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祠全景》诗题记

2016-03-18白凯文

文物季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晋祠八景题记

□白凯文



《晋祠全景》诗题记

□白凯文

摘要:晋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杨二酉撰文的《晋祠全景》诗题,融晋祠及周边村庄的景物于一体,概括了晋祠文物精华,其内容丰富,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真挚的感情以及对晋祠秀美山川,人文景观的赞叹。

关键词:诗词题记赏析

晋祠山川秀美,景致宜人,自古便有很多文人骚客落笔题记。其中,杨二酉撰文、杨堉书于文昌宫诗榭的《晋祠全景》诗题颇有特色。

一、简述文昌宫

文昌宫始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坐北朝南,西邻东岳祠。正面供奉七贤,上建阁楼,中央供奉文昌帝君像,左魁星,右禄神。阁楼左右有平台,建以诗榭,各有四楹,两隅设台阶。杨堉所书《晋祠全景》诗分为两部分,东榭书《晋祠全景》序和祠内八景五言诗,西榭书祠外八景五言诗和一段说明性跋文,每诗有简单说明。诗题书法圆润饱满,矫然灵动,笔势自然,结构严谨,通篇题记一气呵成,融会贯通。诗文融晋祠及周边村庄胜景于一体,涵括晋祠景物精华,文字优美,气势磅礴,每一个字句都透出作者对家乡热土的真挚感情以及对晋祠秀美山川、深厚人文的由衷骄傲。

二、杨二酉其人

祠内八景五言诗(局部)

杨二酉(1705-1780年),太原晋祠人,乾隆《太原府志》、《晋祠志》有传,字学山,号又邨,别号西园,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等职,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参奏权贵获罪免官,之后返回晋祠,号柳南,晚年号悔翁。杨二酉“幼聪敏”而又勤于学,“学力精纯,工书善画,娴吟咏,长于古文辞章”。返乡后致力于保护并研究晋祠,成果颇丰。他深爱晋祠景物,每每流连花香深处,碧水之间,撷选各具风韵的不同景致,分别冠以祠内八景、祠外八景之称,并作《晋祠全景》诗。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杨二酉同友人聚会时取出所著全景诗稿与众共赏,博得彩声一片,乃命杨堉书于诗榭。

三、杨堉其人

杨堉(1743-1826年),太原晋祠人,《晋祠志》有传,杨二酉同族曾孙,才华秀美,书法超群。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保护晋祠重宝之一的唐太宗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碑,杨二酉重金购回该碑原拓,由杨堉摹钩制作复制碑一通,立于原碑之旁。复制碑书法结实爽利,雄浑自然,毫无做作之态,基本保留了原碑的气韵。由此,杨堉善书之名大噪。既受命,乃以拳大行书,将诗题书于文昌宫诗榭灰墙之上。

四、文昌宫诗榭的魅力

诗榭墙面分为东西两部分,以文昌阁隔开,长度均为6.55米,高度1.83米,最下部有0.3米砖砌墙面,其余为灰墙。墨迹题于灰墙之上,长度5.75米,高度1米。题记书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至今已二百三十余年,目前处于无保护状态。诗榭上有短檐,风雨较大时雨水打湿墙壁,造成局部字迹模糊。2005年前后曾为防雨,将题记表面以塑料膜完全封钉,却造成墙壁返潮、变色、起霉,漫漶加剧。墙壁有多处裂纹,东侧诗榭与文昌阁廊柱衔接部有较大裂缝。东侧诗榭除序言部分前两行文字墨迹变浅,模糊不清,尚可辨认外,其余文字字迹清晰可辨。西侧诗榭灰墙受潮变色问题较严重,墙壁表面多处大面积发霉发黑,有十字无法辨认。跋文之后有印章三枚,已无可辨认。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三册本《晋祠志》将《晋祠全景》诗收录其中(第三卷“亭榭”,诗榭。79页),为刘大鹏遗著,慕湘、吕文幸点校,该书所载诗文与诗榭文字略有不同。1992年晋祠博物馆赵宝琴同志双钩文昌宫诗榭题记,制作了《晋祠全景》诗碑,现存放于保管部对面碑廊内。

五、《晋祠全景》诗文

《晋祠志》所载《晋祠全景》诗与所识文字略有不同。现将文昌宫诗榭《晋祠全景》诗题记全文与《晋祠志》所载诗文对照如下。(注:括号内为《晋祠志》所载诗句,方括号内为根据1992年《晋祠全景》诗碑所补充因潮湿漫漶而无法辨识的题记文字。)

晋祠全景有序悔翁杨二酉著

原文:迹与景不同。迹在景内者,因景而写迹;景在迹外者,略迹而取景。予于晋祠内外间各得景者八,而系以诗,俾游览者知所循考焉。他如豫桥、唐铭、罗墨皆可观,然而迹也,非景也,兹不载。

释文:迹与景不同。迹在景内者,因景而写迹;景在迹外者,略迹而取景。晋祠名胜甲三晋,而景无传焉,憾事也!予于晋祠内外各得景者八,而系以诗,俾游览者知所循考焉。他如智渠、豫桥及唐铭以下历代名人题咏甚夥,然而迹也,非景,不载。

(一)祠内八景

1.望川清晓

亭在悬瓮山上,明邑监司高公重建。亭高径千仞,乃在山之腹。朝岚砌下浮,夕霭檐际宿。每当清朗时,并汾全在目。划然世界宽,一啸振林麓。

2.仙阁梯云

在祠西山上,祀吕仙(即吕祖阁)。白云遍山起,树杪见仙扉。来从云起处,层折凌(淩)翠微。遥闻下界钟,呼向斜阳归。回望即蓬阁,犹疑心梦飞。

3.石洞茶烟

即朝阳洞(茶烟洞)。傅青主题“云陶”八分书,勒石上朝阳有洞天,天然去裁划。俗衲做斋厨,时见香云绾(馆)。活火引新泉,龙芽试鱼眼。供客颇不暇,磨穿铁门限。

4.莲池映月

在唐叔祠下(即八角池,在唐叔虞祠前)。荷风冷池上,夏日不知炎;况此冰轮月,寒光入夜添。美人浴秋水,双镜开香奁。对写极清旷,三英粲可拈。

5.古柏齐年

周物也,有左右二株(在朝阳洞蹬下,周物也,左右两株,今存右一株)。桐祠荫八百,下阅二千纪。两柏尚丸丸,三千龄弗止。同心德不孤,连理长不死。庸知遗世林(材),得算类若此。

6.胜瀛四照

楼名,在祠中央,上皆扶阑,极虚敞(即胜瀛楼,上皆扶阑极虚敞)。危楼起天半,周阑(木阑)四望通。此中先受月,无面不当风。水光射檐动,山色入廊空。且欲骋游目,残霞片片红。

7.难老泉声

泉自梳妆楼下出,分南北流(无说明文字)。谁将玉斧开,寒泉出岩窦。不谓井中冽,且笑瓮底漏。潺湲作远波,湍激知下就。源源去又来,滚滚夜复昼。

8.双桥挂雪

在泉源东,水榭西(无说明文字)。独有双桥景,偏于雪后(夜)添。柳肥亚银线,松老掀霜髯。晴披琼殿出,云透玉峰尖。水上看不厌,因风忆酒帘。

(二)祠外八景

1.悬瓮晴岚

在北峪口内(在明仙峪口内),峰头如瓮[重]叠而出,即此山发脉(源)处。祠西千叠嶂,百瓮悬其巅。不知谁氏陶,磊磊(落)浮晴烟。一脉到祠下,龙虎交蟠旋。精华不终秘,泉出无尽年。

2.文峰鼎峙

大魁阁及宝塔与[文昌阁]如鼎立。实沉照唐封,明秀瞭如掌。从知地有灵,应若天垂象。环祠山水间,罗布(列)开三榜。为问峰头人,一[样烟]霄(霞)爽。

3.宝塔披霞

内有舍利,[隋开]皇年建,唐重修,乾隆十三年重建(即舍利生生塔)。溪南向山曲,一径(迳)入招提。中有开皇塔,宝气明玻璃。秀颖插云际,下视众峰低。余霞散为绮,多傍日华西。

4.谷口双堤

南堤护马坊峪水,北堤护明仙峪水(北堤护明仙峪水,南堤护马坊峪水)。祠在瓮山怀,谷出祠山外。介然南北分,两堤若垂带。烟火几千家,相得保无害。经从岭上看,历历自天绘。(晋祠志中“堤”均写为“隄”,两字相通。)

5.山城烟堞

即晋祠堡城。山城亦如画,咫尺即仙源。但见炊烟起,不闻人语喧。家家汲新水,面面种蔬园。景多吟不迨,方信陆生言。

6.四水青畴

水分四渠入汾,灌田数十里(即四河所灌之田)。瓮山山下泉,一派分南北。南水支为三,四达真有力。汾西万顷田,共食灵祠德。绿野霭黄云,千年无旱色。

7.大寺荷风

在祠东二里许,四围皆莲花,接连数村。步出祠东路,六月[乘早]凉。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浅碧翻风盖,深红贴晓妆。连村千顷色,真作万荷庄。

8.桃园春雨

在南沙堤外,田畔多种桃花,故名。小雨不沾泥,沿堤踏沙路。水绿映霞红,滴滴香成雾。三家两家村,千株万株树。人曰小桃园(源),却似(是)桃源渡。

乾隆丁酉七秋,同社前辈诸君补祀魁禄二星于帝左右,复于阁下祀晋水七贤。礼既成,悔翁乃出所著晋祠内外景诗示人,诸君击节称快。因命堉书于两翼廊下,以公同好云。

参考文献

1.刘大鹏著《晋祠志》。

2.宋乃忠、常原生著《晋祠文物细问详说》。

(作者工作单位:太原市晋祠博物馆)

猜你喜欢

晋祠八景题记
泛东亚地区八景文化研究进展
书法作品欣赏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影摇江海,思结潇湘——第二届潇湘八景论坛在永州召开
张釜隶书《药洲九曜石题记》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晋祠周柏
三幅西夏文佛经扉画题记释析
《华严忏仪》题记及相关问题探析
溪南八景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