者不当以非法扰民,为百姓者亦不当非理扰官”[3]19-20。官民一体,官要为民除害,民要遵守国家法令。《福州谕俗文》开篇即说明有司的职责及有司尽责的重要性,“当司以安抚一道为职,甲兵盗贼,乃其专掌。然必吏良而后民安,民安而后盗息,盗息而后偃”[3]24,说明了官吏对社会风化的影响,官民关系对民众生存的影响。

真德秀谕俗文在通俗易懂间传达封建义理,明白晓畅。正是这种简单的文体形式,彰显了真德秀的仁爱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谕俗文是一种公文,目的是要推行统治者提倡的行为规范。真德秀从“人之道”和“天之道”出发,教民以孝悌、以义理、以时令,这些思想是普通民众应该接受的。南宋后期,阶级矛盾尖锐。谕俗文的颁布,有助于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宋代商品经济活跃,但农业仍然是当时的基础产业,小农经营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真德秀从“用天之道”“因地制宜”出发来解决当时的实际问题[1]19。他征引经书上“用天之道(春勤于耕,夏勤于耘,秋勤收敛)”[3]24,教导农人按季劳作,“因地制宜(高田宜麦,低田宜禾)”[3]24。

同时,通过对真德秀谕俗文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其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小农经营的局限性以及生产的落后,都要求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处理官民关系中,“官之与民,谊同一家,休戚利害,合相体恤”,这是用联系的观点来处理官民关系。此外,真德秀的《谕俗三事》中,从小到大,由父母、兄弟、宗族、邻里,再到官民,这种论述本身就是辩证思维的运用。他将孝悌放在首位,因为孝悌的落实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宗族、邻里关系。这是将整个社会看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集中解决主要矛盾。所有这些,都是真德秀辩证思维的具体体现。

谕俗文是真德秀作品中的一部分,从中传导出的思想也是真德秀总体思想的分支。它既是一种公文文体,同时,理学中的义理之说、仁爱之说在其中也都有突出体现,创作技巧和命意值得后学研究。

[1]小林义广.宋代地方官与民众——以真德秀为中心[J].何志文,译.江海学刊,2014(3).

[2]曾枣庄.全宋文:九十七册[M].成都:巴蜀书社,1988:116.

[3]曾枣庄.全宋文:三一三册[M].成都:巴蜀书社,1988.

[4]陶秋英.宋金元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378.

[5]杨建宏.论宋代官方谕俗文与基层社会控制[J].湖南社会科学,2006(3):184-188.

【责任编校 杨明贵】

Studies on the Edification in Zhen Dexiu’s Oracle Common Text

DONG Xiuli
(School ofLiberal Art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119,Shaanxi,China)

In thesouthern song dynasty,Zhen Dexiu is important,rich in writing.Oracle common text is the official document released whenhebecametherulersof thecity,andit’s richincontent andprofoundinconnotations,includingtheideas of filial piety andfraternal duty,thetheory of righteousness intheneighborhoodof theclan,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government and thepeopleand so on.As for government,andis theembodiment of theConfucianbenevolence.Zhen dexiu’s oraclecommon text has four exist,but the researchontheoraclecommonstyleofgreatsignificance.

ZhenDexiu;Oraclecommontext;Ideological content;meaning

I206.2

A

1674-0092(2016)06-0037-03

10.16858/j.issn.1674-0092.2016.06.007

2016-05-17

董秀丽,女,山西忻州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猜你喜欢

孝悌义理宗族
道兼体用的整全之道:吕祖谦义理之学新论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病榻侍母
唐代制举孝悌类科目考论
公共理性与整全义理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
贾樟柯电影的义理、伦理和地理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