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的困境与治理措施
2016-03-18谢叶寿阿英嘎
谢叶寿, 阿英嘎
(1.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2.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我国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的困境与治理措施
谢叶寿1,2, 阿英嘎1
(1.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2.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社区体育生态化发展现状.其主要存在社区主体生态体育观念淡薄;居民体育锻炼方式科学性不高;体育场地的布局和规划混乱;体育设施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并且后期维护缺乏等现实困境.为促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生态化发展,不仅应加强生态社区体育文化的培育与传播、社区体育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社区体育活动的环保化和可持续化等人文环境建设;而且还应注重健身场地与设施合理化布局;加强户外健身环境的生态维护等人工环境建设.
社区体育;生态化;困境;治理措施
引 言
社区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主要内容和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社会化和生活化发展的核心,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基层社区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并非全是居民),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1].其本质是以一定层次的社区为范围,以社区体育组织为依托,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为目的而开展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体育活动.社区体育的发展对促进社区建设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以人为本”、“和谐”、“生态”的社会发展理念下,社区体育生态化发展是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区体育的创新性发展.可是,由于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历程比较短,人们对社区体育生态化发展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以及社区体育生态化内涵认识不清,导致我国目前在社区体育的建设思路、方式、过程和手段方面仍坚持固有的观点和惯例,影响了社区体育的科学发展.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阐释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生态化发展主要存在的困境,并相应提出建设生态社区体育的思路,从而为我国社区体育生态化发展提供建设性策略.
1 生态社区体育内涵及主要建设内容
生态社区体育是科学发展的社区体育,是以人为本的社区体育,是社区体育生态化发展的目标,是新型的社区体育文化与服务.生态社区体育,是指在社区范围内,以辖区内人与环境为主体,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区共生共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整体动态和谐而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生态社区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升华.在社区体育内涵方面,生态社区体育强调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整体动态和谐;在社区体育的规划方面,生态社区体育注重规划的整体性、合理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在社区体育活动内容方面,生态社区体育坚持健身手段的科学性、健身群体的普遍性、健身器材的生态性、健身活动的持续性.
在生态社区体育的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各种竞赛活动、体育行为,以及生态体育意识,是实施生态社区体育的主观决定因素.生态社区体育的建设主要着眼点和目标是构建社区体育生态的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生态的人工环境主要指那些方便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空间、场地和设施等有形实体;生态的人文环境则主要指社区居民在长期的健身和体育活动形成的社区体育文化、制度和规定等软性元素.社区体育生态环境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活动空间,形成了良好的社区体育氛围,规范了社区居民的体育行为.在生态社区体育环境中,社区居民科学地安排和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包括晨练、团队比赛、大型群众体育活动等.在活动内容上推行健身、娱乐、文化与生态一体化,在活动目的上,不仅重视个体的发展,更注意环境的生态建设与维护.生态社区体育不仅强调的是锻炼手段、方法和锻炼设施与场地的生态,而且是社区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服务、社区环境和社区居民和谐发展的生态.
2 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2.1主体生态体育观念淡薄
社区体育生态化强调社区的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体育活动四位一体协调发展,达到共生共荣.社区体育生态化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人自身发展的协调性,而且还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是,目前社区体育的生态化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目标还未被更多社区居民所采纳.通过对芜湖、合肥、南京等社区居民调查反映,社区居民普遍对体育的生态化内涵认识不清.更有甚者,生态社区体育观念也没有被社区领导所接纳,忽视生态体育文化氛围营造.社区领导普遍认为,社区只要有体育场地设施,人们就会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至于社区体育未来发展的均衡性、持续性和整体性,社区体育文化的形成,以及社区居民锻炼方法、形式和效果则与政府关系不大.社区领导对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的内涵模糊认识,导致了对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不够重视,无法保证社区体育健康发展[2].究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生态社区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社区体育的建设和维护上缺乏主人翁意识;在社区体育未来的发展上缺乏科学性和持续性理念.
2.2社区体育参与人群分布不合理、锻炼方式科学性不高
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是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是生态社区体育的导向和追求.社区体育锻炼科学化主要体现于锻炼人群的分布合理;锻炼次数和锻炼强度的适中;锻炼方式的多样化和层次性.当前,我国社区体育锻炼人群分布不甚合理,锻炼人群主要以老年人为主,中青年偏少,在锻炼人群的分布中,“老年人占有比例为:“北京,75%;上海,75%;深圳,45%;南京,70%;重庆,70%,西北地区,56-65岁为主,占64.6%”[3].在锻炼次数上,一般偏少,其中每周3次以上的仅占27.7%.锻炼强度偏低,以全身微热为主,占20.3%;其次微微出汗,占15.1%,普遍存在锻炼强度偏小[4].锻炼方式上,主要采用的运动项目为跑步、羽毛球、拳类、操类、舞蹈类,主要适合中老年人和妇女群体,很难满足各个年龄层次的多样化需要,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需要.
2.3社区体育场地实施建设和规划欠缺生态化和合理化考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和个体对体育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倾向.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倡导下,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应向合理化、生态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以满足社区、团队和个体多元化需求.可是,目前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在城市和社区的整体布局上缺乏合理性,难以满足个性需求.首先,在城市社区之间,场地设施建设缺乏均衡性,过于集中于城市中心、商业密集和交通便利地带,而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分布较少.其次,在社区内部,健身设施安放的地点随意性大,缺乏人性化和便民化,对健身场地周边环境和居民使用的便利程度考虑不足,从而影响了社区居民的使用频次[5].再次,由于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估计不足,对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缺乏市场经验,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老龄化、代际组合等社会学考虑,以致在规划设计上欠缺针对性,导致社区居民难以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面认同[6].
2.4社区体育实施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后期维护缺乏
由于我国经济总体情况还是处于较低水平,在社区场地和实施的资金投入方面还是有限的,所以目前我国社区场地拥有情况不乐观.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设施调查表明,在我国现有的体育场地中,归属社区的体育场地仅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8.84%,其中居住小区占4.86%、公园占0.7%、广场占0.61%、其它占2.67%[7].而在城市社区体育场地的调查中,北京63.5%的社区没有体育场地,其余的街道社区也仅有乒乓球室、棋牌室一类的小型户内场所;山东济南只有3个小区的公共体育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潍坊14个居民小区均无体育场地设施[8];广东省的21个城市社区体育场馆调查,63.4%的居民反映体育场地设施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体育活动需求[4].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即使在北京、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社区体育的场地也不太乐观,更不用说二线、三线城市.目前我国各省(市)社区体育场地总体匮乏,直接制约了社区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从而也决定了当前社区体育活动主要以社区绿地、公园、公共场所空地和广场为主,或者是租借学校体育场馆.
在社区现有体育场地和实施资源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的前提下,社区最重要的任务是需要对现有场地和设施的精心呵护,以便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可是,目前社区在体育场地管理和维护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大部分场地设施自从建好以后就缺少维护和管理,无人问津,爱护不够.一是场地被占用.截至2002年底,据国家体总政法司对全国省、区、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被占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被占用超过10件的省份占到调查总数的33%,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没有被占用的省份仅占调查总数的10%[6].二是场地设施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一般归社区街道办事处管理与维护,可是,街道往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资金管理方面,街道一般都没有预留体育场地专项维持经费,所以在经费不充裕的情况下,社区一般很少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及时维修,从而导致社区健身器具经常损坏后无人维修,利用率不高.
3 社区体育生态化发展治理措施
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的主要着眼点和目标是构建社区体育生态的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生态的人工环境主要指那些方便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空间、场地和设施等有形实体;生态的人文环境则主要指社区居民在长期的健身和体育活动形成的社区体育文化、制度和规定等软性元素.
3.1社区体育人文环境建设
3.1.1生态社区体育文化的培育与传播 生态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关键是思想的变革,即改变那种单纯以人类发展为中心、以自然界为牺牲对象的体育理念,坚持人与外界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改变单纯的机体活动,坚持身心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生态的体育理念.生态体育理念是一种创新的理念,是普通健身理念的升华,是不以破坏环境的体育活动理念,是生态的文明理念.生态体育理念的确立是思想上变革和建设,只有从思想的层次上对人们的观念进行调整并建构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支撑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生态社区体育的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生态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培养,第一,通过社区宣传栏、健身步道、健身圈、广播、活动区域的警示牌等媒介进行科学体育活动和社区环境保护的广泛宣传,普及居民体育文化知识和生态健身知识,营造体育文化氛围.第二,针对社区学校开设生态体育课程和讲座等形式,进行生态体育知识传授.通过生态体育理念的宣传与教育,使社区居民明白科学锻炼的价值,掌握科学锻炼的方式,理解生态的健身理念和健康理念,明确社区体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个体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健身手段和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选择运动环境以及注重环境保护.第三,加强社区体育活动制度的建设,坚持有章可循,规范居民体育锻炼的行为,坚持生态社区体育道德规范的倡导和养成.第四,有组织地定期开展大型集体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对象参与面广,活动内容特色鲜明,活动效应大,并且加强活动的推广和创新以及社区体育精神的提炼和培育,从而展示居民精神风貌,形成优良传统.第五,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育.面对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普遍欠缺的形势,一方面应通过聘请专业人士来进行培训和指导,另一方面,通过不定期将内部人员送出去进行培训的办法,来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体育活动组织和管理水平.总之,通过不断的体育文化培育与传播,形成良好的社区体育秩序,规范社区居民体育行为,培养居民生态体育认知意识、环保意识和健身意识,最终达到提高社区居民参与锻炼的能力和动力.
3.1.2社区体育的管理应多元化 随着人们对社会公共体育服务内容的多元化需求,社区体育作为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在服务与管理体制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之需求.社区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各级党政部门的规划和领导,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人力资源培训和经费投入,同时又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市场、组织和个人的参与协同作用,从而形成一种整体性的合力[9].在社区体育建设的主体上,政府始终是社区体育建设投资和管理的主体.但随着社会组织和个人力量的发展,政府应相应放权,在建设过程中做好服务与组织工作,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政府职能部门肩负着组织、管理、服务与监督职责,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场、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作用,发挥三者在社区体育发展和管理中的配置、组织、管理和协调职能.在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中,应以政府作为活动组织主体,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为活动载体,社区居民为活动对象的三维一体的运行体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体育的运行,摆脱行政化社区体育的管理模式,以便推动我国生态社区体育的发展[10].针对多元参与的关系处理,一方面应加强纵向协调,在各级政府职能分配上,市、区(县)、街道(镇)和居委会各级政府在社区体育建设中应各司其职,避免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加强横向协调,政府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从社区体育建设的全局出发,打破社区内单位的分割与封闭状态,加强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关系[11].
3.1.3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应环保化和可持续化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社区体育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生态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使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在参与过程中践行生态体育行为和环保理念,逐渐形成科学锻炼行为习惯和社区环境的保护意识.首先,活动的主题应鲜明,倡导健康、环保和团结;其次,活动的组织者要充分发挥市场和体育组织的作用.市场和体育组织是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家庭,是社区居民的代表,居民通过参加社会组织,促进彼此之间更好的交流,形成融洽的氛围,激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第三,活动内容上,要求运动项目设置合理、难度适中,适合大多数人群,选择的运动项目应体现文明化、娱乐化、大众化、经济化和时尚化,例如:广场舞、太极拳(剑、扇)、踢毽子、跳大绳、球类运动、长跑、快速走等活动项目,使社区居民都乐于参加,都有能力参加,并逐渐形成本社区特色的体育活动.第四,活动对象上,应体现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层次性,形成合理的体育人口人群分布,活动中男、女比例,老、中、青、少比例分别占合适的体育人口.第五,活动形式上,提倡集体活动为主、家庭活动为辅和个人活动并存的多元化活动形式.第六,活动的参与方式上,应提倡家庭参与和个人参与并举.第七,活动的环境选择上,应充分利用社区自然资源,以室外为主、室内为辅,场地空气清新、环境宜人.
3.2社区体育人工环境建设
3.2.1注重健身场地与设施布局合理 社区体育户外健身环境是居民体育活动的外部环境空间,主要包括大气环境、声环境、采光效果和绿化环境等其它环境因素.通过户外环境的建设,达到健身环境的空气质量优、噪音低、绿化面积广和采光效果好等目的,为居民构建适宜的体育活动空间.户外健身环境建设,首先,规划是关键,即在社区建设的初期应根据社区的总体概貌,划拨出一块适宜的场所,作为居民未来的主体体育活动空间,场地要求尽量处于社区中心,绿化环境好、场地开阔、远离闹市场所和城市街区,减少附近污染的侵袭;其次,建设是核心,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活动区域的绿化建设和场地清洁工作,达到绿化面积适宜,场地环境质量优;第三,维护是重点,不仅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场地维护与清洁,而且还要加强健身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强调居民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身边的环境.在社区体育健身场地与设施布局方面,我们应因地制宜,注重层次性和多功能开发的建设思路,形成社区体育中心、社区和城区体育公园、儿童游戏场、各类小型户外体育场等体育场地实施.并且,在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社区体育空间更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3.2.2加强户外健身环境的生态维护与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发〔2011〕5号)中明确提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12]从上述文件可以看出,在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建设方面应充分考虑生态因素,注重健身器材材料的选择、场馆灯光的设置、场馆和器材油漆的成分等,防止化学辐射和光污染等情况的发生,注意器材环保指标不要超过绿色警戒线.总之,生态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应坚持便民、利民、小型、多样化,针对体育锻炼器材类型选择和体育锻炼器材材料的考虑,应该具有普适性、生态性和长远性眼光,以适合不同人群的需要和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4 结 语
总之,社区体育生态化主要是以个体生态健身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共生共荣、相互协调、共同发展.首先,发展生态社区体育,注重锻炼方法的科学性、锻炼环境的生态性、锻炼时间的合理性等,有利于个体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对于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社区体育生态化注重生态健身环境、健身器材和活动空间的维护,营造健康的锻炼环境,对于建设生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社区体育生态化应采取生态锻炼方式、营造生态社区文化、健全社区服务,对于生态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起到积极的宣传和推广作用.因此,从生态社区体育的内涵和根本目的来看,生态社区体育与生态社区建设的有机结合是必然的.生态社区体育能够也应该在生态社区建设、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 王凯珍,任海.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17(5):6-10.
[2] 姜大勇,王玉珠.影响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服务需求的人口结构因素分析[J].体育科学,2009,29(12):41-45.
[3] 戴健.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03-132.
[4] 魏争光,冯涛,肖鹏.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4):56-61.
[5] 李慧萌,等.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成绩.问题.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2):117-121.
[6] 尹玲.关于我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存在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9):28-31.
[7] 姜同仁.我国两次体育场地普查情况的比较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116-119.
[8] 张吉慧,王剑.我国社区体育场地建设与社区体育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6):62-63.
[9] 王凯珍,任海.中国社会转型与城市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变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33-439.
[10] 张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632-635.
[11] 李朝晖,丛湖平.社区体育建设的方法论与机制创新[J].体育学刊,2007,14(4):22-25.
[12]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Z].国发〔2011〕5号,2011.2.15
Dilemma and Governance Measure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in China
XIE Ye-shou1、2, A Ying-ga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This paper,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ecological PE development in Chinese community,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general ignorance of ecological PE concept;residents’un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chaos in the layout of sports fields;insufficient PE facilities;lack of maintenance,etc.Therefor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PE development in our community,efforts should be made not only in the cultivation of ecological PE culture,diversified community PE managements,the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E activities,but also in the scientific layout of PE fields and facilities,and the strengthened maintenance of outdoor PE environment.
community sports;ecology;dilemma;governance measures
G80-051
A
1001-2443(2016)03-0295-05
10.14182/J.cnki.1001-2443.2016.03.016
2015-12-17
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593ss1100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4A177);安徽省体育局重点项目(ASS2014113);安徽工程大学教研项目(2010xjy12).
谢叶寿(1972-),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引用格式:谢叶寿,阿英嘎.我国社区体育生态化建设的困境与治理措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3):29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