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的角度解析现代乐评
——谈《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

2016-03-18刘莎

歌海 2016年5期
关键词:导论世纪时期

●刘莎

从历史的角度解析现代乐评
——谈《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

●刘莎

乐评,在当今来说是一大热点,其实中国音乐批评观念早在远古时期就已显现。明言教授的《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从历史的角度解析现代乐评,颇为新颖。结合《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一书,可以分析在不同“生长基”环境下音乐批评的不同。

20世纪;音乐批评;现代乐评

一、“生长基”孕育、决定不同的音乐批评观念和言论

“生长基”①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210页。一词原是植物学中的术语,意指植物赖以生存的生长基质。生长基是植物存活的必须存在,没有生长基植物就缺少生存的基础环境。在《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一书中,明言教授引用“生长基”一词来代指每个时期文化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氛围。在这里,音乐批评观念理论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重要的联系,不同背景下孕育和决定的文化观念是不同的。

20世纪初,正处中国历史变革的时期,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正处于一个积极求索的阶段。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在人们心中涌动着新的改革思潮。《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论述了从“学堂乐歌”时期到“后新时期”的音乐批评观念以及历史发展形态。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就像明言教授所说,它是中国音乐批评发展史上的“转型期”。但是,它不仅是音乐批评的一个转型也是中国整个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转型。像当时多变的社会背景一样,人们的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分化,从引进的争论,一步步发展到后新时期自由化音乐的批评观。

到了21世纪,在时代的发展下,解放的思想、多向化的思想文化氛围,成为现代乐评的有利根基。在稳定的大环境下音乐批评的学术性、创新实践性都在不断地加强,成果不断地涌现,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不断的出现新特点。这是一个喜乐的大环境,背景稳定繁荣,音乐发展向上,音乐批评观念紧随社会热点,媒体大众的音乐批评观念和言论成为现代音乐批评的主流。

所以“生长基”对于音乐批评观念的产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音乐批评观念和言论孕育在不同的背景下。

二、20世纪“生长基”下的音乐批评观和问题

中国音乐批评在20世纪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从学堂乐歌时期到“后新时期”,每个时期的理论建树都为后辈提供了坚实的台阶。20世纪出现的音乐家们各抒己见,对中国音乐批评提出了很多见解。他们积极求索、排除万难,在解放思想大势的推动下,努力争论、开拓。但不同时期下的观念是不同的,理论的建设也难免出现疏漏。

1.“以音乐化大众”②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210页。时期的音乐批评建设与局限

学堂乐歌时期是中国刚打开国门的时期,社会的革新多在于对器物的改革,是忙着引进的时期。“学堂乐歌”随着社会改革而到来,确立了与新社会相适应的音乐教育体系,开拓了音乐的新道路,崛起了中国传统国粹意识。但是拥有这些的同时,人们侧重点在于“为社会的改革”并非在音乐。音乐在这一时期附属性太强,缺乏音乐的主体性。人们的批评观念多建立在“以社会改革为主”的基础之上。而到了五四时期是一个大的转折点,出现了第一批专业音乐家和第一批专业音乐的创作。在这个时期人们认识到思想转变才是治国强国之本,思想的启蒙远远超过器物与技术的引进。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大家逐渐有了自己的音乐观念,较为全面的引进学习西方现代性的文化批评理论,针对音乐本身的批评观念开始觉醒。又如青主、黎锦晖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批评观念等等,这些音乐批评观对当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但是观念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对西方文化的引进,音乐批评观念太过侧重学院体系,对民间、流行音乐持有过于极端的批评观念。想要一门学科扎实于地基中并非易事,并且五四时期的背景力量不足以支撑学科的建立。

2.“以大众化音乐”时期的音乐批评建设与局限

到了战争时期,对于音乐而言这是一个特殊而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时期。整个时期以战争为主题,大量的音乐作品显现,以音乐的形式感召社会民心,人们的批评观念又开始发生变化,左翼音乐批评观开始崛起。“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受到了强烈反对,战争驱使“音乐就是武器”的观念形成。到了建国初期,中国呈现“半开放”的状态,音乐主体是单纯的“为人民服务”。继续发展下去到“文革”时期,社会背景处于一个极其混乱和恐慌的历史中。艺术观念被不法的政治观念所利用,在这个时期里,音乐的政治目的起到了过分的积极作用,忽略了音乐的意识感。

3.初步建立音乐批评体系的正确发展与问题

在经历过前几个时期的总结和教训之后,新时期的音乐空前繁荣,开始初步建立了音乐批评观念多元化立场。大众流行音乐开始走向轨道,音乐批评家的主体性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开始确立起来,但是对“新”的接受还是存在着不足。后新时期是一个市场时期也是一个极度自由的时期,音乐家不再是社会的主导者,边缘化的问题出现,各种娱乐性为主的音乐呈现出来。音乐批评随之发生变化。

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时期的发展既是集前几个时期的大成所在,也是下个音乐批评问题的铺垫者。所以20世纪乐评为21世纪乐评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但也为21世纪遗留了新的批评问题。

三、21世纪“生长基”下的音乐批评观念和问题

生长基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

在《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中,可以看出20世纪的音乐批评观念为21世纪的音乐评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现代乐评中,音乐批评着重体现在“实践”上,更侧重结合现代的音乐发展脚步,对各个现象“热门”的音乐进行批评和阐述。在明言教授《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综录》里,提起2008年中国的音乐批评,如是说:“本年度是中国人民、政府进入新世纪以来,遇到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生态、外交难题最多的一年,也是国人倍感骄傲的一年。这些原因都或多或少地融入国人音乐批评的现实实践行为及其成果中。音乐批评的现实实践行为,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蓬勃展开的。”①明言:《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综录》,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10页。在现代乐评中,人们把音乐与生活、社会、政治,连接的更加紧密。正如2016年最近热门的搜索词“华阴老腔”,当华阴老腔遇到谭式摇滚就《给你一点颜色》,这是一个传统的与流行的多元化碰撞的结局,是现在相当热门的音乐评论话题,既传承了传统音乐又符合现在社会流行风向的发展,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对这一传承与流行的结合得到了音乐界的大多好评。所以“百花齐放”这个形容词是对现代乐评大环境一个形象的概括。

历史的发展有前进有曲折,任何事物都要讲究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必然引起质的变化。例如在《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中,明言教授阐述学堂乐歌时期的“新民”“新学”“新音乐”其实是源自社会改良的功利性目的。但因为功利性目的过于鲜明强烈,所以在他们的批评话语中学堂乐歌时期的音乐观念既狭隘又单纯。在《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最后一章中,明言教授提出当代乐评不应该重蹈覆辙走过往的回头路,应该避免过去的误区。面对未来现实的文化格局人们应该以“和而不同”的观念确立正确有序的“生态场”。历史中音乐批评观念的梳理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现代乐评中更多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1.媒体的“自洽”问题

明言教授曾经说过:“现在乐评离不开媒体的承载。”时代发展飞速,过往的音乐评论少数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现在出现了更为多元化、更宽阔的视野,媒体评论占社会主流。大众媒体为现在的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但是由于媒体的自由开放,同时也带来大规模的糟粕。我们通过媒体看到的本应是音乐批评带给人们的指引性,但是现在充斥眼球的却是下面的评论:本应打开音乐的“潘多拉宝盒”却反遭“音乐批评”的苦;本应扯开历史的面纱,却成为了大众的靶子。置身事外总是比创造者容易,媒体上的随意评论更是比创造容易。这个现象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面。我们应该要重视并建立起媒体自身过滤的制度,解决好媒体“自洽”问题。

2.从“自洽”问题看现代乐评者本身

就音乐评论本身而言,本应主客观结合,对事物形态进行感受评价。现代音乐评论者们,一部分是专业院校出身,一部分是媒体人,不管是“学院派”还是“野路子”,我们可以从评论中发现“缝隙太大”,需要认知学习的东西太多。嘲讽为多、客观为少,现在一些音乐批评的不良之风的出现在于他们缺乏对音乐本体的认识。例如前一段时间热门的“李云迪韩国演奏失误”事件,对于这件事情,媒体过于批判“李云迪”,更有甚者把音乐上升到不可侵犯的高度。如果音乐批评就是强调于此的话,那过于主观失真就缺少了批评的学术性和中肯性。而且现在社会缺乏完善的音乐批评家群体,不能形成广泛的影响度。在理想和健康的生活条件下,人们期待正确规范的音乐批评家群体带给他们更加深度的音乐解析体验。反过来,音乐批评家们也承担着对大众负责的责任,在当今社会应具备全面素质。

对于现在有关乐评者群体的建立,我们应该建立好规范的乐评圈,做到在音乐本体上去理解去评价音乐。超越“自我—客观”的框架,把它看作“真正音乐感受”的主体性。

3.音乐生活的欠缺

现在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生活,而音乐评论的发展离不开“发达的音乐生活”。只有足够丰富的音乐生活才能有更多的优秀音乐评论。音乐评论存在的作用,在于音乐评论家通过文字向大众们解析音乐的背景、主旨、意涵,从而使大众进一步对音乐产生感知和理解。它虽是评论家的自己的思想,但是写出的音乐评论却是面向大众的。对现在大众而言,音乐边缘化的趋向太过明显,原因就在于音乐本体的缺失,社会上的前沿流行音乐占据了人们音乐生活的大部分,继而流行方面的音乐评论也更能吸引大众的眼球,而严肃的音乐,古典的音乐相比较来说就太薄弱。

四、结语

音乐评论是当代音乐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音乐生活大体系中的必然环节,它紧密联系着音乐生活实际,时刻跟踪音乐生活中的新情况,直击当代音乐诸种现象。音乐批评,应该把握好现在的良好文化环境,应该从音乐本体的视角出发,诚恳热衷地来进行真正的“音乐批评”。我们要保持对“乐评”的思考能力,应建立规范的学术的乐评圈,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力。要把握好媒体的度量,即人们对于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有责任感,音乐批评的天职就是要和一切所谓不良色彩斗争,挺直手中的笔杆,正确利用好音乐批评这块“磨刀石”。合格的“乐评人”会像真正的解读者,把音乐本身的含义解析给听众读者。

[1]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明言.音乐批评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3]明言.当代中国音乐批评综录[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

[4]杨燕迪.中国音乐评论现况判断[J].人民音乐,2007,(9).

[5]杨燕迪.音乐批评的现代制度发育过程及相关反思[J].音乐研究,2011,(3).

[6]明言.自媒体时代音乐批评生存发展问题何去何从的音乐批评系列之二[J].音乐探索,2014,(10).

[7]施雪钧.音乐批评的悲哀[J].音乐周报,2007,(3).

刘莎,女,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15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导论世纪时期
世纪赞歌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My School Life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