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2016-03-18张芳
张 芳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张 芳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正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民工市民化是进行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意义重大。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较缓慢的现状,从地方政府、农民工自身、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理论联系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农民工市民化;城镇化率;进程;途径
城镇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则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动力。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的目标[1]。为此,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具体、形象地提出了“三个一亿人”的重大举措,第一个就是实现一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以加快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逐步由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农民工身份由农民转变为市民,职业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转变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只有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实现了由农村范式向城市范式转变,才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现阶段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因此,探索该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办法,有助于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1 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密切联系着城市与乡村,他们的市民化对城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重大。
1.1 农民工市民化是提升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需要 城市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人”这一活跃因素,城市的发展也就是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集聚的过程[2],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导致大量农民工的涌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77 473万人,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3]。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农民工,促进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民工市民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融合到城市后,其一方面能为城市发展不断输送新劳力、增添新血液、增加新动力;另一方面,在分享城市发展成果的同时,能够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激发建设家园、构建和谐城市的热情,使城市发展富有生机、活力和后劲。建设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是必经之路。
1.2 农民工市民化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需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多地少,农业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农民增收空间小,城乡差距日益增大,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关键要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速度,提高农民收入,农民工市民化一方面能有效分流农业富裕人员,减轻土地承载压力,使一部分人从效率不高的农业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有利于重整农村土地资源,为农业大面积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提供可能,为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提供有利条件。
1.3 农民工市民化是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需要 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各种信息传递速度快,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整体素质相对较高。而在城市务工参与城市建设的农民工,在不断地磨练中丰富了自己,各种能力与素质都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愿意留在城市,认为城市生活有助于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思维、聪慧大脑,他们进入城市务工不仅是为了挣钱,还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更多的目标和期待。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民工自身及其家庭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们的子女可以接受较高水平教育,拥有较好的文化环境熏陶,对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2 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
农民工市民化体现着我国创新、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影响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5年开展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2016年,国家发改委采取九大措施吸引农民进城,但目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速度仍很缓慢[4]。调查显示,多数试点中小城市已经全面放开农民进城落户,但在“零门槛”前农民落户意愿普遍不高,试点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普遍低于预期[5]。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方政府不积极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无疑要加大地方政府财政开支。进城人员的养老、医疗、卫生、教育等需要政府划拨经费,公共设施扩建需要资金等均是最直观、最现实的问题。再加上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没有较强的支柱产业,地方财政收入不景气,财政压力较大,而农民工市民化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效果短期内不会突显,因而政府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或无能力承担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因此,中央政策在地方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偏差,导致一些地方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流于形式或被搁置。
2.2 消费成本过高 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农民工个人问题,往往涉及其家庭成员。高昂的城市消费成本一直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碍,也是我国留守儿童产生的一大根源。有不少农民工期望在城市安家,让孩子接受正规教育与管理,这是其不辞劳苦、辛勤付出的重要动力。但是,城市生活的高成本让许多农民工的市民梦破碎。特别是高房价把许多农民工挡在城外,有专家称“如果农民工一个月工资达到5 000块钱,到三四线城市买房就没有问题”[6]。但事实上在三四线城市务工的农民收入并不高,也不稳定。住房、教育、生活等各项开支远超出了其收入水平,“市民梦”只能被迫搁置。
2.3 期望与现实不相符 一些农民工在城市打拼多年,拥有一定的社交圈,有能力、有意愿在城市落户,但他们愿意选择在自己打拼的城市安家,而不是选择其他陌生的城市。然而,我国城市落户政策并没有完全放开,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城市对落户又有不同的条件障碍。导致一方面,他们愿意在某个城市落户,但是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有的城市零门槛迎接他们,而他们又不愿意。个人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2.4 陈旧的思想观念影响 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化结构,遗留了等级观念和制度,短期内难以消除。“户籍制度”的划分导致了国民待遇上的不平等、不公平,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市民而言,他们认为农民工市民化会对城市交通、就业、医疗、教育、卫生等带来压力,会挤压他们的发展空间,因此排斥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民工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工群体而言,他们习惯于朴素自然的乡村生活,很难融入城市人的生活圈,他们不愿意长久留在城市。
2.5 农民工对土地的情感依赖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民流离失所,都是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他们认为拥有了土地,生存才有保证,对土地有一种特别的情感,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他们经历过饥荒年代,土地在他们心中的位置极其重要,是他们生产生存的根本。另外,城乡交通发展迅速,空间距离已不是问题。他们在农闲时进城务工,农忙时回乡耕种,对农民工市民化不了解、不关心、不参与。
3 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
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政府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各级政府部门要有担当意识、探索精神,从理论上、实践中开拓创新、找准突破点,为这关键一步指好道、领好行。
3.1 政府转变投资观念,建设宜居城市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转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政府应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对城市定好位,明确发展方向,以打造宜居城市为目标,提高市民生活的幸福感,使在城镇落户的农民工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水平比在农村要高、生活条件要好,更能施展才华,幸福感增强,认可自己的选择。其在城市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着下阶段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3.2 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速度,地方政府是主导,应提高地方政府各部门对此项民生工程的关注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资金保障上,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应由地方财政和上级财政共同承担,或者由上级财政预拨付一部分,然后以一年或半年为限,按照农村户籍转为城市户籍的数量,再由上级财政为地方财政拨付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各项支出,专款专用。在土地保障上,为保障农民工“进的来,住的下”,上级土地主管部门应按照农民工市民化的数量为地方政府划拨一定量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在制度考核上。把农民工市民化进展情况作为一项考核指标,放到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中,提高“一把手”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3.3 解决农民工购房障碍 人有所居是民之根本,有恒产者有恒心。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是让进城的农民工“进得来、住得下”,安居乐业。
首先,要调控房价。房价的虚高与政府推出的土地价格有关,在当前情况下政府有责任管控土地价格、规范房地产市场,并与房产企业各自转让出部分利益,降低房价,既能解决库存,又能减轻农民工购房压力。其次,成立农民工购房贷款担保机构。凭借地方政府的威信及影响力,协调地方金融机构,为农民工购房提供最优惠的贷款政策,比如减少首付款、降低利率等,让进城农民工住得起房。再次,对政府进城农民工购房补贴,政府根据地方实际,制定政策为购房农民工一定数量财政补贴。这种方法时效性较强,金额较小,但比较快捷、方便、直观。
3.4 解除农民工市民化的羁绊 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过程,不可冒然前进,也不可知难而退。中央和地方应不断完善各项政策,让农民工了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消除其顾虑。
首先,尊重农民工意愿。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这也是其最大的牵挂,如果他们愿意带着这些权利进城,也应该得到许可。其次,地方政府应积极借鉴其他地方有效方式。比如重庆市推行的地票制度、湖北宜城市推出的有偿退出的奖励办法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各地政府需要总结完善各地经验,积极引导农民工市民化,制定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消除农民工市民化顾虑,提高其积极性。第三,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消除各种落户门槛障碍。让有意愿,有能力落户的农民工有选择落户地的主动权。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农民工市民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8.
[2] 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R/OL].(2015-12-22)[2016-08-0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2/c_128556772.htm.
[3] 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EB/OL].(2016-02-29)[2016-08-03].http://roll/2016-02-29/doc-ifxpvzah 8378573.
[4] 王红茹.农民工到三四线城市买房,月工资得达5千元[EB/OL].(2016-01-12)[2016-08-02].http://finance.people.com.cn/nl/2016/0112/c1004-28040124.html.
[5] 李志勇.发改委:2016年采取9大措施吸引农民工进城[N].经济参考报,2016-04-20(003).
[6] 秦交锋,徐海涛,许茹,等.农村户口“含金量”上涨有地方现“逆城镇化”——部分中小城市农民进城落户调查[EB/OL].(2016-07-19)[2016-08-02].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7/19/c_1119241185.htm.
Study on Citizenization of Rural Workers in China
ZHANG Fang
(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Urbanization rate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a country or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At present, new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being promoted actively in China. However, the primary task of human-centered urbanization is citize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iming at the low process of rural workers citizenization, causes were analyzed from aspects of local government, migrant workers themselves, ideology and so on.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methods were proposed.
Citizenization of rural workers; Urbanization rate; Process; Ways
张芳(1974- ),女,河南淮阳人,助教,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016-10-28
S-9
A
0517-6611(2016)35-0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