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习支教看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2016-03-18张军香
张军香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从实习支教看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张军香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实习支教要适应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实施,这对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支教生提出了新要求,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必须加大力度。本文从实习支教出发,探讨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对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之要求,提出了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师范院校;支教实习;语文新课标;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实习支教是一种有效的师范生培养模式,也是对传统教育实习的重大变革,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效益。支教让大学生从校园走向农村,既是对他们所学专业知识及实际教学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演练和检验,也是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支教的中心是教学,支教如何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学,大学教学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师范院校中文系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其课程设置与教学要适应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本文主要就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背景下语文基础教育改革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标”(2011年版)的实施和修订对语文教师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课标”指明语文课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要“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都强调了汉语言文字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现代汉语作为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是以传授系统的现代汉语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现代汉语理论素养和运用能力,以适应将来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需求。所以,现代汉语教学应通过实习支教所反映出的问题,结合语文教育对语言文字的教学需求,根据“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培养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
一、实习支教凸显出现代汉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标”对每个学段的目标又有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与语文教师对现代汉语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有关,也与大学的现代汉语教学相关。经过实习支教,学生们普遍认识了现代汉语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也明确了学习现代汉语的重要性,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仍与实践相脱节。这反映了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一)教师对语文基础教育关注不够,对语文“新课标”认识不足
目前,有不少大学教师对语文教改并不关注,认为这是中小学教师的事情,对“新课标”的内容不甚了解,对中文专业课与语文课的关系认识不清,大学教学脱离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现代汉语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只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具备的语言知识和素养与对合格语文教师的需求有一定距离。
(二)师范教育注重学术性而忽视师范性
近些年,师范院校偏重科研而淡化教学,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学术研究上,对教学要求降低,忽视了师范教育的特性。人们对现代汉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游离于培养现代语文教师还是培养与语言文字沾边的通才之间,教师对教材选用及教学内容处理上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研究性,而偏离实际需求;教学方式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已适应新课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生们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灌输,再加上知识老化、信息量不足,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评价“重知轻能”,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实际应用能力相差甚远,学生在支教中缺少了应对和摆脱语文教学困境的能力。
(三)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差,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近几年,大学生整体语言素质逐年下降,语言运用能力不容乐观。现代汉语课让学生们对汉语母语知识有了系统而完整的认识,若缺乏对其能力培养,就难以提高其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胜任中小学语文教学。比如,实习支教时,不少学生不会讲正确的普通话和书写规范汉字,口语及书面语表达随意,乱用词语、生造词语现象明显。支教生自身素质不高,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可想而知。这说明,大学生尽管掌握了现代汉语的一些基本理论,但其语言运用能力却亟待提高。
二、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为了适应语文新课改,为了保证实习支教的质量及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现代汉语教学应该加大改革力度,顺利实现师范院校教学与语文基础教育的衔接。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关注语文基础教育改革
毋庸置疑,现代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天然契合点,大学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面向中小学语文教育,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应用为目的、以适应于中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在进行教学和研究时,教师要紧密结合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需要,必要时深入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查,积极参与语文新课改,展开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相关课题研究,发挥高校教师在基础语文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想解决支教存在的问题,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现代汉语教学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例如:讲到缩略语,教师让学生对流行语“颜值、然并卵”等进行分析,探讨缩略语的规范问题,培养学生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切合实际,突出实用性
我们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置与安排,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首先,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及能力的差异。教师要结合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习特点,处理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两门课程的关系,比如,两门课语音部分的理论知识完全相同,语音的性质浅显易懂,适宜在现代汉语中掌握;音位理论、国际音标等问题有一定难度,可放在语言学概论中讲解。其次,教学内容要关照学生的语言生活。90后大学生是使用社会流行语的主要群体。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用理论只是去分析这些语言现象,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到“现代汉语构词方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阐释当年流行词语构成原因,课堂讲解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外,教学内容要符合支教及教师职业需求。我们要根据语文基础教育的需求,对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比如,小学语文的拼音知识与现代汉语的拼音知识是两套不同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特别向学生加以强调,以为学生将来服务。
新课标将“口语交际”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语文教材,对教师口语能力提出要求,现代汉语课要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口语知识,突出口语的重要性,以增强师范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强化实践训练,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廖序东先生曾强调:“现代汉语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课,又是一门基本技能训练课”。现代汉语教学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在课内,教师精讲、细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他略讲或不讲,以有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课外,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活动,对课堂知识进一步延伸,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对汉字部分教学,我们除了要讲解必要的基础知识外,可以采取听写、注音、背诵、纠错、比赛等综合方法训练学生运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还可让学生收集社会上不规范用字的例子,并进行修正,以提高学生的文字基本功。我们还要有意识加强学生三笔字训练,使其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适应支教及未来教学所需的教学技能。
(五)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现代汉语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制作课件,展示教学内容,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神经,使枯燥理论的讲解变得具体、生动、有趣,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要建立网上课堂,把教学资源放到网上与学生共享,并展开互动学习,这不仅可以扩展和延伸课堂知识,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课程时代性。
(六)突出地方特色,服务于地方教育
语文教师也是推广普通话的语言文字工作者。现代汉语教学应该承担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任务。为了配合实习支教,我们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结合当地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推广普通话需要进行课改和研究,建设富有特色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体系。比如,我们根据支教地区的方言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以利于学生在支教中推广普通话,帮助当地人掌握规范的现代汉语。
总之,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汉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实习支教是师范院校持续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顺应实际需求,注重现代汉语课程改革和语文基础教育衔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二者的接轨,才能迅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实习支教的质量稳步提高,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语文教师。
[1]刘大为,巢宗祺.能力目标与课程设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2).
[2]邵敬敏.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意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The replacement teaching practice to adapt to the reform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new curriculum standard”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which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eaching Chinese majors,teaching reform of modern Chinese is relatively backward,must increase strength.In this paper,from three aspects of moder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reform measures of the“new curriculum standard”of modern Chinese teaching,highligh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Chinese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teaching of the problem,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are discussed.
teachers college;teaching practice;the new Chinese curriculum;modern Chinese;teaching reform
G642
A
2096-000X(2016)20-0156-02
忻州师范学院2015院级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YB201505)实习支教与“新课标”背景下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张军香(1969-),女,汉族,山西忻州,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