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实施与思考*
2016-03-18杨述斌贺文德
杨述斌 贺文德
(武汉工程大学 电气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电气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实施与思考*
杨述斌 贺文德
(武汉工程大学 电气信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专业培养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培养方案修订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重大影响。文章结合我院在电气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中的做法与思考,对修订过程的五个阶段的具体做法和要注意的问题做了重点分析与讨论,为其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定和优化提供参考。
人才培养;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专业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1]。具体规定了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标准细化、课程体系与结构、培养标准实现矩阵(教学进程表)、教学方法、所需教学条件以及评价建议等[2],是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的根本依据。故而,高等学校都重视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尤其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来说,由于技术更新更快,更有必要及时修订培养方案。
一、培养方案修订过程
我院在专业培养方案的修定中除遵循《武汉工程大学关于修订2015年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中的修订原则外,同时努力遵循“找准适合本院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注重人才培养的行业背景,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等原则[2]。实施的修订过程形成一个闭环的修订过程[3],由培养目标-学校标准-知识能力素质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标准实现矩阵-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培养目标的闭环工作方式完成修订,以保障方案修订的合理实用。
二、在修订实施中的具体做法
根据修订过程,我院在在具体操作中按照学习调研、培养标准细化、方案论证、反馈修正、上交审核五个阶段组织具体的方案修订实施。
(一)学习调研阶段
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力图最终达到的标准,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总目标,是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师资配备、条件保障建设等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标准,是成功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我院在此过程中主要进行了相关文件的学习、行业调研及网络查询、高校相同相近专业调研、在校生、校友调研与教师的充分讨论等四个方面工作,通过四个方面工作,充分理解国家学校教育教学方针、政策,专业标准的原则意见,了解国内外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兄弟院校的做法、方法及各类人员对于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规范定位准确,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培养规格上给出具体标准。
(二)培养标准细化阶段
1.课程体系的设计
制定可以完成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切实将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细化落实到各门课程和课内外、校内外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要素在每个培养环节中的有机融合[3,4]。根据教学目标、性质和内容,设计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依据专业知识体系确定对应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与系列进阶专业课程、专业理论基础与系列进阶专业课程、专业核心技术与系列进阶专业课程等,以此即可较好构建课程体系。具体设计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注重每一门课或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系统作用;(2)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联系是以课程为纽带,要注意从学科与专业建设角度,分析本院学科特色来设计带有个性特色的课程体系;(3)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对于我们工科专业更要注意实践教学,也就是在保障基本的理论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情况下,加大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4)内外的课程设置要协同;(5)注意设计要满足专业工程认证的需求,对于各类课程平台的比例要满足专业工程认证的要求。
2.教学内容确定与更新
明确每门课程或其他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合理确定和更新其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理顺先行后续关系,通过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的分析,缩减重复讲授内容,科学制定教学大纲,构建紧密衔接、融会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保障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新颖性以及整体上的无重复性[5]。同时,在课内教学时间不能保障所有教学内容皆可讲授的情况下,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保障能力、素质培养的优先性和完整性[6]。
3.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进度表的确定)
教学进程表的编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将课程、地点、时间、人员、教学资源等大量错综交叉的教学信息进行排列组合,通过这种复杂排列组合,使各要素之间达到一种最优化的状态。教学进程的安排要在充分考虑课程体系中各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先行后续关系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全方位考虑教学资源,追求最大使用效益,合理设置学期及学季的安排,各教学环节学时、学分、学期、学季分布要科学合理、均衡有序。
(三)方案论证阶段
培养方案论证要完成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规格)的审定,是方案修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1)培养目标和标准的论证。论证目标是否准确合理,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等;(2)课程体系的论证。论证能否体现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要求及趋势,专业主要课程是否得到保证,课程、学时、学分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符合教育教学和认知规律等;(3)教学进程的论证。论证进程表是否合理,教学环节和课程的前后顺序是否合理,每个学期(学季)是否均衡,是否利于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等;(4)专业实践环节的论证。论证能否体现培养目标,是否有利于加强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5)培养方案实施保障条件的论证。论证师资力量的配备是否合格,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教科研水平状况分析等。
(四)反馈修正阶段
根据论证阶段中的问题和建议,经过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修正培养方案,确定培养方案。
(五)上交审核阶段
把学院确定的培养方案上交学校,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审核。
三、结束语
在培养方案修订中本着“责任、继承与创新、前瞻与务实”的方针进行工作,即以高度的责任感修订培养方案,对学生、学院、学校和高等教育负责;既要注重办学以来历史积淀,继承好的方面,也要改革创新,引入在发展变化中的新内容和新方法,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修订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也要以学院现实为基础,设计可以真正保质保量、便于实施的培养方案。
[1]金恩淑.电气信息学科专业调整及培养方案的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2(10):107.
[2]叶鸿蔚,张薇,隋怀宁,等.本科教学改革案例河海大学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75.
[3]白鹏飞.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1):45-47.
[4]胡晓,秦剑,刘外喜.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的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探讨——借鉴麻省理工学院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94-195.
[5]孙晶,范九伦,杨武军.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5(5):59-64.
[6]张丽萍,刘东升,林民.“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6(3):61-64.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is a normative document to guid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ining goals of universities and revision to training program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Combined with our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raining program revision in electrical information specialty,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five stages and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the practical revision process.It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revision and optimization.
talent training;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curriculum system
C961
A
2096-000X(2016)20-0213-02
湖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资助(编号:2014301)
杨述斌(1971-),男,湖北襄阳人,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信号处理与多媒体通信的教学与科研及教学管理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