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功能和意义研究
2016-03-18程颖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陕西咸阳712000
程颖(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陕西 咸阳 712000)
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功能和意义研究
程颖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形式单一,造成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因此,必须推进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改革,构建新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以发表为核心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应从其含义、特点以及功能入手,对其展开研究,这是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mode is single, which results in the poor effect of writing teach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of practical writing, and to construct a new teaching mode of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practical writing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Therefore, studies should be made from the aspects of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mode, which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whol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words:College; applied writing; teaching mode
引言
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益突显,在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方面效果不佳。为改变此现状,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模式。以发表为核心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大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
一、“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内涵
从狭义的角度讲,“发表”指将文字材料刊登在一些杂志、刊物或者是网络上,使其公开化。《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发表”的概念的界定有两种:一种是向集体或社会表达意见,又叫宣布;另一种指在刊物、杂志上刊登。《辞海》对于“发表”的界定也有两个意义:一是向公众表达意见,主要指在刊物杂志上登载。另一个定义则是站在中医的角度来讲。从以上工具书对于“发表”概念的界定不难发现,发表的形式不仅包含书面形式,也包含口头形式等其他形式,发表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本研究在借鉴对于“发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指出“发表”是运用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以及其它形式向公众表达意见,包括在刊物上登载。[1]
大学应用文写作面临的现状是学生应用写作难,应用写作教学效果差,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进行应用写作的动机和动力。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动力性困难是当前大学学生应用写作的主要困难,其次才是能力型困难。动力性困难主要指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包括写作兴趣、写作积极主动性、写作热情等。[2]我国大学院校的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持畏惧态度且写作基础较为薄弱,这导致大学学生对于应用写作的“动力性困难”的进一步加深。
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人的行为的产生、维持、加强以及终止都是在一定个体动机的作用下进行的。因此,包括写作在内的个体行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体的动机情况。动机是指能够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从而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指行为的直接内在动力。动机的有效发挥与否直接关系有机体行为的最终结果的成败。因此,唤起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成为大学应用性写作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发表为核心”的写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唤起学生对应用性写作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应用性写作的内驱动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克服应用性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
“以发表为核心”指在大学的应用性写作教学过程中,以发表为枢纽,通过培养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优化学生的写作实践,注重对学生作品的批改和评价的途径,指向发表欲望—促成作品发表—提高发表质量这一活动效果,逐步形成激发发表欲望—巩固发表欲望—升华发表欲望这一心理链条,全面推进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3]
“以发表为核心”大学应用性写作教学,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即论文发表的欲望为主线,通过发表学生的应用性写作的作品,增强学生进行应用性写作的欲望和兴趣,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教学过程。“以发表为核心”大学应用性写作教学具有鼓舞性、互动性、便于操作性以及实践性的显著特点。[4]所谓鼓舞性,是指以发表为核心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增强其写作的自信心,使其对自己满怀信心,愿意不断地进行写作训练。互动性是指在实施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不断地交流与沟通,通过彼此之间不断地鼓舞和借鉴提高学生对于应用写作的积极主动性。可操作性,是指学生以及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公布或发表出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践性指大学的应用写作是一种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实际情况和现实生活的实际需求状况而进行的写作活动,这种写作活动不同于中学阶段的应用性写作活动。大学的应用写作教学的内容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专业情况和职业实际需求状况,通过是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用性作为判断应用性写作教学效果的依据和标准。
二、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作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之一,通过写作的方式,能够使人们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5]因此,做好写作的关键在于进行写作的人有没有感情需要抒发,若没有感情抒发,那么也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写作。因此,坚持以发表为核心,对大学的应用写作教学进行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抓住了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关键和核心,这对于有效解决其他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我国开展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不管是在写作还是在口头表达上,都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思想。因此,我国在教育的不同阶段都开展对学生的语文教育,处于不同时段的学生都必须进行相应的语文学习。以“作品发表”为主要目的,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以发表为核心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推进高校的写作教学改革
表现自我是人人都具有的欲望和需要。发表的欲望是人们表现自我的方式和途径之一。所谓发表欲望是一种心理的需求和欲望,指进行写作的人将其作品的发表作为其进行写作的主要目标,力求通过使其作品得到发表,让人们能够共享其思想和精神财富,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著名学者潘新和指出发表能够给进行写作的人带来一种成功和巅峰的体验,会影响写作者的写作兴趣和主动性。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的习作成为发表的作品、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和发展个性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写作教育就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进行写作的内在驱动力的重要途径。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有助于学生作品的不断公开发表,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应用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在满足学生获取成功心理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最终有利于构建有种良性的内在驱动机制。
同时,构建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还具有重要的功能,其功能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创作的自信心和创造性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取得好的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等,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希望其成绩和成果得到认可;而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认可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著名经济学家俞明仁曾写道,他的处女座是一篇经济类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这篇文章现在读起来觉得有些太过露骨,甚至有点后悔将其刊登出来,可正是那篇文章的发表给了他极大的鼓舞。由此可见,作品的发表,尤其是当作品能够获得较高的评价时,能够极大地提高创作者的创作欲、发表欲,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创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和兴趣。大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激发起学生发表作品的欲望和热情,就能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世事,练达人情
著名学者徐中玉指出“应用文字的写作除了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还必须熟悉世事、练达人情,对于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其它问题能够有深入的了解。”[6]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于世事的感悟,有助于其很快地融入丰富的生活。
3.有利于增强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
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改革,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能够满足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追求,是提高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实施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重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首先,在实际的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引导,鼓励这些学生将其作品在班级或者是校际间进行发表,激发起较强的好胜心。其次,建立健全多层发表机制,为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表机会。
除此以外,建立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生情商的提升,尤其是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和自觉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结束语
应用性写作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发表为核心的应用性写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积极主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最终真正实现。因此,对以发表为核心的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展开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推进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陆斌.大学公共语文应用写作教学模式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9):9-11.
[2]程建英.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标准研究[J].语文学刊,2011(1):23-25.
[3]刘安华.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09(8):41-43.
[4]程晓华.论高职大学语文课堂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6-38.
[5]陈林丽.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之探讨[J].长沙大学学报,2009(4):56-59.
[6]叶淑媛.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语文学刊,2011(13):12-1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112-02
作者简介:程颖(1973-),女,陕西省咸阳市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