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技职教育发展新趋势对大陆职业教育的启示

2016-03-18李绍琳

广东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

李绍琳



台湾技职教育发展新趋势对大陆职业教育的启示

李绍琳

台湾技职教育有体系完备、学制多元、定位明确等特点,随着台湾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产业升级等一系列的变化,台湾技职教育呈现出职教重心上移、职业未来性、产学深度融通、“三创”及国际化等新趋势。本文探讨分析了台湾技职教育的新趋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大陆职业教育的启示与建议。

台湾技职教育;新趋势;大陆职教;启示

职业教育与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经济转型升级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有现象,而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路径和规律。台湾先于大陆步入经济转型升级的阶段,与经济同步的职业教育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职业教育需求层次上升,国际化视野成为必需,职业偏重于未来发展前景,学校与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双赢共进成为趋势。台湾职业教育为台湾经济转型升级不仅仅提供了人才保障,而且通过创新、创业、校企融合和国际化助推了当地经济的成功转型和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虽已为全球第二经济体,但经济增速回落,新产业开始孕育,新需求开始萌动,新动力酝酿突破,转型升级使国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如何紧跟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中国经济由大变强的转化成为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台湾职教新趋势的分析,为大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与参考建议。

一、台湾技职教育发展新趋势

(一)技职教育重心上移

进入90年代之后,台湾经济及产业出现了向高新方向发展的趋势。社会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多。在教育领域,基于台湾社会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需求,当局对职教体系进行了升级改造,将质优的技术学院逐步升格为科技大学,技职教育学历层次重心由专科推至本科。据统计,1990在台湾还有75所专科/技术学院, 1995年有29所科技大学、47所技术学院、18所专科学校。二十年后,大批技术学院升格为科技大学,2014年科技大学增加到57所,技术学院只剩18所,另有专科学校18所。技术学院优者向上升至科技大学,次者则被淘汰出局,截止2014年11月30,台湾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技术学院仅剩一所归属国防部的技术学院。经过二十年的演变,台湾技职教育的重心已经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专科学校/技术学院为主逐渐上移到以科技大学的本科教育。

(二)职业未来性

台湾技职院校非常关注学生职业的未来性,将培养人与培养才进行有效地结合,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探索以校园内的有限学习来应对未业职业的无限发展。所谓多元能力包括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软能力。学校开设一些诸如语文、计算机、社会、艺术等通识课程来完成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各系所则通过开设专业课程来达到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的教育中,通过多元的授课方式和多元的考核方式将学生的软能力培养渗入到课程规划中,如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三)校企深度融合

台湾的技职教育校企深度融合具体体现在人的融合和资源的融合两个方面。台湾教育部门非常注重技职院校与产业界的联系。明确“企业主导技职教育”,强调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共同规划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学生通过企业研习和到企业实习,在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成为企业的准员工,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的短期人力资源需求和长期人才储备的瓶颈;教师到企业深度研习,除采集一手的行业资讯之外,还利用自身学术专长服务企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回到学校,兼职教学,指导学生学习,与教师一起探讨技术发展,参与专业建设。学生、教师、企业专家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双向流动和互动中提高了学校教学水平,激发了企业参与技职教育的动力。学校利用产业资源,更新产业资讯,调整和修订教育计划和课程,培养适应新形势下产业所需人才;企业也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专题制作项目,达到迅速转化科研成果,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的深度融合,成为校企协同创新的平台,校企共同体则成为新经济、新产业和新技术的孵化器。

(四)“三创”教育

台湾技职院校一直秉承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宗旨。而地方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莫过于“创新”。所谓“三创”即“创意”“创新”“创业”。台湾岛内的科技大学均在校园内建立各种“三创”教育开放平台,为学生提供“三创”空间与机会。如环球科技大学成立了“三创”教育中心,行政和教学联合支持推动学生“三创”;该校学生在一年级就有一门跨院系的“三创”课程,即创意发祥,二年级有校内创业实践课,三、四年级,学生有创业专题选修课;教材使用校友“三创”的成功案例,学校还提供校内创意发祥工作室、与业界联合在校内设立“三创”园区,地方政府有相应的基金资助,学校也会酌情资助部分创业项目,教师和业界专家还会进校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台湾科技大学则构建一个完整的校园创业生态体系,包括:创意实作平台、创业知能建构、创业与商业化实作平台、育成中心、创业奖激励、外部资源导入等一条龙创业辅导机制。台湾技职院校通过形式多样的“三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五)国际化

台湾技职院校积极探索技职教育的国际化,由此形成了台湾技职院校国际化特色。台湾教育当局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技职教育参与到高等教育商品化与全球化的竞争中。2002年,台湾“行政院”将《推动大专院校国际化》列为《挑战2008:国家重点发展计划》的子计划。2002年台湾教育部与东南亚国家签订东南亚技职教育联盟;2004年台湾“行政院”将扩大招收外国学生来台留学纳入台湾地区发展重点计划;2010年台湾教育部技职司推出高教产业输出行动计划,提出连结亚太、深耕东南亚的策略。台湾技职院校通过发展国际化课程、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走出去,同时也吸引大批境外学生走进来。2011高等教育国际(境外)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比率,主要国家中以澳大利亚等11.7‰较高,新加坡为9‰,英国6.6‰,日本1.2‰,南韓1.3‰,而台湾2014年则达到4.0‰。2012高等教育出国留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比率,以冰岛8.8‰,新加坡4.0‰,台湾2014为1.5‰。台湾高教阶段学生双向流动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二、对大陆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构职业教育的“立交桥”

产业领域的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升级换代,迫使技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不断提高,人才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尤其是大量的新型产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随着人才结构的调整呈现出上移趋势,以前中职生可以完成的工作,现在却需要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才能完成。基于此,我国的技职教育也应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有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历层次,形成与普通高等教育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应有型人才;另一方面,广大受教育者也有进一步接受本科乃至更高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强烈需求。大力发展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是时代对中国职业教育的诉求和选择,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培养层次,构建从中职到大专、本科、研究生乃至专业博士的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才能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不同层次结构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才能有效发挥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作用。

(二)全人教育还原人才培育之道

职业教育是“成就人”的教育。职业教育本体价值在于育人,没有育人功能的职业教育是危险的。传统狭隘的职业教育范式仅仅适用于手工时代或工业社会初期,知识经济追求“智能人才”的“智慧劳动”,科学与人文作为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知识元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全面的“成就人”的教育取代了单纯的“技能训练”。职业教育将注重职业人才“可持续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就读高职期间,我们可以教授其一门专业技能,该专业技能仅针对某一个岗位或岗位群,然而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这门技能可能会过时,甚至被淘汰,所对应的岗位可能会被缩减,甚至被替代,所以教授学生如何获得一门专业技能,如何应对未来职场所面临的挑战,即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更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大陆职业院校需要借鉴台湾高校的“以生为本,全员育人,全人教育”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人文、科学和通识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大陆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

(三)校企合作引领产学融合新常态

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职业文化与教育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造就具有职业素养的人。国家相关部门加快研究制订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补偿机制。职业学校应借鉴台湾技职院校产学共构课程规划机制,在课程规划和协同教学、实训项目开发与授课、实习就业等方面,加快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邀请合作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核心能力和培养规格要求,共同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实习大纲等,将企业项目、典型经验案例转化为教学内容,共同开发实习实践和职业素养等特色课程和实训项目,调整课程与业界协调教学等。职业教育相关体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切入点,创新办学资源整机制,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与学校职合共建教学科技开发平台,开展职合攻关和协同创新,鼓励教师与工程师合作开发项目,在校园成立创新创业研发中心等。

(四)“三创”实现职业教育的中国梦

创新创业教育拓展了学生成才渠道。目前大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步阶段,尚需要在更新创业理念、组建创业团队、参与创业竞赛以及整合师资力量等方面取得突破。学校要普及创业知识,宣传创业理念,将创业课程纳入课程体系,鼓励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创业教育本身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将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成功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之所在。同时,学校要重视创业师资的培养。目前高职院校中创业导师少之又少,可以先借鉴台湾经验,邀请具有实务经验的创业风险投资专家、创业者、实业家和初创企业的高级经理人才来校传授创业心得或以创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作为教材,让学生获得间接的创业心理体会。“三创”在校园落地才能开启“三创”课程的新篇章。校企合作,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让校园内部与外部企业形成紧密的合作联系网络,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意、创新和创业的校园氛围,建立学生“三创”孵化器,激发学生“三创”兴趣,勇敢面对困难和失败,追求职业教育的中国梦。

(五)职业教育“走出去”刻不容缓

当前,全球化进程从经济领域已逐渐转向文化、教育领域,高等教育的输出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2014年来华留学生达377054人,同比增长5.77%,占全球留学生份额的8%。而过去10年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不断增长,中国攀升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我国成为国际留学市场中一支崛起的新兴力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了职业教育走出去的策略:“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积极参与和促进中国对外的教育服务贸易。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企业加快了向海外拓展的步伐,职业教育应担负起为中国企业远征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华留学生的统计数据的变化也表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在来华留学市场中增长最快、贡献巨大。职业教育输出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全面性发展,契合了中国产业全球化布局及国际人才资源的需求。我国政府应加快出台鼓励职业教育输出的相关政策和规划,职业院校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开发国际化课程,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吸引境外学生来华留学、在境外与当地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合作开设特色课程,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建设与经济强国相匹配的教育强国。

三、结语

台湾的技职教育在台湾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台湾技职教育顺应社会和产业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将学校教育与当地社会经济以及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跟随着台湾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近10年来,台湾技职教育呈现职教重心上移、职业未来性、产学深度融通、“三创”及国际化等新趋势。大陆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风口浪尖,大陆职业教育也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口,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打造创新开放平台、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是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发展方向。

[1]94学年度公私立技专校院一览表[EB/OL].http://tve.uch.edu.tw/,2014-11-30.

[2]103学年度公私立技专校院一览表[EB/OL].http://tve.uch.edu.tw/,2014-11-30.

[3]李成亨.第十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论文集[D].2015.

[4]台湾教育部统计处.教育统计简讯(39)[EB/OL].http://www.edu.tw/Default.aspx?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2015-10-26.

[5]顾坤华.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是理性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0,(36):58-61.

[6]邓晖.2014年来华留学生近38万人中国成为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N].光明日报,2014-04-27.

责任编辑 赖俊辰

2015-12-20

李绍琳(1968-),女,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外事办主任,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高教研究、国际交流。(广东 广州/510403)

G710

A

1005-1422(2016)02-0122-03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学生写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