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常态*

2016-03-18李后卿董富国中南大学长沙410013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6年1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馆藏常态

●李后卿 董富国 (中南大学 长沙 410013)



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常态*

●李后卿董富国(中南大学长沙410013)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文章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新常态”的理念,并对其进行内涵与特征的研究,进而提出了保障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新常态顺利实现的策略。参考文献1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新常态

1新常态的提出及其内涵

2014年5月,习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说到:“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1]自从“新常态”一词提出后,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对于“新常态”的研究。新常态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状态从原本的正常状态转入到另一种新的持续稳定的正常状态中,这就需要打破旧常态中不符合新常态发展的条条框框,重新回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线路上来。新常态的出现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我们需要冷静思考,沉着面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社会整体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2]。

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常态可以从经济发展速度新常态、经济结构新常态、经济管理新常态、调控新常态、民生新常态以及开放新常态6个方面去进行理解。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中涉及到“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这一特征对于信息资源配置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由此看来,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研究成果可以推衍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新常态研究上,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出现了信息资源结构新常态、信息资源增速新常态、信息资源共享新常态、信息资源管理与调控新常态等多种“新常态”,因此,经济发展新常态所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对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参考价值。笔者对新常态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进行研究,从而探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新常态的内涵、特征及其实施策略。

2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新常态的内涵与特征

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要实现信息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分布与流动,从而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3]。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配置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现象,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下,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配置时,要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主导,辅以现代信息技术,解决现有的难题,促使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满足高校用户的信息需求,防止信息污染,形成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新常态。

结合新常态“资源配置模式与宏观调控方式”的特征与要求来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新常态配置应主要从时间、空间、资源总量及品种载体类型几个方面来考虑[4],通过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发展方式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握信息资源配置中的各种平衡,通过对路的方法和得力的工作,实现信息资源配置的专业化,在满足传统文献资源的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提升数字资源的建设水平,保证信息资源的质量,确保信息资源的学科(专业)与区域(校区)合理布局,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目标。

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常态特征主要体现:一是稳增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建立在其信息资源总量和各分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的;二是优结构。实现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的比例科学,分布合理。三是多挑战。高校图书馆内的信息资源在进行优化配置时将会面临来自于多方位的新问题和新矛盾,这也就需要采用新方法新手段去保证新常态;四是多动力。优化配置不仅是由图书馆从上而下而发起的,同时也是为实现多层次信息资源的共享所要求的,更是由用户的动态化信息需求所促进的。

3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新常态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需要以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为目标,在对信息资源进行总体系统的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资源结构,配置动力等方面做出调整,既要在数量上保证信息资源总量的持续稳定增长,也要在质量上促进信息资源的高品质,更要在结构上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分配。从而形成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新常态。

3.1实现新常态,首先需要新思维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新常态配置需要有新思维,切实实现高校图书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信息资源的建设,应避免重数量轻质量,只求全不求精的倾向,既要看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也要注意到快速增长下信息资源结构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既要保持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稳定增长,也要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不能对已有问题选择性屏蔽,不顾现实,只顾增加资源总量而忽略资源结构;需要客观科学的认识新形势,顺应信息规律,必须进行信息资源的结构、地理分布、学科分布的优化;面对新问题,形成新常态,应积极提前采取措施,减少问题所带来的危害,要积极行动,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新常态。

为此,图书馆员更需要有新思想,新作为。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直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所决定,因此,应当加强图书馆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图书馆员真正认清新常态,形成新思想,敢于去有新作为。新思想下,图书馆员应当对自己专业有着新的全面了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实现用户所需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做到主动服务,实现定向服务和动态服务,努力使服务多样化和专业化,一切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目标,实现读者服务的规范化,创新图书馆服务和信息咨询工作,如建立导读制、读者交流室、馆员读者交流机制、虚拟参考机制等[5],减少用户的图书馆焦虑症,实现用户信息需求的极大满足[6]。

3.2实现新常态,需要实现传统文献资源的持续稳定增长

馆藏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最传统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和工作的前提。只有强化馆藏文献资源的建设和优化其配置,为科研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才能有效地满足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

高校图书馆应把握信息资源的动态性和时效性,通过严谨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完成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不同校区的分馆文献资源分布不同,需要对信息资源寻求最佳排列分布方式,以获得最佳效益[7]。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量配置应当将现有和将有的信息资源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分布于不同的校区、不同的分馆。

高校图书馆需要对其图书馆馆藏文献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调查,了解其分布、数量、结构、特色等方面,了解高校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重点、以此来及时调整布局文献资源[8]。图书馆的传统文献资源的结构是以学校的发展趋势及师生的信息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馆应当坚持以纸质文献为主体,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采访导向,建立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提高文献保障率,做到不同专业所在的不同校区分馆的文献资源更加有针对性,总馆更具综合性,切实保障文献资源的高品质稳定增长,以此更好地为本校区的师生服务。

3.3实现新常态,需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力度

数字资源的建设需要遵循“用户需求导向”的原则,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配置,既要保证建设质量,又要保证发展速度,使数字资源能够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手段来展现给用户。

学校图书馆作为全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当加快建立全面完备的数据库系统,并且经常根据学校发展和用户需求进行更新、整理和添加等措施来保证数据库的实用性和新颖性[9]。各学院建立的分馆数据库应加快建设突出所在学院的专业特色的数字资源,并做到校内资源共享,既满足本院的专业信息需求,也要照顾到其他学院对相应专业的信息需求,要与学校整体的数据库保持系统性和互补性[10]。除此之外,数字资源的建设应实现资源品种来源多元化,载体类型多样化,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多种数字资源的建设质量,不仅提供一次资源,更要提供价值更大的二次资源、三次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于用户的信息需求[11]。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面对现今受到高校师生极大关注的数字资源之一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资源的发展,应该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MOOC管理与共享平台[12]。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通过多种手段来进行各种载体的MOOC资源收集、整理和加工,并据此创建相应的课程资源导航网站,为用户提供分类明确,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的MOOC专题网站。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与MOOC教学所配套的个性化服务和嵌入式服务,并做到MOOC资源的开放式获取及资源共享[13]。

此外,图书馆作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其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同样应当以满足用户和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网络信息由于数量巨大且多混乱无序,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用户对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使用,故需要以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以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效率和配置为原则,将网络信息进行内容、类型、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类,从而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14]。为此,图书馆应该加快使用人工采集和计算机采集两种采集方式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并且可以通过分类法、专题法和软件法三种方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配置,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为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学校可以建立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使全校师生可以不限时间和地点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使利用效率最大化。

3.4实现新常态,需要创新特色馆藏建设

特色馆藏的建设应分为传统文献的建设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两个部分。特色馆藏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区别于其他学校图书馆的关键,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学校图书馆在对文献期刊和数据库进行采购时,应当注重学校重点学科和学校专业特色,以重点学科的发展和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兼顾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需求,制定综合的特色馆藏建设架构。

高校图书馆应当促进高校重点特色学科、学校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及精品课程的数据库建设,并对古籍善本和有历史价值的书籍进行扫描或影像缩微处理,建立特色数据库,充分发挥馆藏特色资源的作用,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15]。当然,除了对传统文献的建设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外,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合理开发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从中检索出所需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收集、挖掘、加工、整理,形成本馆特色的虚拟馆藏,通过信息推送等各种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特色的信息服务。特色馆藏可以采用多元化服务方式去满足读者需求,如进行特色馆藏资源的馆内展览和网上展览,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整理印刷成特色出版物,有针对性和有重点地去向用户进行咨询服务与推送服务等。

3.5实现新常态,需要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1)高校图书馆校内纵向信息资源共享。高校多校区办学决定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需要在不同校区和院系间进行纵向资源共享,也就是总馆与各分馆间以及院系资料室间的资源共享。为此,对于电子资源的共享首先需要提高总馆与各分馆间的网络带宽及计算机硬件,为电子资源的共享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共享平台[16]。对于传统文献的资源共享则需要加强通借通还的管理和服务,方便读者快捷地使用各校区图书馆文献资源,满足读者信息需求。

(2)实现各个图书馆间横向信息资源共享。除了高校各校区分馆间需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外,各高校图书馆间和高校与社会图书馆间可以根据互利互惠和优势互补的原则下形成图书馆联盟,通过协作采购、建立图书馆网络、实现馆际互借、联合编制目录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以解决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信息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强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实现信息资源互补共享和共同发展,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的科学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和高效的信息服务以满足用户需求。

此外,建立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联盟也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高校图书馆有本校的学科、科研、教学特色,公共图书馆是为大众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它具有本地的地方特色和馆内文献资源特色。通过与公共图书馆统筹规划信息资源共享布局、建立联合编目数据库、开展馆际互借,实现电子文献传递等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各图书馆应加强各自特色馆藏资源体系的建设,实现特色资源的有效共享,以避免图书馆联盟成员在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是复合化的,图书馆应当实现横向共享与纵向共享两种模式“纵横交错”的态势,以此来更大范围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更好地利用共享的信息资源。

3.6实现新常态,需要加强用户信息素养培训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优化配置,实现了信息资源本身的科学合理的分布和配给,但怎样更高效便捷地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不仅需要图书馆员的帮助,更需要用户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

在对用户进行培训前,应先对用户的信息行为心理和信息素养水平进行科学的分析,有利于图书馆提供更好的用户培训。图书馆应积极对不同类型不同信息素养的用户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包括网上教学、专题讲座、短期课堂教学等,使用户了解信息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如何检索获取与评价利用,加强检索策略的培训,开发用户的潜在性的信息需求,提高用户信息素养,使用户以自身信息需求为出发点。实现对优化配置的信息资源的更高效利用。

4结语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高校图书馆需要将资源、系统、服务进行高度整合,实现学校各学科均衡发展,既要注重重点学科,也要兼顾边缘学科和弱势学科,既要保证传统学科,又要鼓励新兴学科,在满足学校教学的同时,也要能够支持学校科研尤其是重大科研项目的需求,使图书馆的传统馆藏,数字馆藏,特色馆藏和网络虚拟资源多种资源的分布合理,比例科学。在面对新问题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更好地满足于高校用户的信息需求,最大范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和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齐建国,王红,彭绪庶,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3):7-17.

[2]文魁.新常态的冷思考[J].前线,2014(10):35-37.

[3]查先进.信息资源配置与共享[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29.

[4]穆颖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J].高校图书工作,2014(2):54-56.

[5]黄俊贵.纵说图书馆新常态—黄俊贵先生访谈录[J].图书馆,2015(5):1-5.

[6]邓碧侠.用户信息需求实现的障碍因素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0(5): 85-88.

[7]范秋英,程继红,邹丽红,等.多校区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配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12): 64-68.

[8]王在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20): 34-35.

[9]吴翔.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与优化配置[J]. 惠州学院学报, 2012(6): 50-52.

[10]吴淦峰.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

[11]佟庆云.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与建设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 (7): 78-80.

[12]罗博.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 与高校图书馆角色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3): 130-136.

[13]杨劲松,谢双媛,朱伟文,等. MOOC: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新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85-88.

[14]孔庆杰, 宋丹辉. 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若干问题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06 (11): 56-58.

[15]周红,陈娟.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3):49-52.

[16]孙瑞英,马海群.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研究[J].情报科学, 2006(7): 967-973.

(赖宁编发)

The New Norma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Optimum Allocation in Universities Libraries

Li Houqing Dong Fuguo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3, China)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new normal "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universities libraries, makes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protect the "new normal "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optimum allocation in universities libraries to b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16 refs.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i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Optimum allocation. New normal.

[收稿日期]2015-10-20

[作者简介]李后卿,教授,现在中南大学信息与大数据研究院医药信息系工作;董富国,中南大学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医药信息系在读研究生。

[中图法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45(2016)01-0053-04

*本文系中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南大学多校区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研究”(2014zzts282)研究成果之一。

【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馆藏常态
馆藏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