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教学现状及建议措施探析
2016-03-18赵宏涛
赵宏涛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 郑州 451191)
高校日语教学现状及建议措施探析
赵宏涛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 郑州 451191)
高校日语教学是培养日语专业人才的摇篮。随着我国政治、经济、贸易等领域对日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日语呈现出大众化、普遍化和民间化等特点。但是作为一种国际交流应用工具,不断涌现的日语潮流使高校专业日语培养呈现出不足的现状。为了主动承担起日语教学的责任和重担,适应社会的需求发展,日语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定位等方面,优化师资力量,完善教学方法和评教体系,从而更好为社会培养更多日语人才。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日语教学现状,针对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高校;日语教学;学生;教学资源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外语人才的需求逐渐由一门外语向“双语”“多语”发展。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第二外语水平,还要精通专业外语。在众多的第二外语选择中,日语成了高校学生的首选。近些年来,在世界范围中,我国和日本成了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两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而作为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日语在中国已经成了三股培养力量。首先,高校已经将其作为二外来进行学习补充,其次,作为小语种中的大语种,社会办学力量对其进行了应用补充,另外高校已经将日语作为一门专业来设置。自古以来,中、日两国就有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交流更加频繁,为了促进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在研究日本、学习或借鉴日本成功经验中,日语成了一座必须的桥梁,是中日两国人民最为密切的外语之一。并且日语与汉语、英语分属于三种不同体系的语言,属于粘着语,在高校开设日语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对外语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加强学生语言的学习。
一、高校日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以日语为工具,为全面提高日语运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译和听、说的能力,从而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早在九十年代,我国教育部就颁布了《大学日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今二外日语的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对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日语教学不符合社会对“双语”“多语”型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市场缺乏良性的互动。其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陈旧,资源偏弱
目前,高校的日语教学教材单一,基本上是承前教学,更新速度慢,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日语学习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日语知识,主次不够明确。并且高校的课本覆盖了这些基本知识,重复教育的现象较为明显,并没有凸显出重要的知识点。其次,原本完整的日语教学系统被打破,为了扩大招生,部分高校盲目地细分专业,不同的日语专业之间出现了重复的内容,从而导致学生专业基础薄弱,一些重要专业课程课时安排不足,语言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另外,日本身就是小语种,因此在教学资源上,部分高校投放不够,重视不足,存在着过得去就行的思想,这一错误的思想和指导原则下,从根本上导致学生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确立了日语是“次”、不是“主”的窘迫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没有将日语教学放在应有的地位和高度上,存在着打折扣的现象。因此,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高校日语教学应该将教育资源和教学力量做到尽善尽美,将日语教学放在重点建设的位置上,精益求精。
(二)教学定位和方法存在着偏差,学习目的具有多样化特征
目前,在对日语教学的定位上,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部分高校教师过分强调对教材知识的讲解,采取本末倒置的教学方法,盲目地把考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片面地追求学生对单词、课文的死记硬背,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日语的动力,大多是抱着提高日语等级和应付考试的目的。这个与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完全相悖的,日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在真实日语环境中来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另外,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日语的教学效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日语学习的目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有9%的学生学习日语是为了“为就业做准备”,有19%的学生认为学习日语是为了“多修学分”,有28%的学生学习日语是为了“喜欢日本动漫、歌曲等”,有37%的学生学习日语是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日本社会、经济和文化”。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学习日语的动机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这样在日语教学上,很容易造成困难。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课程安排简化
目前在企业和市场中,复合型、多功能的日语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但是,随着中日之间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各大高校招聘的日语教师来源比较单一,经验比较少,受聘对象往往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他们还不具备做教师的职业素养,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考核,与优秀教师还有差很大的距离。同时,日语教师经验不足,由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比较大,日语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师缺乏时间和机会外出交流和深造,造成了日语教师专业水平低下。另外,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了行为上的不作为。在课时安排上,部分高校安排的不够科学,只是将日语课程安排在“次要”的时间中,如:部分高校的日语每周只有两节课,教学时间段,一学年大约有30节课,授课内容多。教师往往会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进度比较快。并且,一些高校机械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几乎不设置“日语角”等课外课堂。
二、高校日语教学的几点建议措施
(一)加强教学资源的投放,打造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
目前,高校应该想方设法地留住一些归国的赴日留学人员,以他们为教学骨干,以便达到改变日语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师资来源单一的局面。这些赴日留学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精通日语,是不可多得的复合型、多功能人才,并且还掌握着日本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带动一大批年轻的教师,才能提高整个学校日语教学水平。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壮大高校的本土师资力量,每年都派遣1-2名教师前往日本深造,提高日语教学水平和学校竞争力,学习日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新专业知识。另外,高校要将各种优势教学资源和力量引向日语教学,从思想上重视日语的重要性。日语作为一种应用工具,其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自如。因此,只有在教学资源和力量上寻求突破,才能切实将日语教学上升到专业日语教学同等的地位。
(二)增添对课外知识的学习,完善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日语教材主要有《标准日语》《大家的日本语》《新世界日语教程》等。在内容的编排和选择上,这些教材都堪称是精品。但是,高校选修日语的学生涉及到校内的各个专业,如:文化、社会、科技等等,内容涉及广泛,尤其是理工科方面的内容,课本知识完全不足,因此,光靠一本书是不可能解决教学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应该适当增添一些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外,也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课外知识的储备。另外,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提高讲课技巧,使用极具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语的教学中。如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电影等方式,讲解枯燥无味的课文,这样能够极大的缩减讲课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应增加语言实践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实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把训练学生日语表达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通过自由探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并且教师应该时刻准备着为学生补充知识,完善日语教材内容不够的问题,如:在讲“和服”一词时,可以将和服的演变历史、日本服装文化等传授给学生。
(三)开展研究性教学,合理安排课时
在高校日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原有的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获取结论。如:在讲授“日本の四季”一课时,教师按照春夏秋冬这个四个模块,将学生分好组,要求每一组的学生查找出代表各个季节的图片、日本的传统节日、不同地区的特点,找出这些传统节日与我国传统节日的区别,最后为了方便大家的交流学习,用PPT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这样的方式能够延伸知识,通过查找、交流,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日本的地理、风土人情以及中日之间的关系。其次,在课程安排上,高校可以将课程分为:日语基础课(一些基本的词汇、语法等)、专业选修课(主要宣传日本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实践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场礼仪等)、专业必修课(传授一些专业的技能和实战经验)等四大模块,为学生的未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为了确保每门课程都能落到实处,高校应该根据这四门课程的重要程度来安排课时。另外,高校要把口语考试作为一项重要考试内容,不能停留在笔试上,如:口语考试包括学生日语表达能力、运用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等。而高校也不能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唯一标准,评判教师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应该以教师讲课的精细程度和学生运用日语的能力为主。
(四)与企业联合办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高校要定期聘请日企中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校讲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将成绩优异的学生派往企业学习,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另外,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多媒体极大地发挥了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左膀右臂,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播放日剧、电影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让学生学习到地道的日语,从而提高语音语调和词语的运用水平,提高日语听力、表达能力。
[1]陈雨贤.日语网络教育的现状及前景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20).
[2]王晓伯.大学日语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7(8).
[3]刘君梅.大学日语教学的中日文化差异[J].武警学院学报[J]. 2010(1).
University Japanese teaching are the cradle of cultivating Japanese professionals.With increasingly frequent exchange with Japan in the field of politics,economy,trade and so on,as a professional discipline,Japanese is sh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rization,generalization,folk features and so on.But as a application tool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the emerging trend of Japanese makes professional Japanese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 shortage of education resources.In order to 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bear the burden of teaching Japanese and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Japanese needs to optimize the faculty team and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term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positioning,in order to better train more Japanese talents for the community.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apa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aiming at existing problems in Japanese language teaching,we put forward some proposed measures.
college;Japanese teaching;students;teaching resources
G642
A
2096-000X(2016)20-0091-02
赵宏涛(1979-),男,汉族,河南新郑人,硕士学历,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日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