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
2016-03-18王永先
摘 要:本文在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高校构建开放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意义,提出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途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高技能;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河北省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依靠政府的统筹管理和政策支持,高校作为专业化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必须做出对应的调整和转型。高等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理应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本文从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强调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并根据笔者多线一线教学与管理经验提出构建开放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途径,供大家参考。
1 针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分析其现状与发展趋势
根据2016年1月22日召开的2015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获悉,2015年,国民经济总体平稳,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有好的态势。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29806.1亿元,相比于去年而言生产总值增长了6.8%。农业产值增加了3439.4亿元,增长了2.5%;制造业产值增加了14388.0亿元,比去年增长了4.7%;服务业产值增加了11978.7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1.2%。由公报可以看出,服务业比重继续提高。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6.0%,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农业优势产业比重提高。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1.0%,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可见,发展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产业调整升级的方向, 相应的对相关产业人才需求问题也将日益显现。
2 高等院校开放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
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主要来自教育部门。围绕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同时依托政府的统筹管理和政策支持,高校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从而确保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强省目标的实现。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信息服务、网络贸易也同时预示着从事物联网、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网络营销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供不应求。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培养适应信息网络产业发展具有着重大意义。
3 构建开放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途径
3.1 高校建立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信息库
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同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比如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教育体制、政府政策倾向等的影响,要使二者能相互适应,建立市场和高校双方联动的数据信息系统成为必需,要保证该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必需建立在专业的软硬件设备基础之上,有一个稳定的第三方进行运营,定期发布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和动态数据,以及在某一时间段内,市场人才需求比例,就业方向等方面的静态数据信息。同时,随着数据库的稳步发展完善,在主要面对本省产业尤其是优势产业数据基础上可拓展覆盖京津冀再到全国或者某些优势地区。
3.2 依托行业企业,开发办学,构建校企联动的办学体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高校、企业和学生而言校企合作是三方互惠互利的,这种利益关系在本质上也是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高校为企业提供适应其需求的专业人才,企业做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的培养不光在高校完成,企业成为其“校外导师”,从而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更好适应市场需要,三者优势互补。
从整体上来讲,政府在政策引导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增进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关科研计划,从而针对性的鼓励、引导高校的先进科研力量进入行业企业,企业最新的科学技术加强在高校中的推广,对于相关企业应给予一定政策和经济上的倾斜,例如可以在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给与一定倾斜,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稳定发展。
3.3 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的定位即使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部分本科院校开始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但是,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仍缺乏有效的衔接,在部分培养环节上存在着脱节,专业设置学科化,教学内容理论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培养的学生能毕业却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和企业。
因此,针对高校培养与市场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必须改革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施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这一点才是解决核心问题的关键。一是,建立上述笔者所阐述的校企合作模式,二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对应国家职业标准,针对企业专业高级人才标准,确定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不再闭门造车,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市场需要,以市场企业需求为标准,加快市场所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三是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当前对于此制度一般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较普遍,而且绝大部分职业院校职业资格的鉴定主要限于初、中级,应对市场对学生技能水平要求的提高,高校应尽快提升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水平,针对专业工作岗位,加快高校学生获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途径与比例。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 gov.cn/jrzg/2010-06/06/content-1621777.htm.
[2]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3]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
[4]郭宏.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5]孙琳.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发展问题[J].职教论坛,2012.5.
课题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适应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JSR-2015-3054。
作者简介:王永先(1982-),女,讲师,硕士,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工程管理学院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管理、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