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广西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轻与重”

2016-03-18黄鹂鹂

歌海 2016年5期
关键词:考级青少年培训

●黄鹂鹂

谈广西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轻与重”

●黄鹂鹂

校外艺术教育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类型的校外艺术教育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体验。但当前校外艺术教育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和谐的问题,如社会文化环境轻素养、重分数;培训机构轻服务、重效益;艺术教学轻基础,重成果;家庭教育轻审美、重功利等。要改变这种状况,需多措并举,构建以“人的发展”为培养归宿的艺术教育,着眼于人的未来,确保校外艺术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校外艺术教育。

校外;艺术教育;艺术培训;青少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①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30/t20100730_ 501910_13.shtml.2010-7-30.。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滋润人的心灵。学校的美育课程体系和美育育人机制在逐步形成,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美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境地,仍然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推进美育的改革发展,需要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校外艺术教育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教育拓展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美育实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是培养青少年艺术修养、艺术专长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养成健康人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校外艺术教育的“轻与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艺术培训机构近2万家。近年来,广西校外艺术教育急剧升温,公办、民营、个人等大批针对青少年的艺术培训机构伴随着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从网站宣传、微信公众号、报纸到随处分发的街头小广告,无处不在,这些都说明其市场的活跃。多种经营模式伴随着市场的需求开始出现,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的校外艺术培训模式。虽然各种类型的校外艺术教育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有别于义务教育的学习体验,让青少年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但另一方面,快速的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社会及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等原因,使校外艺术教育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和谐的问题,使艺术教育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挫伤了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社会文化环境轻素养、重分数

我国从1993年开始推行素质教育,至今已有20余年,针对中小学生的“减负”“课改”等改革措施不断出台都证明了我国教育部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决心。但长期以来,“成绩高于一切”的评估体系,让家长和学校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每次考试都如临大敌,一切活动让位于考试。孩子在一次次的考试中进行着心中的排序,“分数”“名次”在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其他学习排序越来越往后。关注升学本没有错,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仅关注分数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伤人案件时有发生,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2014年5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认为:中小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教育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加强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健康发展,这对于培养新一代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培训机构轻服务、重效益

培训机构的发展与生源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许多培训机构生存与发展面临的现实状况。如此,往往会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质量短板:教学设施简陋。由于发展太快,一些培训项目仓促上马,不能保证艺术教育所需要的器材、场地、师资。即使是一些较大的培训机构,也追求多项目、多班次、多招生,琴房、教室安排混乱,相互干扰,有的甚至存在着消防隐患。孩子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学习,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二是人才短板:教师资质参差不齐。校外艺术教育中,教师的独特功能是无可替代的,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较高的职业化素质。同时,校外艺术培训大多占用课外的私人时间及节假日,还需要教师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有责任心。可见,对校外艺术培训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但目前的状况是:师资队伍来源广泛,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培训不到位,流动性较大,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三)培训教学轻基础、重成果

一方面,艺术培训机构需要尽快出成果,尽快建立自己的品牌,缓解经营的资金压力,加快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学习一两年即可见成效,忽视了艺术教育的规律。常见的问题是:1.随意拔高进度、难度。为了迎合“考级热”,不管孩子的程度与能力,追求高级别、高难度。为了考级,让学生一整年都在应对考级内容,不进行任何教材以外的延伸和拓展。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谢嘉幸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器乐学习的性质和目的的模糊,进一步使许多家长忽略了对孩子来讲相当重要的学习过程质量的重要性,而仅仅看重了考级的结果。”①谢嘉幸:《器乐学习一座没有彼岸的桥梁》,载《小演奏家》2002年第1期,第23页。2.教学过程随意。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艺术教育,原本是校外艺术教育的优势。但老师在教学中,迫于考级、比赛、赶进度等因素,常常忽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功的训练,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一味拔高,追求快速出成果。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为了达到多收费的目的,一周安排学生多次上课,不告知家长和孩子课后练习的重要性,错失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机,影响了后续的学习和提高。3.过度参加表演、比赛。表演、比赛等活动是艺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体验,为孩子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但一些培训机构和教师为了做宣传而让孩子不停地去参加表演、比赛、考级等活动,目标集中在获取各种荣誉。特别是每年“六一”儿童节、寒假暑假、春节前后,孩子得花大量的时间练习、排练,不停地奔赴电视台、赛场、考场,有的还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参加多个项目,且一个节目比半年,一首曲子弹到底,没有达到以赛带练的目的,对孩子的艺术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多大帮助。

(四)家庭教育轻审美、重功利

相当一部分家长带着浓厚的功利色彩去让孩子学琴,艺术教育的目标由培养少儿艺术素养直接转变为培养特长生,追求考级、升学、特长的速成,着眼于各种功利的评价。近年国家取消了艺术、比赛等在中考、高考中加分,功利之风得到有效的遏制,但仍然有不少家长把艺术教育庸俗化、功利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的艺术教育对孩子们并不“诚恳”,因为人们在社会中竞争的压力,孩子们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大多都带有功利色彩。于丹说:“今天的艺术教育应给予一个孩子受用一生的寄托和信仰,他可能成为不了大师,但如果内心有信仰,哪怕是一段朽木也能奏出天籁的琴音。”②中新网:《于丹分享艺术教育看法:艺术让我们走进内心》,http://news.xhby.net/system/2015/05/31/024926153.shtml 2015-5-31.忽略了审美、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其结果大多是:十级证书拿到手,再也不碰琴,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急功近利的心态最终导致孩子离音乐更远。

(五)兴趣选择轻个性、重攀比

如今的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如果你问现在的孩子节假日是怎么度过的,上校外培训班一定成为一致的答案。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和承受能力,着急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着急着与别的孩子比赛,把孩子当作相互攀比的工具。孩子一周参加多个兴趣班,日程几乎都被排满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是什么?家长和孩子都答不上来。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一分钟的空闲,孩子和家长都生活在“快、快、快”“赶、赶、赶”的焦虑中,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孩子的娱乐时间被无情地剥夺了,独立能力、创造能力、身体素质不断下降。最近一次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初中生的近视比例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则高达83%,近视率一路攀升。①南方周末:《近视率达60%高居世界第一中国青少年视力调查》,载《南方周末》。这与青少年课余时间的重负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多措并举促进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

校外艺术培训教育在功利化、市场化的氛围下,培养了孩子的艺术技能却忽略了“育人”,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面对校外艺术培训教育轻重失衡的现象,我们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纳入规划,完善管理

政府部门应将校外艺术教育纳入社会文化建设的范畴,将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培训场所建设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加强对校外艺术教育的引导和扶持,为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建设一批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为周边青少年提供便利、优质的校外艺术教育。相关部门可成立类似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校外艺术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制定标准,规范教学。通过考级、评比、检查等方式,合理指导培训机构及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校外艺术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对管理到位、教学效果良好的培训机构建立“模范”示范机制,对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要限期整改或取缔。

(二)搭建平台,培养师资

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机构,建立考评制度,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建设培育专业知识丰富、富有敬业精神又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的专、兼职校外艺术教育教师队伍。采取专题调研、专家讲座、以老带新、定期培训等多种形式,为校外艺术教师交流经验、学习提高提供指引。鼓励多种方式、多种资本投入到艺术师资队伍建设中去,建立学校、社区、艺术院校与校外培训的合作机制,为大学生、年轻教师提供高层次的业务指导、学科援助及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如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连续几年在北京、广州等地举办“全国钢琴基础教学师资培训”活动,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

(三)摒弃功利,着眼未来

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我们不能仅仅盯着分数、高考、考级,还要注重开发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能,着眼未来。推动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仅靠教育部门、培训机构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加强社会文化环境的治理,宣传正确的美育观念,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应有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艺术教育的“育人”属性,消除社会浮躁之气、功利之风对艺术教育的侵蚀。切不可一边对应试教育口诛笔伐,一边却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一边大谈素质教育,一边却把考试分数作为教育评价的唯一标准。

(四)尊重孩子,理性选择

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孩子选择校外艺术教育时要理性,不随大流,不强加家长的愿望,合理安排时间,不增加课业负担。尊重孩子的兴趣与意愿,选择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兴趣班。引导孩子理性对待学习中的困难、成绩,面对考级、比赛时,摒弃功利倾向,不急不躁,心平气和,遵循艺术学习的科学规律,让孩子在艺术教育中获得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艺术育人,是校外艺术教育的根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是教育的目的。构建以“人的发展”为培养归宿的艺术教育,着眼于人的未来,它既是关乎当下教育对象的生命的,又是指向他们未来的终生幸福的。让校外艺术教育去掉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教育向真、向善、向美的本质,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充实的精神家园,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傅寿松.浅谈校外艺术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长三角教育,2012,(2).

[2]李静捷.校外艺术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审美素质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9,(18).

黄鹂鹂,女,广西团校教师。

猜你喜欢

考级青少年培训
青少年发明家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