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探

2016-03-18吉海燕南通大学启东校区管委会江苏南通226019

高教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

吉海燕(南通大学启东校区管委会,江苏南通226019)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探

吉海燕
(南通大学启东校区管委会,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二级民办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普通高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有的高校采取建设新校区的办法来处理办学资源短缺的问题。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绝大多数的高校新校区都是建立在文化底蕴淡薄、人文背景缺失的荒凉地区。如今,高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将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得更加具有创新性。

关键词: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non-governmental education enterprise in our country,the scale of ordinary university has been expanded.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al with the shortag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via constructing new campu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a variety of reasons,most of the new campu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based in the desolate areas lack of culture and humanism background. Now,the main probl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how to make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ampus more innovative.

Keywords:the new campus of university;campus culture;material culture;system culture;behavior culture

一、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内涵

在社会文化背景中,高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典型的亚文化特征,校园文化建设是由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一起创建的校园文化气氛和校园精神环境构成的。校园文化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文化的物化形态被称之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的内容包括校园自然环境、高校的设备以及设施、高校硬件工程以及高校建筑物等。第二,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高校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以及管理措施等。第三,校园行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就是校园行为文化,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所有行为真实的体现出了高校行为文化的水平,校园行为文化主要体现为高校的学风校风、各种团体活动、生活形式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第四,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指的是一种理性文化,主要是将高校自创建以来的精神风貌进行了完美的展示。校园文化的内涵是通过精神文化体现出来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精神文化的全面提高。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就是扶正压邪,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

二、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

老校区校园文化是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基础,新校区校园文化是老校区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应吸取旧校区文化建设的精华,以科学、文明为主旋律,结合时代的要求,继承传统的老校区文化建设,丰富和发展老校区校园文化,建立起博大、深远、影响力强的校园文化。

高校的办学理念为开放办学,通过开放办学使科学创新不受任何制度的约束。高校新校区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取长补短,注重吸收各家的精华,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的根基更加牢固。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发扬博采众长的精神,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对于国内外的先进文化理念要不断的进行借鉴和学习,同时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在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使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全面提高。

三、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健康的大学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保证全面实施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和条件,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水平,有助于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以适应社会要求。

(二)整合校园资源,提升办学效益

新校区和旧校区在教学资源上是相对独立的。加强新、旧校区的教育资源优化力度,将新校区的教育资源进行不断的优化,从而使高校的办学效益得到明显的提高。高校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大学生的精神意识形态进行培养,从组织资源的角度来看,高校尽管不是物质生产组织,但是要想运行下去也要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需要对资源配置效率和配置形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如今,高校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实现,高校之间的竞争也会呈现出国际化竞争的趋势。所以,高校新、旧校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必须要进行不断的优化,使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得到不断提高,使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都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使高校的竞争力日趋强大。

(三)传播先进文化,发挥好文化辐射功能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主要构成成分,校园文化从某一角度展现了社会文化的意识形态。社会先进文化是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主要的指导思想为哲学思想,基础比较牢固,将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整体感知进行了集中的展现。高校接受先进文化的能力比较强,因为高校具有广泛的智力资源优势,大学生可以将先进文化传播到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要想将区域实践基地和社会服务范围进行不断的扩展,就要将高校校园文化延伸到高校以外的其他领域,从而使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为一体,将社会文化的渗透能力进行深层次的拓展。

四、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积极的探讨

(一)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建设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加强党和共青团的建设。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教育行为加以指导,开展讲座、辩论、社会实践和学生社团等多种类型的活动,提高他们追求真理、善良、美丽和鉴定虚假、邪恶、丑陋的能力。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借助颁奖活动、开学典礼、纪念日以及重要节日来进行宣传教育,对校园内的见义勇为、好人好事、先进事迹以及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宣传,借助这些活动来调动大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2.高校不仅要开展必修课,还要将选修课开展好,并通过第二课堂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书画摄影展示、文艺汇演、名作欣赏、名著导读、专家讲座以及创新设计等活动,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欣赏水平、实践能力、文化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等。通过开展充满正能量的活动来对大学生的情操进行不断的陶冶,对他们的心灵进行不断的感化,从而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3.注重提升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开展形式各异的心理健康疏导活动和体育活动,使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不断提高,创建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安排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进行执教,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将大学生的困惑和心理负担进行不断的解压,使大学生具有真正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正确的竞争观念进行不断的培养,将合作和竞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互相制约,共同发展进步。加强对大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大学生一定要自强、自律、自爱和自尊,使大学生可以经受得起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培养大学生攻坚克难的勇气和自信心。

(二)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使育人环境得到不断的优化

1.注重教风和学风的不断优化,使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得到不断的增强。一定要将高校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对大学生人品的培养,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诚实守信观念和奋发图强精神。对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和思想品德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使整个高校的教风和学风充满正能量,从而使教职工团结在一起,为大学生提供最优的服务。

2.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不断的建设,使物质文化环境更加的丰富,使教育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注重对学习环境的不断建设,完善教学设备,使大学生可以真正的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做好校园舆论宣传教育工作,借助网络、广播以及橱窗等来宣传文化教育。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创建符合学生审美需求的宣传教育片,从而使高校的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浓郁。

3.对高校的自然景观进行不断的优化。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气氛,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以及科学精神得到不断提高,使高校的文化艺术气氛变得更加的优雅。鼓励大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校园建设中,让大学生将学校当成家,使大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得到不断增强。在校园建设的时候,努力将校园建设成生态、环保、绿色的校园。将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或者是名人事迹融入到新校区建设中,从而使新校区的文化氛围更具特色。

(三)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打造本土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通过教师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主要是由孜孜以求的精神、言传身教的教风以及严谨治学的态度构成的。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可以使教师对学校建设投入更多的情感,让他们对学校产生浓厚的认同感。比如,教职工通过工会、教代会选出代表来参与学校制度的制定,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对学校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讨论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各项问题等。教师通过参加学校的一系列活动,可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不断增强,使他们将学校的发展当做成自己的责任,自愿为学校的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所以,新校区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规划和设计工作,使专任教师和新校区建设紧密的融为一体。高校可以推行导师制,可以举办讲座和学术文化节,使导师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学术文化氛围更加的浓郁。

在建设校园文化环境的时候,注重引进品牌特色,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将专业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融入其中。不同的地区,由于发展情况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它们的文化特色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位于不同地区的高校新校区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规范。对于传统校园文化要进行不断的传承,取长补短,将那些落后的文化现象进行不断的剔除。比如,高校在建设校园公共场所、宿舍楼、图书馆、办公楼以及教学楼的时候,一定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行不断宣扬,开展的活动一定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会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不断的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代代传承下去。

五、结束语

一所学校的灵魂是通过校园精神体现出来的,校园精神将学校所处历史阶段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校园价值体系中潜在的主要力量就是具有领先优势的校园精神,学校的发展和校园精神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激励因素就是动力,有了动力,高校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努力进取、攻坚克难,实现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要想永葆活力和生机,就要将校园精神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新型精神力量。学校建设的永恒主题就是对校园精神进行不断的弘扬,使校园精神变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周玲.中外多校区办学的案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 (2):62.

[2]徐玉秀.试论高校扩建新校区的环境建设[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5-127.

[3]谢绳武.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提高大学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3):16-18.

[4]齐再前,郑秀英,白宁礼,等.关于高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3):2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181-02

作者简介:吉海燕(1987-),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启东校区管委会,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文化引领,构建和谐,实现园所特色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初探
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常态经济时期构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班级文化建设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