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写在“世界读书日”全球落地推广二十周年之际
2016-03-18徐雁
“最是书香能致远”
——写在“世界读书日”全球落地推广二十周年之际
●徐雁(南京大学南京210093)
2016年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在中国简称为“世界读书日”),在全球落地推广二十周年的纪念日。
1995年秋,国际出版商协会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有代表提出了设立有关“世界图书日”的文化创意议案,随后由西班牙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交了申请书。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俄罗斯方面提议须加入“版权”的内涵。因此,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了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的决议。其主旨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那么,为什么这一创议案是由西班牙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交呢?这是因为其灵感首先是由西班牙国家的代表提出的,其依据来自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民间节日——“圣乔治节”。在那里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个勇士只身斗恶龙,将遇难中的公主解救了出来,他获得了公主馈赠的一卷书,因为其中蕴含着知识和力量。而这一天,正是4月23日。后来在民间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圣乔治节”,当地居民每逢此日即有互赠图书和玫瑰花给亲友的习俗。
同时,4月23日正巧还是小说《堂吉诃德》的作者、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萨维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年9月29日~1616年4月23日)在马德里的逝世日,也是英国文豪、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而“4月23日”还是《洛丽塔》的作者、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年4月23日~1977年7月2日)及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Maurice Druon,1918年4月23日~2009年4月14日)、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尔多·基里扬·拉克斯内斯(Halldó Kiljan Laxness,1902年4月23日~1998年2月8日)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选定“4月23日”,还具有前仆后继、继往开来的世界性人文寓意。
“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以后,中国内地的有识之士即予悦纳接受,并积极呼应其理念召唤,勉励开展旨在倡导读书风气、推广阅读情意的种种活动。
2004年4月23日,由中央九部委“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委托中国图书馆学会开展的“全民阅读”徽标征集活动揭晓,来自福建晋江市邮政广告公司的高华岗先生的设计方案胜出,他所创意设计的“全民阅读”徽标图案强调了阅读动作,用“人”持“书”而读的形体结合图形,动感地体现了“打开书本,照亮未来”的深刻寓意。汉字“全民阅读”为书法行书,体现中国文字之精髓。蓝色代表智慧、思维,象征阅读带给我们知识和力量。专家评价该图形简洁易懂,手法新颖,适合推广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世界读书日”的理念在我国全民阅读推广的具体实践中,逐渐走上了不断“中国化”的道路。如朱永新先生等不断建言呼吁,应将9月28日的“孔夫子诞生日”作为我国的“全民阅读日”;再如于2015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上线的歌曲《家贫子读书》,取自福建民间广为流传的家训“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之义演绎而成,由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炳椿先生作词、青年作曲家李菲作曲。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习称“中国阅读学研究会”,China Reading Association,简称CRA)1991年5月成立于重庆师范学院。该团体是专门从事中外阅读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以及促进国民阅读活动的群众性学术组织,系1955年1月1日成立的“国际阅读协会”的团体会员,现有分布在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注册会员千余名。知名学者张志公、董味甘、曾祥芹、徐雁等先后担任会长。现任名誉会长的阅读学专家曾祥芹教授提出的“汉文阅读学”的学术体系,日渐被学术界所认同。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邬书林先生在《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徐雁主编,海天出版社2013年版)的序言中指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深入研究阅读学,尤其是‘汉文阅读学’的学科特点和学术规律,为全民阅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自2010年春起始,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现任会长徐雁教授创意策划,并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主办的年度多专题的“华夏阅读论坛”先后在江苏、浙江、河南、广东、河北、云南、深圳等地陆续举办,至今已持续举行十余场次,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好评和欢迎。由该研究会专家学者陆续著述出版的《阅读学新论》、《汉文阅读学研究》、《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及《阅读,与经典同行》、《阅读的人文与人文的阅读》、《域外好书谭》等,对阅读是什么、为什么阅读、公民须具备哪些阅读能力、读什么书、怎样阅读等一系列学术问题,提出了前瞻性观点;学会倡导的“撒播读书种子,提高阅读能力,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等人文理念愈来愈深入人心,学会组织的“华夏书香校园”培植、孵化活动受到了有关院校的欢迎和支持。
2006年4月23日,由王余光教授担任主任的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成立会在东莞图书馆召开。来自图书馆界、教育界、书刊出版界及媒体等有关行业的86名人士成为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委员。2007年4月6日,在中山大学隆重举行了以“数字时代的阅读”为主题的首届“全民阅读论坛”,随后每年一届,持续至今。2007年4月23日,即第十一个“世界读书日”之际,由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福建省阅读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读书日在厦门:多元媒体时代的阅读问题”研讨会,在福建厦门市文联礼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60余位代表,围绕着阅读的诸多热点话题献计献策。
2015年12月,一套6种的“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工作》、《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在北京朝华出版社问世,预示着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引领的阅读推广活动,将朝着图书馆阅读推广人才的岗位培训、业务进修和知识素养提升方向前进。
据悉,在2016年4月23日前夕,作为向“世界读书日”全球落地推广二十周年献礼的《中国阅读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精装出版)将精彩问世。该工具书以“人生唯有读书好,最是书香能致远”立意,旨在回答为何读、读什么、怎样读、啥时读、在哪里读等一系列在学习求知过程中具有现实挑战性的问题。编写者围绕“悦读、好学、明理、求知”及“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等阅读文化学理念,把内容分为七篇,依次是:《儿童阅读与书香家庭》、《藏书名家与书人事迹》、《读书方法与阅读理论》、《文献知识与读书珍闻》、《读书门径与读物推广资源》、《社会组织与阅读推广案例》、《数字化读物与新媒体阅读》,附录有《读书之乐》、《读书,历久弥新的话题》、《北京新阅读研究所主编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南京大学悦读经典计划读物(2015年版)》等若干重要书香资讯。全书主题鲜明,板块清晰,知识性强,是一部“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工具之书。
大抵自2005年7月19日在广西桂林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次全体代表大会上,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理事们决定设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到第八次全体代表大会上被易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中国图书馆界的阅读推广工作走过了任重道远的十年。为了客观地回顾过去,理性地检视当下,科学地前瞻未来,《高校图书馆工作》特辟专栏,约请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吴晞、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之阅读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怀涛、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之图书馆与社会阅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敬卿、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之图书评论专业委员会委员陈亮、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会刊《今日阅读》执行编辑陆秀萍等,分别就全民阅读推广以及校园阅读推广等话题发表意见,以激发大家参与的热情,并形成新的共识和新的合力。
(宋小华编发)
[收稿日期]2015-12-30
[作者简介]徐雁,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现在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工作。
【阅读推广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