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和实践
——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2016-03-18

高教学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电子设计理工学院竞赛

徐 健

(常熟理工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和实践
——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

徐 健

(常熟理工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文章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建立意义、政策支撑、管理模式、功能设置和依托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进行的人才培养的主要机制,形成了有效的创新实验室管理和培养模式,有效引导大学生实现了能力提升,取得了较好的创新建设效果。

高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培养机制

一、概述

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发展中的生力军,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自升本以来,以“注重学理,亲近业界”为办学理念,以“地方应用型品牌大学”为建设目标,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理工科人才,迎来了学校的快速发展期。学校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动手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文化和人才培养机制。文章结合本校创新实验室机制,实施方案和措施,实践经验等方面,阐述和探讨相关问题。

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设置机制

(一)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设置的主要意义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是为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设立的开放性实践场所。创新实验室以电子信息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开放式运行”管理模式,使学生享有充分的个性和能力发展空间,获得突出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电子设计和应用能力。其设置的主要意义在于:

1.创新实验室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必要和有益补充随着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交叉融合,各种新概念、新思维、新观念不断涌现,传统的课堂或者平台实验室在开展创新项目训练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能适应这样新形势,为学生提供开拓视界,提高综合能力搭建良好集训平台,其设立是对常规教学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2.创新实验室是增进学生真实能力,构建师生深入交流的有益平台

开放性的创新实验室不受传统教学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学生带着兴趣与热情参与创新项目和竞赛实践,可以真正做到“实践出真知”的效果。教师在参与学生项目的指导过程中,和学生的交流也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最大程度的拓展,也非常有益于教师在学生项目实践中获得反哺课堂教学的实际资源。

3.创新实验室促进产生优质技术团队

创新实验室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参与创新项目等活动,使得具有创新意识和拥有共同兴趣的同学有了团队合作,相互促进的机会,形成浓厚的学科技术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参与的同学不但获得技术上的增长,而且得到团队合作的锻炼,促进产生优质技术团队。

(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功能设置

在创新实验室在功能上要为参加创新项目、科技竞赛的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因而在实验室配置上需要具备统一规划的硬件设施、开放性管理方案和承担技术培训的功能。

硬件设施上需满足主要学科竞赛和实践创新项目训练的需求,配备电子设计与制作场所、智能车竞赛场地和机器人竞赛场地等。设置学生工作办公桌,备以电源、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为主的常规设备台套,包括万用表、焊接台、简易机械加工装置等,另结合高频实验室、高级电子测量和射频微波实验室建设,配有可供师生教学科研和竞赛用的射频信号源、频谱分析仪、高精度数字万用表等仪器仪表,可在中高端电子设计与制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导教学改革和方向。

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开放性管理机制

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平台是创新工作的基石,而开放性的管理方案则为创新实验室的功能发挥提供了重要的运行支持。一般的,创新实验室都配以专门的管理和指导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人数在2~3人,形成“学校统筹、学院负责;开放管理、师生参与”的管理格局。

(一)学校统筹、学院负责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领导,在政策上有重点支持和保障。为建设好创新实验室,打造创新实验室平台资源,先后修订了各类学科竞赛政策文件,包括《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认定库》,推动《常熟理工学院学科竞赛“一院一品牌”项目》建设。为指导教师和参与竞赛的学生提供利益保障在实验室实际管理上,各个学院因地制宜,采用相对灵活的管理方式。依托创新平台,物电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中心(创新中心),设置相应责任岗位,逐渐构建起了“333”创新实践体系[1],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构建既有交叉互补又有共享融通的三类创新实践平台,承载学科竞赛训练、科技项目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任务。建立“项目+竞赛+创业”三合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内容任务化,以创新项目训练为手段,以科技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创业实践为目标,使得学习者沿着“支架”逐步攀升。设置“院级+校级+省和国家级”递进式层次化三级创新实践台阶,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项目的激励引领和示范辐射作用、校级项目的承上启下和放大推动作用、以及院级项目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2)开放管理,师生参与

创新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主导管理,二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师生共同参与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

依托创新实验室成立的“创新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负责日常管理、竞赛组织、技术培训、创新实践、创业计划等创新实践工作。另外根据教师特长在全院范围内选聘指导教师,由创新实验室主任负责指导教师召集和调配。

创新中心配备学生管理员2名,并且将参与创新的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学生管理员主要协助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分别在人员信息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日常安全管理、元器件管理、竞赛项目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通过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导的开放式管理模式,统筹实验室资源,实现实验室管理的师生共同参与管理方式,形成良好的实验室氛围,最终实现实验室的高效运作。

四、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学生培养机制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可以分为新生招募和选拔、成员技能培训、竞赛和创新训练等过程,贯穿创新训练能力训练的全过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也承担学校的相关校内竞赛的组织和承办,进一步扩大学生受益面。

(一)多渠道新生招募和选拔

新生招募(招新)既是吸纳和培养新成员[2],也是创新实验室注入活力,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招新活动分为集中招募和日常招募两种。集中招募主要针对一年级新生,每年10~11月份启动新生招募宣传和选拔。一年级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因而招新主要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品性态度、可塑性、专业兴趣等因素。通过考试、面试和过程观察等不同方式最终确认招收人数。

日常招募主要针对二年级以上的高年级学生,是对新生招募的一种有益补充。往往很多学生经过一段专业学习,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情况下有自发的进入创新实验室学习锻炼的意愿,针对这部分学生也将吸收纳入创新实验室。另外,也通过教师推荐,科技活动等发现吸纳优秀学生进入创新实验室,多渠道相对灵活的进行人员选拔。

(2)成员培养机制

成员培养注重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对新成员的培养注重自学能力、编程语言、基础硬件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训练由指导教师统筹安排,通过集中授课,分组讨论等形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稳步推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操作中,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进度安排。[2]

另一方面注重老成员和新成员之间的传帮带作用,教师统筹指导,通过高年级同学带低年级同学,不仅实现技术的传承,也培养了实验室良好的同学感情[3],有利于促进实验室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室氛围。

对于达到一定能力的同学,进入项目训练和学科竞赛预备名单,进行专题训练。主要的学科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机器人大赛、创新创业竞赛、物理实验创新竞赛、“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等。专题创新训练根据学科竞赛或者实践项目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通过梳理学科知识结构,突出重点和主线,并根据总体目标组织知识结构内容及训练任务。

(三)积极开展校内创新创业竞赛,扩大创新活动受益面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承担校内竞赛活动,积极扩大创新实验室的覆盖效益,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校内竞赛包括校内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创业大赛等多个项目。校内竞赛开展也为学生参加高级别竞赛做好铺垫。

校内竞赛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校企合作,已经连续多年和“研华科技”等多家公司共同参与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等竞赛项目。通过与企业界工程师交流,学上进一步了解最新的业界动态,扩展学生视野。

五、建设成效

通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断改进,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以点带面,有效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形成了以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氛围。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已经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一等奖、Robocup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在内的全国性竞赛奖项90多项,省部级奖项100多项,取得较好的建设成效。

[1]钱斌,徐健,韩志达,等.全程化立体式“333”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4,31(7):137-14 0.

[2]吴正阳,徐健,钱斌,等.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建设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5(4):8-10.

[3]顾涵,潘启勇,徐健,等.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5,26(3):65-67.

[4]黄舒,周建忠,刘会霞,等.工科大学生综合与创新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13-14.

[5]韩志达.依托科研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和思考[J].考试周刊,2014(70):149-150.

Tak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stablishment significance,policy support,management modes and function settings of students' innovation lab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relying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laboratory.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mode of the innovation laboratory is formed,which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and help obtain good construction effect.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laboratory;training mechanism

C961

A

2096-000X(2016)20-0208-02

常熟理工学院教改项目(编号:jxnh2014061);常熟理工学院教改项目(编号:jxnh2015042);常熟理工学院教改项目(编号:CITJGGN201129)。

徐健(1981-),男,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

猜你喜欢

电子设计理工学院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江苏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理工学院简介
基于Multisim仿真软件的三人表决器电子设计制作——以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
对EDA技术在现代电子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任意门
降压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2016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