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乐在他留人社会、历史与文化中的功能

2016-03-18张璐

歌海 2016年5期
关键词:三弦留人曲调

●张璐

论音乐在他留人社会、历史与文化中的功能

●张璐

以2007年8月2—20日对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六德傈僳族彝族自治乡他留人实地调查所得的一手资料为依据,以传统音乐五大类的分类法为框架,运用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本着尽量真实、客观、全面的原则从青春棚里飞扬的小三弦、民间打跳看他留人粑粑节以及生死无别的啊树秋等三个方面介绍他留人音乐。在此基础上总结他留人音乐的特点,通过音乐窥探神秘他留人的文化,阐述他留人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小三弦;龙摆舞;啊树秋;青春棚;粑粑节

民族是一个过于抽象的概念,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区别于他者最直接的特征。在民族音乐学界,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阐释着文化与音乐之间的关联。笔者于2007年8月2-20日到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采风,不仅看到了他留人具有特色的文化、音乐,也尝试摸索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案头整理工作的过程中,笔者运用民族音乐学方法,站在音乐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角度阐析他留人的音乐与文化。

结识他留人,应该追述到2006年7月。2006 年7月,笔者应邀参加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届(玉溪)年会暨聂耳音乐学术研讨会”,就是在这次的云南之行中,笔者前往丽江市东巴谷,在那里第一次邂逅了他留人,第一次见到了民间艺人蓝绍龙。在东巴谷生活的他留人只有寥寥几个,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接待前来这里旅游、观光的游客,向他们介绍神秘的他留人。在这个不大的院落里,进大门处便设有一间名为“青春棚”的房屋,屋内仅一床一柜;向里走,那是蓝绍龙老人的房间,他几乎终年都坐在那张炕床上,“拨弄”手中的乐器;院子的另一方,还有几个他留青年女子,她们负责做他留粑粑,供游客品尝,有时候她们拉起手来,在院内跳上几段他留打跳,既能自娱自乐也能供游客欣赏。院落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张十分显眼的宣传画,这里面主要记载了他留人难解的三大谜……就是这么个不大的院落,却到处充满了疑惑与新奇,笔者因他们的三大谜疑惑,为他们的青春棚觉新奇,于是,与他们相约,来年再到东巴谷,上他留山,共度粑粑节。他们欣然答应,于是,2007年8月1日,笔者如期而至。

一、他留人的生态环境与难解的三大谜

他留人现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六德傈僳族彝族自治乡的他留山上。云南省丽江市六德傈僳族彝族自治乡有8个行政村,其中他留人聚居地主要有3个行政村,分别是双河、云山、玉水,目前共有4700余人。他留人居住以炕床为主要特征,服饰多着火草衣①火草衣是他留人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服饰,质地柔软,其制作工序十分繁琐,一般一位女子一年最多只能做一件火草衣。火草是生长在他留山的一种植物,他留青年女子每年都要上山采集火草,将火草背面的白丝撕去,再将这些丝粘成线,将线与麻混合织成火草衣。,食物以他留米(红米、白米两种)和粑粑为主,他留人能喝(酒)善饮(油茶),酒是日常生活的必备品;每日清晨必饮茶,早晚用油茶下饭。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大部分人通汉话,使用汉文。1954年,国务院在对少数民族进行识别时,将他留人划归为彝族支系。然而,对他留人而言,他们并不赞同这种划分。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语言、习俗等都与彝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①如他们听不懂彝语,彝族人也听不懂他们说话;彝族崇拜火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过火把节,而他们只崇拜自己的祖先,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过粑粑节等。。也有学者指出,他留人与傈僳族更加接近,应为傈僳族支系。他留人与彝族、傈僳族都有相近的地方,他们居住在六德乡彝族傈僳族自治乡,似乎看起来与这两个民族都有关联,然而,又与这两个民族各有不同,自身特点鲜明。据笔者调查,大部分的他留人认为自己是汉族的后裔,部分人认为自身特点与任何民族都不相同,应该独立成为一个民族,还有少部分人认为应当归属为傈僳族支系,但几乎无人认同他留人属于彝族支系的观点,这是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在此暂且不作赘述。

多年来,他留人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而鲜为人知。至今,在民族学、民俗学以及历史学界,他留人仍然存在三大谜:

其一,祖籍来源之谜。据传说,他留人的祖先是明朝洪武调卫时从中原(湖南、山西、江西等地)来他留山设防的汉族男子,这些男子与当地土著民族相结合,衍生成今天的他留人,因此,他留人中素有“夷(彝)娘汉老子”之说,但这里的“彝”并不是指今天的彝族,而是代表土著民族。另一种说法他留人的祖先是金沙江上游的少数民族移民而来,至于何种说法准确,因时代的久远阻隔,似是而非,难以自圆其说,目前已无法考证。

其二,婚姻现状之谜。摩梭人是母系社会,汉族是父系社会。而他留人的婚姻却介于二者之间。一方面是明媒正娶的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形态;一方面是以青春棚为标志的、婚恋自由的形态。他留女子到了婚育年龄后,须住青春棚、“过七关”,尔后才有谈婚论嫁的资格。因此,他留人的婚姻究竟属于哪种形态,至今不能定论。

其三,他留坟林之谜。他留坟林中心地带坟茔共有6700余座,加上外围的大概有16000余座,其宏伟壮观的程度,足以与山东孔林相媲美。庞大的古墓群碑林雕刻精细、气势非凡,碑文中的汉文化与现实生活中他留人说他留语而写汉字的情况非常相似,很久以前的他留人是否正如他留人所言是汉人?这都有待考证。

二、青春棚里飞扬的小三弦

青春棚文化是他留人与其他各民族相比最具代表性、最与众不同的文化形式。青春棚即是他留女孩到了婚育年龄,父母便会在院子大门旁为女儿搭建一间房屋,目的是让女儿在棚内接待男朋友。屋内仅一床、一柜,男女谈情说爱主要是在床上。每当夜幕降临的晚上,都会有他留青年男子举着火把前来青春棚过夜,因此被浪漫地称为“睡着谈恋爱”。最初,这样的形式必须持续7个晚上(现今时间较灵活,不再硬性规定为7天),即要求7个不同的男子“串棚子”,因此,也有“过七关”之称。在此交流的过程中,男子拨动手中的小三弦,女子以口弦对答。这种器乐间的交流成为他留人极富浪漫气息的方式。因此,小三弦与口弦成为笔者走进他留人青春棚文化的最直接途径。

他留人十分热爱音乐,音乐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无论是从民间器乐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而言,还是从它的演奏技巧性上来看,民间器乐都可谓是他留人音乐最高水准的集中体现。总体而言,共有6种,分别为小三弦、口弦、唢呐、笛子、葫芦笙、木叶。其中小三弦是最具他留人特色的乐器,无论是从形制、演奏技巧还是文化特质上来说,他留小三弦都与其他民族的弦乐器有着较大的区别,被认为是他留人的象征性乐器。

(一)青春棚与小三弦

1.小三弦构造与演奏

小三弦是他留人最具特点的一种弹拨乐器,同时也是他留青年男女之间专门用来谈情说爱的乐器,多为男子演奏。它由琴筒、琴颈、琴头、扭子几个部分组成,一般是由民间艺人自己制作(现在会制作他留小三弦的艺人已屈指可数)。小三弦形制较小,全长为540毫米,琴筒长为80毫米,琴筒的正面用羊肚皮绷紧固定造成共鸣。三条弦均用马尾当弦,一弦用两根马尾,二弦用三根马尾,三弦用四根马尾,搓紧后,一头系扭上、一头牵于琴筒底部系弦处,定弦为C调或降B调的626。②刘志昌:《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云南卷——永胜县卷》(第一集民族器乐部分),昆明:永胜县文化局、文化馆编印,内部资料,1994年印刷,第95页。

小三弦的演奏技巧难度较高,但表现力极其丰富,讲究手与心的配合。尤其是它的滑音演奏,更是需要心领神会。一般为左手二指向下或向上滑音,三指起到打拍子的作用;右手一指按住琴杆,二指以弹(向下即为弹)、拨(向上即为拨)的演奏方式为主。此外,还有一种演奏技术,右手五指第一关节按住码子,这样会发出两个声音。小三弦并没有品,左手位置移动一点就会变音,有着一套细腻的调弦。因此,把握音高完全依靠长期养成的乐感。乐曲一般都是从四根的低音弦或两根的高音弦开始,最后一个音则落在低音弦上。

2.曲目举例

《蜜蜂过江》《蜜蜂扇翅》《欢乐调》是他留小三弦最具代表性的三支曲目,均表现了他留青年男女之间甜蜜的美好爱情。《蜜蜂过江》寓意他留青年男子化身蜜蜂,渴望跨越江河见到自己心爱的人;《蜜蜂扇翅》寓意他留青年男子化身蜜蜂跨越江河后,见到心爱的人高兴得扇动翅膀,情不能止;《欢乐调》则模拟了青年男女见面后喜悦的场面。总体而言,这三首乐曲曲风缠绵、抒情,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用他留小三弦演奏出来的滑音即形象生动的模拟了蜜蜂过江、扇翅时的声响,听后使人觉得蜜蜂耳边嗡嗡盘旋,可谓声声入耳,余音绕梁三日。

3.艺人简介

蓝绍龙(民族姓名:个巴):他留人,男,1943年出生,农民,六德乡双河村人。蓝绍龙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从小酷爱民族器乐,从10岁开始,便自学他留乐器,精通所有的他留乐器。之所以将蓝绍龙老人放在小三弦这里介绍,是因为他最以弹奏小三弦见长,他精湛的技术,娴熟的小三弦滑音演奏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境界。所演奏的《蜜蜂过江》《蜜蜂扇翅》等曲目也已被多家电视台采录,乐谱被整理、收集于《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永胜县卷》中。2002年,他被云南省评为著名民间艺人,在他留人中,获此殊荣的也仅此一位。因此,他已被作为他留人音乐的代表,被认为是他留人音乐中最具话语权的人。

4.小三弦的用途

小三弦在他留人乐器中的象征性地位除了它高超、娴熟的演奏技巧打动人以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一个,即它的用途与使用地点。它只用于男女之间的谈情说爱,是青年男女之间表达爱情的最好方式。使用地点仅限于青春棚,在棚里,男子轻轻拨动手中的小三弦,浓浓的爱意便从心间流出,被美誉为“会说话的乐器”。

(二)青春棚与口弦

口弦是一种较常见的世界性民间簧振体鸣乐器,组合形式及材质较多样。对于他留人而言,他们使用的口弦是白铜质地的三片口弦。“口弦借助人的口腔和舌位的变化来弹奏乐曲,其发音微弱,多在幽静场合,抒发内心情感,通常用于谈情说爱的活动中。”①中共永胜县委宣传部:《神秘的他留人》,昆明:云南新闻图片社印刷厂,内部资料,2002年印刷,第20页。因此,口弦曲调多在青春棚里,用于传达爱意时演奏,多由他留青年女子吹奏,同小三弦一样,成为他留男女之间彼此诉说衷肠、表达爱慕之情的首选乐器。曲目如蓝绍龙独奏《山寨的夜晚》,表现出夜晚山寨的宁静与悠然。

(三)祭祀器乐唢呐

他留人对唢呐的使用十分严肃,只在丧葬时使用,其余时间和地点不能吹奏。因此,在他留人中唢呐被定位为“祭祀乐器”。一般家里老人去世后,便专门请人来家里为其吹奏。一般家庭请一人,即一支唢呐,但对于条件较好的家庭来说,有时请两人即两支唢呐吹奏。两支唢呐并无高低声部之分,只是增加音量。在整个丧葬仪式中,唢呐吹奏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整个丧葬仪式始终,笔者实地调查得知其大致分为以下8个阶段:

1.吹唢呐人员在进入办丧事人家大门时要吹奏一小段琐呐,意为告知街坊邻里家里有老人过世。

2.《上祭调》是为死者家人祭奠死者时吹奏的,主要表示哀悼。

3.死者在家放置2天或3天或5天(最长为5天),若有人来祭奠时,便吹奏《哭情调》,表示悼念。

4.吃饭时,家人先给死者献饭,然后自己再吃饭,这时吹奏《吃饭调》,寓意死者并没有远离,和家人一起进餐。

5.《半夜寒鸡》是一段相当伤感、凄凉的乐曲。由于几日以来,白天黑夜大家都在闹丧,半夜人都困了,睡着了,但这时唢呐响起,吹奏《半夜寒鸡》,意在告诉活着的人先不要睡觉了,死者还未送出,要为死者好好的守灵。

6.《离别调》,即出殡前的晚上12点之前吹奏,死者子女与死者一块吃离别饭,意为分别。

7.《过山调》(民间称谓《细就黄》),这里的“山”即阴阳分割线。明天就要将死者送上山了,今晚12点以后便举行一个仪式,先送魂,天亮后再将死者入棺送上山。《过山调》曲调哀婉、凄凉,主要内容为亲人啊,山高、路黑,你离开人世的路上一路走好,不要牵挂。

8.棺材下葬时吹奏《下世调》,意在祝愿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安康。唢呐在他留人中使用是很严肃的,在这看似繁杂的过程中,体现着他留人对自己长辈的孝敬,对祖先的尊重。

(四)打跳的葫芦笙与笛子

在一年一度的粑粑节打跳中,葫芦笙和笛子是最常用的乐器,起着带领民众打跳的作用。他留人没有宗教信仰,只崇拜自己的祖先,他留人一年一度的粑粑节充分的表达了他们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并且虔诚请求祖先保佑他们来年风调雨顺。粑粑节一般分为两个过程:第一,祭祖。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场合,每家每户手捧粑粑,在经过“净身”后,将粑粑献至祖先灵位。第二,打跳。这是一个共同欢娱的场合。大家在葫芦笙、笛子声的带领下,尽情舞蹈、歌唱。每年的曲目除固定的几首以外,还可以增加新曲目。在他留人的粑粑节中,葫芦笙和笛子犹如前奏曲一般,把人们带进了他留人的粑粑节。

葫芦笙,以葫芦作为共鸣体,上插5根以蜡固定的长短不一的单孔笙管,笙管下面嵌铜制簧片,葫芦底部正中没有按孔,低音芦管上部再装一小型葫芦,为另一个共鸣体。①中共永胜县委宣传部:《神秘的他留人》,昆明:云南新闻图片社印刷厂,内部资料,2002年印刷,第21页。葫芦笙被认为是舞蹈乐器,用途最广,用于包括婚丧嫁娶和节庆假日的几乎所有场合。打跳时,有葫芦笙、笛子各自单独吹奏的,也有笛子、葫芦笙同时吹奏的(不分高低声部)。笛子对于他留人而言,有两个用途:一是舞蹈乐器,打跳时吹奏,带领大家统一舞步;二是作为抒情性乐器单独吹奏,在山上、野外自娱自乐或传递感情时使用。

(五)随心所欲的木叶演奏

木叶演奏即是用树叶吹奏,依靠嘴唇的颤动带动树叶发音。在他留人中,能信手拈来一片树叶随意吹上一段旋律的人不在少数。多为在山上、田间放牧时,为了调解心情或与山上的人交流时使用。吹奏的曲子也非常随意,多为单乐句。木叶演奏既反映出他留人随心所欲般的性情,又能体现出他留人丰富、浪漫的爱情气质和他们渴望自由、尊重自由的文化理念。

综上可见,他留人的器乐演奏十分丰富,所体现出的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看,具有两大特点:其一,他留人器乐演奏以吹奏乐器为主、弹拨乐器为辅。曲目多以单旋律为主,反复性较强;其二,以器乐独奏为主,合奏较少。没有乐器组合,也并无高低声部之分,但他留人的器乐演奏讲究以器乐对器乐,注重器乐之间的交流。

笔者认为,民间器乐体现了他留人最独特的婚姻制度——青春棚文化。青春棚文化是他留人独树一帜的文化特征,他们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而男弹小三弦、女吹口弦的音乐形式则直接体现了这种自由恋爱的婚姻观念。在整个他留人音乐中,小三弦与口弦最富爱情的浪漫气息,它们如同一根绳索系起了他留青年男女彼此的心意,也如同一根绳索系上了他留民间器乐与青春棚文化的联系,这是他留人音乐对他留文化的第一种表现形式。

三、透过民间打跳看他留人粑粑节

他留人一年一度的粑粑节即祭祖节,是他留人重大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地点在他留山。流程大致如下:第一,由铎细颂经,颂经同时,杀猪——表示净身的意思;第二,杀鸡——目的求发财、财运好;第三,每家每户手捧粑粑经过净身之门,向祖先供献粑粑,这时铎细、头人等开始跳《迎春舞》;第四,杀羊(有些较为隆重的场合杀牛),铎细这时在粑粑上沾羊血,然后打跳正式开始。这是一个十分繁琐的祭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打跳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尤其《龙摆舞》,是他留人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因此,这些民间打跳含有仪式音乐的成分。透过粑粑节中不同的打跳,可以窥视到他留人的信仰、观念以及粑粑节的文化。

具体而言,他留人的舞步大致有以下几种:慢调、蛮调(分快、慢两种形式)、单门合脚、双门合脚、三门合脚。在不同的歌舞中,可以使用以上不同的舞步,打跳过程中,舞步必须跟着器乐声走,因此,器乐演奏与舞蹈总是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期间有时会演唱《啊嗨油调》(多在慢跳时演唱)。笔者以2007年粑粑节的三支最具代表性的歌舞为例阐述打跳与祭祖节的关系。

(一)龙摆舞

龙摆舞是每年他留人粑粑节必跳的舞蹈之一,也是他留人粑粑节打跳中最具特色、最具宏伟气势、最能体现他留人思想的一支舞蹈,特别适合在节庆、聚会等场合表演,参与人数较多。在他留人的观念里,“龙”代表着两重含义。一是水。他留山附近有一个岩洞,据当地人讲,洞里有一条龙,过去他留人的饮用水全是依靠这个龙供给的,因此,他们渴望龙洞水源源不断的流出,滋润他留山。二是代表风调雨顺。龙摆舞舞步缓慢,人与人之间胳膊紧挽,有卷龙(或称裹龙)、散龙等环节,其中卷龙的过程,最为壮观,数百人甚至上千人手拉手、胳臂相扣成为一排,由龙头带领,列成长队一圈圈裹住,最终缠成一个层层相叠的圆圈,继而再由龙头突然长啸一声,冲出圆圈,带领大家迅速散成一排。俯视看,此过程气势磅礴、扣人心弦,舞蹈人群宛如一条巨龙穿梭在他留山上,充分展示出他留人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的豪迈气概。透过龙摆舞,可以理解到他留人为什么那么的崇拜祖先,而坟林又是为何如此整齐划一。这源自他们对祖先的依赖、源自他们团结一心的决心。

(二)迎春舞

迎春舞在他留人中的特殊地位在于它的特殊使用规定。在以下三种场合中,民众必须先跳迎春舞,方可开始其他打跳活动:其一,粑粑节中,祭祖杀羊或杀牛时,铎细、头人(古代称谓,即最高领导人)都必须先跳迎春舞,然后民众才可以开始打跳;其二,他留人结婚时,要举行盛大、热闹的篝火打跳,这时,人们从中堂里出来,也必须先跳迎春舞,而后才可以开始篝火打跳;其三,节庆日如春节时,他留人进行打跳也必须先跳迎春舞方可以开始其他舞蹈。迎春舞共三个乐句,三乐句为一段落重复。以葫芦笙伴奏居多,葫芦笙吹奏一句,舞步变化一句,二者吻合。

(三)炕床舞

炕床舞是他留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习俗新创作的一支舞蹈。它跳的舞步为慢调。炕床舞最有特点的即是数十人甚至数百人围成四个圆圈,边舞边唱,边跳边乐。这支舞蹈主要反映了他留人的炕床文化和生活,歌词主要内容是:老辈人说了祖祖代代都要在炕床上做饭吃,最上面坐的是最老一辈的人,左边坐父母,右边坐亲戚,站在炕床边的是儿女们,他们做饭、斟茶等。

综上所述,他留人的打跳丰富多样,表现力较强。笔者将其总结为5个特点:第一,他留人打跳的音乐与其他民族相比,节奏较慢,旋律较舒缓。第二,舞步以慢跳为主,身体动作幅度不大。笛子伴奏多以两乐句为一基本单位反复,葫芦笙则多以四乐句反复。第三,乐器以葫芦笙、笛子为主,有时二者兼用,有时选其一,分别有一句、二句、四句、六句为一段落反复。舞步紧跟乐器演奏,可谓一乐句一步伐,配合默契。第四,打跳过程中,偶有演唱,多以《啊嗨油调》为主,但演唱部分非常自由,曲调冗长舒缓,很难和舞步、器乐合拍。第五,打跳的内容多与他留人的生活(如节庆、喜事时的《迎春舞》,新编的《炕床舞》)、爱情(如由他留青年男女合跳的《青年舞》)、劳动(如《打豆腐调》《打帘枷》《薅锄调》等舞蹈)、崇拜(如《龙摆舞》)有密切关系。

在笔者看来,打跳是粑粑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留人音乐中唯一包含有仪式信仰成分的音乐,虽然打跳的整体形式是欢娱的、兴奋的,但打跳内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却是严肃的、久远的。这种对祖先至高无上的崇拜以及严肃的礼仪最后都溶解在整个族群欢快的打跳声中,这是一种鲜明的、有趣的对比,却也是他留音乐对文化的第二种表现形式。

四、他留人的民间歌曲

他留人能歌善舞,民间歌曲又是他留人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曲调有《高山调》《啊嗨油调》《啊月夜》《啊树秋》《铎细调》等。其中,《啊嗨油调》是使用最频繁的曲调。但最奇特的曲调应该说是《啊树秋》,因为这种曲调反映出他留人的一种思想观念:在他留人看来,人的生与死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因此,在上坟那天,被祭祀者的家人一大早就要背上锅灶、食用物品等,在被祭祀者的墓地与被祭祀者生活一天,祭祀中,由被祭祀者的子女、朋友等轮流哭唱《啊树秋》,表达对死者的哀悼。歌词内容不同,但曲调较单一,凄凉伤感,听后使人肝肠欲断,情不自禁潸然泪下。民间歌曲在他留人中普及性最高,行走在他留山上,几乎随处可以听到他留男女的对唱或自娱自乐的独唱,但由于时代的发展,他留民间歌曲中的许多曲调也正处在濒临消失的境地。

(一)高山调

《高山调》是他留青年男女在野外、山间表达和交流感情时演唱的一支曲调,以男女对唱的形式为主。《高山调》是他留人民间歌曲中少见的高亢歌曲,曲调较高,两个乐句为一段落,如此反复,歌词内容多以彼此诉说爱意为主。

(二)啊嗨油调

《啊嗨油调》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在打跳等欢乐场合使用。此时多为慢调舞步,大家欢娱、高兴时即兴演唱的曲目,多用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如《四季歌》(歌词内容即是讲述一年12个月里发生的不同事情)。歌词如下:

正月里(里哪嘿)正月里,喜气逢门迎新春。

二月里(里哪嘿)二月里,百花迎春忙备耕。

三月里(里哪嘿)三月里,布谷催春秧苗节。

四月里(里哪嘿)四月里,杨柳成荫栽秧忙。

五月里(里哪嘿)五月里,秧苗青青忙中耕。

六月里(里哪嘿)六月里,欢度小年粑粑节。

七月里(里哪嘿)七月里,快织麻布赶火草。

八月里(里哪嘿)八月里,中秋月圆人团聚。

九月里(里哪嘿)九月里,丰收在望三秋忙。

十月里(里哪嘿)十月里,谷子满仓梨满筐。

冬月里(里哪嘿)冬月里,个个爱国送公粮。

腊月里(里哪嘿)腊月里,五谷丰登过佳节。①简良开:《神秘的他留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页。

此曲在他留人中广为流传,曲调为上、下乐句,但歌词内容十分丰富。

2.作为情歌,男女对唱时使用。歌词很随意,即兴。以双河二村陈以秀演唱曲《散心调》为例,曲调为《啊嗨油调》,但歌词即兴。歌词如下:

好吃不过青脆梨,好玩不过亲姊妹。

月亮团圆十四五,姊妹团圆今晚上。

你姊妹来路远,来到花园花要开。

有了好曲你不唱,留给哪个好心人。

姊妹有曲不唱没关系,我俩姊妹慢商量。

此曲特点:共10句唱词。每两句为一个基本单位,表达的含义即是邀请对方与之对歌;曲调也是一上一下为一基本单位,从上句到下句的旋律线条形成拱形,如此重复5遍。

《啊嗨油调》除了上述两种演唱形式,还可以在喝酒、吃饭时使用,目的也是为了自娱自乐(但事实上现在他留人生活中很少有人这样做)。《啊嗨油调》是他留人使用最多的一支曲调,几乎人人都能唱上一两句。它的曲调统一,歌词即兴性很强,内容较多样、丰富。然而,在打跳中,也正是由于《啊嗨油调》的即兴性,使得演唱有时无法和舞步、乐器伴奏相融合,很难统一,听起来较为散乱。由于在打跳过程中,舞步是要跟着器乐声走的,但大家众和的声音有时过大而掩盖了乐器声响,所以有时在短暂的一两个小节内,舞步有些混乱。这种情况在打跳过程中经常碰到,也成了他留人音乐中一个小小的缺憾。

(三)啊月夜

《啊月夜》也可以称为酒歌。多在喝酒、吃饭时兴致起时演唱,多在节庆中使用。曲调和歌词一般都是固定的。有些类似于说唱性质。目前已经很少有人会演唱,即便是会唱的也只有70岁以上的老人,《啊月夜》濒临消失。

(四)啊树秋

《啊树秋》这种曲调是在上坟时演唱的,有些类似于汉族所说的《哭丧调》。在上坟期间,过世老人的子女跪在老人的墓前,一边祭拜一边唱,唱的内容大致如下:亲戚朋友今天一大早都赶来看您,他们带来了饵块粑粑(大米做)、酒、米、盐、油、糍粑(糯米制作,12层即代表一年的12个月,13层即代表闰年的13个月)等,大家都很早起来准备,赶了很远的路来到这里等。子女唱完后,再由亲戚朋友来唱。亲戚朋友也是跪在老人墓前,一边祭拜一边唱,所唱的内容大致如下:您的儿女们都很孝顺,他们非常辛劳,为你准备一切等。中心意思即夸赞逝者的儿女。这种曲调旋律较简单,多为一句旋律,填上不同的词不断的反复。中间夹杂一些哭泣、喘气的声音,类似叙事性说唱。这种说唱时间不等,有时持续一个小时以上,有时半小时,哭唱的同时,其余的亲属各忙各的,待中午时,饭菜做好,停止哭唱,先给已故老人敬献酒、饭,然后大家团坐在一起吃饭。

(五)铎细调

铎细是他留人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有些类似于纳西族的东巴老人,主要负责诵经。《铎细调》是在老人刚刚去世后,请他留人的铎细用他留语来为老人念经。内容庞大,多为讲述他留人的历史、发生的故事等。据说,铎细要唱完完整的一段,需要3天3夜的时间。目前,在他留人中会唱的只剩3人。《铎细调》也正处于濒临消失的境况。

综上可见,他留人的民间歌曲具备以下几大特点:第一,曲调比较单一,重复性强,但所唱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的结构甚至十分庞大,以反映他留人生活、习俗、爱情等状况的居多。第二,每一个曲调都有其固定的演唱场合,与实际生活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实用功能较强。第三,曲调高亢的少、低沉的多,很多都类似于说话。

民间歌曲与文化的联系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他们对死去老人祭奠时演唱的《啊树秋》,唱出了他留人对待生与死的态度,也体现出他们的“生死无别”的思想观念。这是他留音乐对文化的第三种表现形式。

五、结语

经过这次山乡采风,笔者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笔者虽然对他留人之谜也未解开,对他留人的了解也仅限于皮毛,但他留情结却在笔者脑海里挥之不去。他留人虽然为数不多,但他留人身上体现出许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弘扬:他们敬重祖先、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心胸开阔、仁爱助人、和睦相处,身在他留山,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心旷神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尤其是他留人的音乐,如此悦耳、如此迷人、如此张扬,听后使人回味无穷。更值得惊喜的是,他留音乐与文化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透过不同的音乐形式可以窥视到他留人不同的文化背景,他留文化似乎正在被他留人用器乐、舞蹈、歌声全方位的诠释着。

他留山,一座宏伟而又神奇的山。在历史上,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大驿站,这里有饱经沧桑的古城堡遗址,这里有祖先们留下来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万座坟林,这里有冲破世俗眼光的青春棚文化,也是在这里,他留山孕育了他留人大山一样的性格,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他留人,他留人又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作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和音乐。尽管有些文化和音乐还有待于我们去总结、去挖掘,但现有的他留文化和音乐所散发出的泥土芳香已足以令我们陶醉。他留文化来自于他留人的生活,他留音乐又充分张扬着他留文化的每一个细胞中,他留文化与音乐的兼容和互补,构成了他留人精神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简良开.神秘的他留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周德才.他留语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

[3]王华新,周荣新.丽江青春棚——彝族他留人婚姻习俗[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

张璐,女,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讲师。

猜你喜欢

三弦留人曲调
爷爷的三弦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引才难留人难 西部高校如何突围
布谷鸟
点把点的他留人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因病施治化解医院“留人难”
朝鲜音乐历史上的三弦与三竹
县级医院怎样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