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计算机课程现状及改革探索

2016-03-18李小艳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高教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李小艳(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我国大学计算机课程现状及改革探索

李小艳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互联网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教授学生一些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具性,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文章从现代大学生计算机课程现状和问题出发,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改善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puter network has entered in families,and brings infinite pleasure for everyo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ical globalization,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 has become a required public basic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teach students some computer base theory knowledge and skills,which has a strong practical and instrumental significance,and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 curriculum and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for reference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university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i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ans;teaching method

引言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通用工具已经被各个社会领域广泛应用,计算机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之一。如何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大学生是各所高校一直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大学计算机课程成为了大学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课程的选用教材,根据我多年教学经验及教学实践来分析,发现大学生计算机课程具有以下几个问题有待改进。

(一)教材版本落后

最近几年我国计算机领域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而我国大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基础应用》的教材版本却多年没有更新,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例如目前大学计算机教学课程的教学软件都还是Windows7操作系统和Office2010办公软件,虽然这两者还被人们广泛使用,但却都不是最新发布的版本,教学软件的落后导致教学知识的落后[1]。教学中教师如果总是依赖教材进行教学的话,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会使学生对课程提不起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中教授的计算机基本知识现在很多初中生甚至小学生都会使用,已明显与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不相符合,况且与时代信息差别较大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知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大学生的专业种类多种多样,而千篇一律的计算机课程内容根本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毫无帮助,只有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对计算机内容进行改革才能有效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硬件设施不足

良好的计算机课堂效果需要由良好的计算机硬件作为支持。据调查,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反应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计算机教室开放不够,学生不能很好的练习计算机操作技能;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不能很好的开展计算机教育,学校在保障计算机课程教育上的资金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学校只有重视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完善教学所需的软件及硬件设施,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只有良好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学环境对学生本身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专业不符

普通高校中的计算机课程主要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任何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该课程,然而大学当中学生专业多种多样,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却千篇一律毫无差别,导致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没有差异性。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专业内容的不同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专业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课程中,可以在教授计算机基本课程时,结合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对学生讲解有专业针对性的计算机课程[2]。

(四)学生基础水平差别较大

目前计算机教育已在我国义务教育中普及多年,当今大学生在计算机学习基础已经不是从零开始,很多大学生在大学之前就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是具体的掌握水平各不相同,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所差异,所选择的专业不同,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认识也是不同的,这种情况给计算机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教学难度。

(五)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课多以教材的基本知识为主,而忽视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知识重点与学生实际所需的专业知识严重脱节。这种脱节导致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毫无兴趣。通常大学计算机理论课与实际操作课间隔时间很长,学生在实验课上进行上机操作时,学生已经基本淡忘了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使实验课根本达不到预计的教学效果。此外,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教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的学习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将教师在课上反复强调重点理论知识熟背后可以在理论考试中获得很高的分数,但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却连基本的Office软件都没有熟练掌握。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给现代学生带来了学习知识的新方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吸引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计算机专业老师对新的教学方法不够了解,看不到其对学生学习有利的一面,认为新的教学方法费时、费力、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则过于敷衍,造成了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普遍兴趣不高的现象。教师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往往决定着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只有老师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但在高校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公共课,往往对教师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教学故步自封,缺乏有效的变革。

二、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建议

面对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出现的种种教学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兴趣以及满足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越来越高的现实需求,大学计算机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从学习的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出发,在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测评和考核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发展

大学计算机课程在选用教材方面要与时俱进,教师在计算机实验课堂上要及时下载最新的软件并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新版本的计算机教材和最新款的教学软件可以让学生学到最新的计算机知识,避免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脱节。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专业增加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特点对教学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对艺术类学生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对常用多媒体软件的讲解及介绍;针对工程建造类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绘图软件的学习,以满足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实际需要。这些人性化的教学调整,可以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需要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二)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将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课程分离,这时极其不合理的教学结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可以与计算机实际操作课同时在实验室进行,将两项课程合二为一,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实时演示教学系统,教师一边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听完之后可以马上利用计算机进行实操练习,大大减少了以往实操课上对上节理论知识的回忆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实验课上,教师布置的课后实验作业要更有针对性,多布置一些与学生专业有关实际操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组织构建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课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里的资源进行学习,如教学讲义、实验指导和要求、在线答疑等内容,自由学习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差别化教学

由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接触过计算机知识,由于地域化差别或学习的兴趣爱好不同,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不同的,针对不同学生计算机能力差异性较大这一情况,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差别化教学。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首先以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主,不必过分追求有难度的计算机教学操作,适当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内容,让他们先打下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在打基础的过程中慢慢循序渐进的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的计算机选修课程来获得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教授本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为主,使其更快地接触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计算机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承担着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任务,教学压力较大,同时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时的需要做出调整。所以面对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高校要适当增加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和专业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以便计算机专业老师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3]。

(四)改变考试方式

大学计算机期末考试常常采用学生上机答题的考核方式。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设立不同的分级考试,首先对全部学生实行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的理论考试,考试成绩可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根据差别化教学,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考核不同的计算机专业内容,结合实践作业和平时成绩,最后给出总成绩。这样的考核模式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经成为高校基本课程学习的重要部分,计算机的学习是学校普及计算机基本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还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有很大帮助,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不可估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飞跃.面向计算社会的计算素质培养:计算思维与计算文化[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6).

[2]李廉.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3]陆汉权,何钦铭,徐镜春.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152-02

作者简介:李小艳(1981,11-),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