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高校工程实践教育的优化与创新

2016-03-18张志刚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校企人才

张志刚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应用技术型高校工程实践教育的优化与创新

张志刚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国务院提出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要求,工程训练是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的重要基地。本文分析了现行高校工程训练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改革课程设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向文科生开放工程训练等优化与创新方案,以推动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工程训练;应用技术型高校;优化与创新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两个文件,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要求。应用技术型大学与“研究性大学”相对应,它以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一直以来,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长期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建设上有着明显的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助推转型,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1 工程实践训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工程训练中心的出现到现在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厂矿企业不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也使得实习有名无实,动手实践变成了参观游览。与此同时,工程科技的发展却日新月异。为使得学生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提高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1998年起,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11所高校率先在国内建立首批工程训练中心,此后,这一培养模式得到国内高校的一致认可,至今已有100多所高校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工程训练中心。[1]

工程训练不仅是简单意义上对工程知识的了解,而是涉及到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对学生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社会意识、创新精神的综合训练,其对于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当前工程训练中心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首先,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在实习过程中不分专业特点,统一安排,不能因材施教,缺乏对学生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师资力量薄弱。与其他教学部门相比,指导教师在学历层次、职称结构、整体素质上参差不齐,与工程实践教育需求和发展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实习指导教师学历层次明显偏低,博硕士比例不高,并且由于近年来的大量扩招,指导教师数量也严重不足,教学任务繁重。教师要承担全校的实践教学任务,通常是全天候指导,一些教师疲于应付,无法抽身提高自身创新科研。此外,教师在学校的地位普遍偏低,待遇较差,造成优秀师资流失。第三,教学内容陈旧。一些新的技术工艺未能及时纳入课程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教学方法滞后,一些项目仍然遵循教师演示、学生照猫画虎操作的老套路,缺乏创新意识培养。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很多院校都偏重于对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许多工程训练中心都被定义为教辅部门,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被边缘化,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与支持。因此,也就难以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只能处在低水准运行。

2 工程训练中心的优化与创新

为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响应国家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要求,必须加大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采用深化校企合作等多种手段,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和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2.1 改革课程设计,提升师资水平

工程训练,概而言之,是为培养工程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工程训练并非理工科教学中的实验和实践环节,也不是对目前本科教学中诸如金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简单强化,它应该承担面向全体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潜质培养的奠基性和系统性的教育责任。”[2]工程训练应为学生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因而,其在课程体系上体现出多学科的交叉性、与理论教学相衔接的系统性、难度梯度上的层次性;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出实践性、开放性、体验性;教学管理上以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在课程设计上,工程训练的课程体系应涵盖三个层次,工程认知、基础训练与综合创新训练。不仅要有常规训练,更要有先进技术训练,要实现由常规的工程训练和电子工艺工程训练向现代工程实践教学的方向转化;不仅要有实际的职业技能训练,也要有虚拟训练,实现由单机技能培训向部分实现局域网络条件下技术集成培训的转化,促使单纯重视培养操作技能转向与综合实践、创新实践相结合。[3]

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是建设高水平工程训练中心的决定性因素。学校要改进现有的人才政策,引进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高水平人才,建立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并加强对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国内外相关培训机构合作,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

2.2 借助企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

多数院校的工程训练大都采取集中或分散式、短周期的认知实践状态,训练形式封闭单一,专业针对性差,较少涉及新科技新技术,因而毕业生较难达到业界的期望,得到业界的认可。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途径。[4]校企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校内产学研结合、企业入驻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经营实训等。我校于2015年与西门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该公司在电气工程及电子领域的专业经验与先进技术,建成了小型自动化系统训练室。该训练室面向全校工科类学生,满足分层次开设电气自动化训练项目的需要。开展的主要训练项目有:(1)基于TIA Portal的紧凑型小型PLC系统、维护与编程训练;(2)工业以太网 PROFINET 控制技术应用训练;(3)基于TIA Portal 的人机界面设计开发及应用训练;(4)标准变频器应用训练;(5)直线运动多点位置控制装置-运料小车应用训练;(6)变频器标准控制对象-物料搅拌装置应用训练。双方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2)共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3)共同建设工科教师队伍;(4)共同研究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5)共同建设工程实践训练基地。

总体而言,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弥补了单一校内实训的缺陷,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2.3 推动文科生进行工程实践,培养“应用型文科”人才

工程训练虽然是以工程教学为主线,但是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除了作为理工科学生必修内容,还要积极推动人文学科、农林医科学生参与工程训练。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已是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高等教育突破狭隘的专业观念,培养知识面广博,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优的创新复合型人才已是大势所趋。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理交叉,理工科学生具有优良的人文素质,而文科生也要具备一定的工程视野。工程训练中心的现场性、多学科交叉性,恰好为文科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工程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既了解一定的工程概况与常识,也培养责任、安全、团队、质量、环境、管理、竞争等意识,成为“应用型文科人才”。[5]当然,文科生进行工程训练主要是为拓宽知识面,提高动手和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因而在课程安排上要详略得当,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

3 结语

现代高等教育按其功能可以划分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教育,工程教育通过传授工程知识,传达工程方法和培养工程精神,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因而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6]抓住当前发展“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时机,结合各校实际,利用工程训练中心这一平台,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全方位开放工程训练,推动工程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1] 朱瑞富, 孙康宁, 等. 综合性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发展模式设计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4): 85-87.

[2]马鹏举, 王亮, 等. 基础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4): 100-105.

[3]韦相贵, 傅水根,等. 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 33(2):130-132.

[4]吕常魁, 傅水根. 面向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4(1):41-43.

[5]吴新良, 杨玉燕, 李全城. 文科生开展工程训练教学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32(11): 194-196.

[6]江树勇, 任正义, 赵立红. 从高等工程教育的功能浅谈工程训练的教学定位[J]. 高教论坛, 2010, (14):71-73.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Education in Applied Technology-based Universities

ZHANG-Zhi gang

(Anh hui poly technic Vniversity An hui Wu hu,241000,China)

State Council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ed technology-based” universities.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stitutio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analyzes common problems that exist in current engineering training, and propose the initiatives of reforming curriculum design, strengthening teaching staff, deepening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and opening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to students of liberal arts, thu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Engineering training; applied technology-based universities;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2016-04-04

安徽工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电工实习辅助教学专家系统的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0YQ051 )。

张志刚(1970-),男,河北秦皇岛人,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工程训练,自动化控制。

U41-4;U44-4;G642

A

1673-6125(2016)03-0082-03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校企人才
人才云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