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2016-03-18王万杰

安徽建筑 2016年3期
关键词:效益审计工作机关

王万杰

(太和县审计局,安徽 阜阳 236600)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王万杰

(太和县审计局,安徽 阜阳 236600)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介绍了地方审计机关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现状;存在问题

1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目的及任务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监督行为。它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中心任务是保证党和国家制订的有关投资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财经纪律的贯彻与执行,检测稽核各部门、各地区执行建设5年计划和年度计划的情况及结果,积极参与投资宏观调控,完善投资体系,调整投资结构,减少投资浪费,提高投资效益。

2 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最近几年刚刚起步,如何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暂时尚未形成比较完备的审计程序和操作体系,各个省县市开展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内容及深度各不相同,因各个县市人员数量、能力不同量力而行。目前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如下。

①目前各县市开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业务开展情况单一,很多县市审计机关仅限于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工程招投标阶段控制价审计和少数重点工程跟踪审计,对于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确认工程造价。由于各县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人员数量、知识结构等限制,几乎很少开展的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审计,对合法性也无法从根源上进行审计,更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进行效益审计。

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目前县级城市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所以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更显重要。但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需要大量的审计人员投入,目前各地市审计机关大都不具备该审计力量。

③被审计单位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认识不清,审计程序模糊。很多被审计单位认为目前开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对施工单位的审计,与其关系不大,所以配合不够紧密,甚至和施工单位一起弄虚作假,出具不实证明材料。同时,对审计程序不够清楚,在报审项目时不积极参与,经常是施工单位出面报审工程项目审计。

④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审计人员结构和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

⑤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

⑥各县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多、类型杂、任务重,依照各县市审计机关的现有局审计力量难以完成各县市政府交办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因此需要聘用较多的中介机构协助审计机关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这些中介机构审计力量参差不齐、审计人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也良莠不齐,这就增加了各种审计协调管理工作难度,审计风险防控管理难度加大。

3 如何解决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3.1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

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增强宏观意识,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在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以及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这一重大变化,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要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致力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宏观经济效应。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的核心就是提高效益。审计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要从真实、合法逐步转到效益上来,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3.2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家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财政审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审计开展工作,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到哪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投资审计也要把公共工程项目作为主要对象,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这是投资审计内容创新的基础。一是要加大对财政投入较多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二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具体审计内容上,将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过渡。在效益方面,要特别注重环境效益,充分考虑预防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环境效益审计将成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一个重点。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要做到财务收支审计和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并重以建设单位为主,延伸审计施工、监理等与投资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单位。

3.3要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宣传力度,严格审计条件、程序

各审计机关应对审计的程序、目的、职责、权限等要以文件形式发送到县市城乡建设局、水务局、交通运输局、房产管理局等主要建设单位,加大宣传力度,使其熟悉审计程序、目的、职责、权限。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应严格按照审计条件、程序进行,对不符合审计条件的项目坚决不予审计。

3.4加大审计人才引入,改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

近几年各审计机关都在不断招聘新的审计人员,审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审计人员数量仍然偏少,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例如我局尚未有水利水电、电力安装等方面专业性较强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只有6人,尚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任务。所以,加大审计人才引进,改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是各县市审计机关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3.5加强审计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牵着范围广、涉及领域多,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需要加强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加强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的学习,积累相关实践经验;为了搞好工程审计,工程审计人员要熟悉、掌握必要的财务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胜任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任务。

3.6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管控审计风险

要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做好被审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审单位等相关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保证审计工作按照审计顺利开展。对协审单位要签署廉政保证合同,缴纳一定比例的廉政保证金,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审计内容自查、复查力度,保证审计质量,同时审计机关对协审单位要加强廉政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严格按照三级复核审理进行复核审理,有效防控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成效。

F239.4

C

1007-7359(2016)03-0306-02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3.113

王万杰(1978-),男,安徽太和人,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

猜你喜欢

效益审计工作机关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打开机关锁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