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16-03-18肖铜

大庆社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庆现代化农业

肖铜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1)

·多元综合经济·

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肖铜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1)

农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大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大庆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的基础工程。分析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建设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合作化、市场化、生态化等对策措施,为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对策研究

大庆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荣的典型资源型城市,最终出路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大庆农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是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新常态下,农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更成为历史性甚至战略性问题。

(一)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是提升龙江农业整体水平的战略需要

大庆农业耕地面积60.7万公顷,占全省耕地的6%;2015年粮食产量达到120亿斤以上,占全省粮食总产的十分之一。目前,大庆粮肉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已位居全省前列。因此,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对整个龙江都具有示范意义。

(二)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途径

近年来,大庆通过综合组装节水灌溉、农机装备、应用科技等,建设粮食、果蔬、畜牧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00处;围绕延伸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搞好精深加工;引入“互联网+”新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业。这些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

当前,大庆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科技含量不断增强,农田水利建设配套推进,旱涝保收基本农田持续扩大,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对农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综合保障能力。

(四)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是建设“两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力支撑

大庆作为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抢抓战略机遇,立足大农机、大水利、大棚室、保收田等先发优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效益,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制度,成为“两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二、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

大庆不仅富有油气资源,农业资源优势也非常明显。土地资源充裕,现有耕地面积1100万亩,产出能力处于全省前列;草原面积1100万亩,在黑龙江省13个市(地)中位居第一;湿地面积广阔,总面积达120万公顷,占全省水面近一半,占全国已知湿地总面积的3.1%,湿地生态系统年价值高达840亿元人民币;地热资源丰富,蕴藏量达3000多亿立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特大型中低温地热田,发展温泉旅游、棚室果蔬等前景广阔。

(二)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农村经济大幅增长。农村经济持续高点攀升,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百亿斤,大庆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5∶1,提前达到全面小康标准。率先成立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合作联盟,进入全国黑龙江绿色食品旗舰店的大庆产品136种。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农村经济结构实现战略调整,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亮点,畜牧业实现工厂化运作,“两牛一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70%。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棚室经济快速崛起,有效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局面。农田水利建设配套推进,旱涝保收基本农田持续扩大,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具有坚实的产业支撑

持续引进项目,壮大企业,培育品牌,全力建设杏山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德力戈尔工业园区、新肇粮食加工园区、空港马铃薯产业园区、新河玉米产业园区“5大园区”,引进建设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25家。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等方式,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四)具有成熟的工作经验

着眼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坚持把各级农用资金重点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机装备配套,膜下滴灌、大型喷灌大面积铺开。着眼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转变传统种植方式、养殖方式和管理方式。着眼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保障农业生产“10项工程”,着力解决人、地、钱、粮、水、服务、科技、装备、环境、基层组织等问题。着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广泛培养乡土专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

三、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落实省委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八化”要求,抢抓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壮大粮食种植、棚室果蔬、畜牧养殖、绿色食品、都市农业等主导产业,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着力提升大庆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快水利化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田水利更是农业的命脉。积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用好用足国家和省“节水增粮行动”政策资金,着眼水田和旱田的综合配套,推进旱田喷灌、膜下滴灌和水田标准化改造,继续实施以抗旱保收田为重点的水源建设工程,重点推动抗春旱向抗伏旱延伸。进一步利用好水资源,继续按照“科学截留天上水,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的思路,科学利用水资源,克服大庆十年九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继续抓好流域治理工程,充分发挥北部、中部和南部引嫩工程作用,大力兴建水库和塘坝,加大涝区治理力度,逐步实现由抗旱保收向旱涝保收转变。同时,适时组建水利投融资公司,解决水利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二)加快机械化建设,提升装备水平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重要标志和根本保障。扩大农机覆盖,通过资本介入、大户组建、龙头牵动等方式,整合发挥好现有农机合作社作用,改造重组中小农机合作社,领头创办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全面提升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配备先进农机,适应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要求,组建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装备深松整地、分层施肥、精量播种、高速插秧、大型收割等先进农业机械。提高耕作标准,水田按照小池变大池、宽埂变窄埂要求,增加绿色面积;旱田按照小垄变大垄、单行变双行标准,推广机械整地、播种、植保、收获,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

(三)加快科技化建设,促进农业提档升级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重点实施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武装先进技术,充分发挥高校、农科院所、龙头企业的科技领军作用,深入开展旱田节水灌溉、水田智能大棚育苗、植保防灾减灾、测土配方施肥、奶牛群体改良、畜禽系谱等级、人工胚胎移植等生产技术研究。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着眼粮食作物高产、畜禽良种繁育,充分运用科普宣传、组织动员、政策引导等方式,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大力培训现代农民,健全现代农民培训服务体系,加强乡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及技术人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四)加快产业化建设,推进三产融合

国际上有“第六产业”的概念,三次产业“1+2+ 3”等于6,“1×2×3”也等于6,这就是三产融合的形象表述。转变种植结构,减少玉米等传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绿色果蔬、优质水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三产融合提供新农产品资源。发展棚室经济,紧紧盯住城市服务业发展趋势,坚持建设与生产同步、生产与销售衔接,开发果蔬、花卉、菌类等系列品种,为观光、采摘等相关产业提供基地。提升畜牧养殖标准,大力实施“畜牧业三年倍增”计划,切实转变畜牧养殖生产方式、增长方式,探索“三进三退”从奶牛养殖向生猪、肉牛、禽类饲养逐步推开,保障龙头加工企业原料优质安全。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以展华、博润等企业为重点的粮食产业链,积极培育以伊利、蒙牛等企业为牵动的乳品产业链,提升壮大以金锣、文国等企业为主导的肉食产业链,加快建设以天源、隆赫达等企业为支柱的果蔬产业链,扩大我市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加快合作化建设,创新组织方式

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化。加快土地流转,坚持自愿、依法、有偿原则,强化集体所有权,长期稳定承包权,有效放活经营权,采取转包、租赁、互换、入股、委托等多种形式,整乡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可以以土地使用权入股,采取集约经营、统一核算、按股分红的经营管理方式,促进土地经营规模化。扩大合作经营,加快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建设步伐,围绕水利设施、农机作业、金融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产学研共建,实行首席农技专家对口联系制度,鼓励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建立教学实验基地,开展农业专家与农民直接互动,加快先进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能力。

(六)加快市场化建设,搞活商贸流通

市场是配置农业资源、引领农业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农业领域的关键所在。壮大企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培育领军龙头,做大重点企业,形成主要农副产品都有龙头企业拉动的格局。同时,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利益对接,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统一起来。实施品牌战略,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围绕黑土玉米、两江水稻、寒地果蔬、沙地杂粮、伊利乳业、绿色畜禽等本土农产品,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推介洽谈活动,集中打造一批彰显大庆特色的知名品牌。畅通农贸物流,捕捉“互联网+农业”商机,充分开发运用电商平台,推进农校、农社、农超对接,引导销售企业在一二线城市设立外埠直销窗口、建立分公司、发展代理商,搭建商务信息、现代贸易、产销合作平台。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设立加工厂和销售网点,广泛参加国际展会,打通俄罗斯、日韩和欧盟等国际市场,扩大高端农产品生产和出口规模。

(七)加快生态化建设,建设美丽家园

农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唇齿相依,良好生态是农产品质量最根本最可靠的保证。力推治沙造林,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强化对“西北风口”“嫩江沙地”和市区西部等重点沙区沙化土地规模化、标准化治理,积极探索治沙生态林和宜林荒沙地承包治理经营新途径,发展生态经济,提高生态效益。狠抓草原保护,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和“三化”治理,采取禁牧休草、封区育草、人工种草、草原防火和病虫害防控等综合措施,重点抓好城市周边、公路沿线、重点园区等区域禁牧管理。发展生态农业,突显水田“人工湿地”功能,加快松嫩沿岸江湾地开发,扩大盐碱地改造规模,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近郊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高标准营建森林植物园,大面积恢复油田矿区植被,为大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打牢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卫宇坤〕

F303.3

A

1002-2341(2016)05-0053-03

2016-08-12

2015年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大庆农业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SGB2015032

肖铜(1971-),男,黑龙江泰来人,副校长,主要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大庆现代化农业
李大庆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边疆治理现代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任大庆作品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