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3-18

高教学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隐喻学习者英语教学

成 波

(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

成 波

(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隐喻思维能力是英语学习者熟练掌握语言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隐喻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被忽视。文章在基于隐喻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

隐喻能力;隐喻;大学英语教学

一、隐喻能力理论概述

从第二语言教学和研究的历史来看,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派别的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前者侧重于语言形式和人类天生语言能力的研究,后者则强调语言交际功能和二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研究[1]。后来,又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喻能力。Danesi[2]指出隐喻能力主要指说话和写作中分辨和应用新隐喻的能力。Little more[3]认为,隐喻能力是一种松散类推和发散性思维的心理过程,隐喻类推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比较,通过发散思维、想象找出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实际上,隐喻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是非常普遍的,二语学习者如果光有语法能力,而不能识别和辨析隐喻的使用,流畅交际也也无法进行,因此从这一视角来看,隐喻能力实际上也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隐喻能力主要包括辨认、运用以及概念理解能力,而外语环境中的隐喻能力主要包含:辨认能力、运用能力、概念理解能力等。我国外语教育专家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严世清[4]认为:“隐喻能力至少应包含认知主体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自发地建立起系统的类比关系的能力。“该定义较为模糊,没有深入解释清楚“不同认知域“和“类比关系“到底指代什么,以及具体如何来建立这种类比关系能力。王寅[5]认为隐喻能力主要包括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垮概念域类比联系的能力,这里不仅包括能被动地理解、学得隐喻而且还包括能创造性使用隐喻的能力,更高的目标还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

从以上不同学者关于隐喻的定义和解释可以看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隐喻能力还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议的课题。从总体上综合不同学者的论述,我们认为二语习得中的隐喻可以定义为:外语学习者在具有了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在具有自主隐喻意识的基础上所具有的隐喻理解、识别和构建的一种能力。

二、学生隐喻意识和思维的培养

隐喻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在我们母语的日常运用中,我们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频繁使用各种隐喻,然而作者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学生在英语运用中却很少用到隐喻,尤其是主动、自觉的使用隐喻性语言。在英语文章的阅读中,学生经常无法识别那些脱离字典本义而具有隐喻义的词语和句子,因而很多英语单词都认识,但是无法理解句子的意思。本质上,这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隐喻意识缺失导致的结果。隐喻不仅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本质上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人类思维根本上来说就是隐喻的,然而,对于英语学习者,这种外语隐喻思维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开发。

隐喻不仅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本质上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人类思维根本上来说就是隐喻的,然而,对于英语学习者,这种外语隐喻思维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开发。要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隐喻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如果让英语学习者明白语言扩展和认知发展等隐喻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那么学习者便可以将之用来辨认理解语法和词汇中的隐喻模式。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隐喻意识,使学生意识到隐喻广泛地存在于英语词汇、文化、语法、篇章中。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应该对当前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进而将语言隐喻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向学生解释。语言隐喻理论比较抽象,很多关键术语如“目标域”、“源域”、“合成空间”、“象似性”等都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从语言的实际使用例子中出发来进行解释。作者认为教师可以先从我们的母语汉语中的句子隐喻实例开始,进而向词汇隐喻、文化隐喻、思维隐喻层面推进,而后扩展到英语语言中的隐喻,阐述隐喻也是英语中普遍及重要现象。

三、隐喻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在学生有了基本的隐喻意识后,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具体的措施将隐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融入到词汇、阅读、文化、翻译、口语以及写作教学中。具体来看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方法来进行。

第一、英语语言中隐喻的识别与理解。隐喻的识别与理解首先涉及到隐喻的类型。总体上,隐喻大体可以分为新奇隐喻、常规隐喻和死隐喻。在新奇隐喻阶段,喻体只有具体的本义指称,在本体和喻体的结构映射过程中产生隐喻性范畴指称。新奇隐喻的反复运用逐渐就成了常规隐喻,如将人比作鲜花,而常规隐喻的频繁反复使用最后会变成死隐喻,即隐喻意义最后也便成了常规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隐喻类型有所理解,可以先从词汇开始,让学生认识到隐喻在词汇语义扩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教授旧词新意时,隐喻性语义扩展构词法是重要的方式。

例如,grassroots这个词本义是草根,而草根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且毫不起眼,进而从它的本义延伸到指涉“普通大众”的隐喻义。最开始人们使用grassroots指代普通大众时是新奇隐喻,随着这一新奇隐喻的频繁使用,最终隐喻义也逐渐失去,变成了死隐喻的常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那些带有隐喻涵义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识别和解释,从隐喻的角度探讨它们的特点。我们以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这篇演讲文本为例,其中就用到了大量的隐喻。如“In a sense we have come to our nation's capital to cash a check.When the architects of our republic wrote the magnificent word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they were signing a promissory note to which every American was to fall heir.”(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来到国家的首都是为了兑现一张支票。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拟写宪法和独立宣言的辉煌篇章时就签署了每一个美国人都能继承的期票。)本句中,“cash a check”,“architects of our republic”,“signing a promissory note”都具有深刻的隐喻含义。这些隐喻的使用使得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和良好的传播作用。教师应该在课堂精读课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对隐喻性句子进行识别,通过本义和喻义的分析来让学生获得对隐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隐喻识别和理解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英语文章的总体理解能力。此外,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英语中很多隐喻带有独特的文化色彩,例如英语中很多俚语、谚语、俗语、习语等中的隐喻都与英美人士特殊的世界观、生活方式、历史、信仰、态度、价值观等息息相关,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区分这些独特的隐喻以及隐喻背后的深层思维模式。

第二、隐喻的建构与输出。识别和理解隐喻只是具备初级隐喻能力的体现,高级阶段的隐喻能力应该体现在英语隐喻性语言的建构和输出上,这主要体现为在英语写作、口语以及汉译英中隐喻的恰当运用。姜孟[6]通过实证的方式证明了隐喻能力与英语水平具有正相关性,隐喻能力越强,英语水平一般也越高,反之亦反,这不仅体现在隐喻的识别和理解上,在隐喻的输出和建构上同样如此。隐喻输出能力首先可以通过写作来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写过过程中极少主动使用隐喻性词汇和句子,大多数句子意思表达都非常直白,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模仿和借用英美文章中的隐喻开始,进而自己创造隐喻性的句子来表达意义。写作中的隐喻句式运用可以先从常规性隐喻开始,进而过渡到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新奇隐喻,最后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隐喻的运用。在口语隐喻性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英语词汇学习中多多积累一些常规性隐喻的表达方式以及具有隐喻涵义的谚语、警句、成语等,在口头交际训练的时候尽量运用起来,用一些带有隐喻的词汇来替代那些没有隐喻的表达方式,如a fresh idea,hollow words,heavy news,the organs of political power,break the ice,ups and downs,turn the tide,move heaven and earth,as cold as ice。最后,隐喻能力输出还应该在翻译教学尤其是汉译英教学中展开。对于汉语句子中隐喻性的用法在翻译成英语时尽量不丧失其隐喻的形式。总之,英语隐喻的输出应该遵循从模仿到创造,从简单到复杂,从常规隐喻到新奇隐喻训练的基本原则。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还没有把学生的隐喻能力培养提升到重要的地位,这与大学英语教师本身在隐喻理论方面的知识储备、教学大纲的方向以及学生的隐喻意识淡化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熟悉隐喻的基本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隐喻能力。

[1]Titone,R.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A Historical Sketch[M].Washingtong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68:110-145.

[2]Danesi,M. The role of metaphor in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J].Rossegna Italiana Linguisic Applicata,1986(3): 1-10.

[3]Littlemore,J.The Use of Metaphor in University Lectures and the Problems That It Causes for Overseas Students[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1(6):335-351.

[4]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1(2):60-88.

[5]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140-143.

[6]姜孟.英语专业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6(4):56-58.

Metaphorical thinking ability is referred to as the striking indication of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However,cultivation of metaphorical thinking ability tends to be neglecte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etaphorical ability,the present paper tries to explore in detail how to cultivate non-English majors' metaphorical ability.

metaphorical ability;metaphor;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642

A

2096-000X(2016)20-0135-0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概念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XJK014YYB002)。

成波(1985-),女,湖南湘乡人,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隐喻学习者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