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智慧社区评价研究
2016-03-18朱梅芸
朱梅芸
摘 要: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中的基本单元,承担着城市智慧化进程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智慧社区内涵入手,构建了一个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智慧社区实例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研究,并对智慧社区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智慧社区;评价研究;模糊综合评价
自从2009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理念,国际上涌起了城市“智慧化”的浪潮,2014年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建设目标,而智慧社区在城市建设中处于一个相对合适的实践空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研究从社区治理[1]、服务体系[2]、建设与运行模式[3]的角度来研究智慧社区。笔者借鉴北京市智慧社区指导标准的定义[4],阐述智慧社区的概念是: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仓库、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社区居民通过无处不在的感知器联接起来,以实现社区内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从而发现知识,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对社区居民生活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为了能准确地把握智慧社区,本文构建智慧社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研究,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推动智慧社区更好发展的建议。
1 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1.1 智慧社区评价指标的选取
2013年国家住建部发布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下称《指南》)提出了一个完整详细的评估体系,它涉及了六个领域,87个底层指标,同时也指出了每个底层指标的评价标准。由于《指南》中评价结构繁杂,在实际评价工作中不易操作,本文在其基础上将相近指标融合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1.2 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智慧城市社区指标的选取,构建一个层次指标体系,见表1。
2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它是一种针对多元素影响的决策做出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本文采用的AHP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评测智慧社区,具体步骤是:①模糊评价指标的确定,将指标按层级分布整理;②根据评价对象的性质设置评语集,本文中所有评价指标的评语集设置为5个评语元素的集合;③运用AHP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将二级指标按上层层次关系划分为4个矩阵,通过计算这4个矩阵和1个一级矩阵中每一行的特征向量W,使用特征向量做归一化作为指标权重;④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当偏差一致性指标与平均一致性指标的比值小于0.1,则接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⑤对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将评价矩阵R和权重集A通过模糊算子M(
3 智慧社区实例评价过程
3.1 数据收集 本文的实证研究选取湘潭市的“智慧九华”园区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国家住建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湘潭九华经济开发区入选名单,园区实施了“智慧九华”工程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其智慧社区的建设也惠及了九华居民的衣食住行,渗透到了社区服务中多处环节上。针对指标判断矩阵,笔者通过德尔菲方法将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分层进行两两比较,建立9分比例标度的判断矩阵,本次调研中共发放612份问卷,回收306份,最终有效问卷283份,将统计数据与问卷结果综合起来提交给专家,通过德尔菲法最终确定客观的因素集对评价集的隶属程度。
3.2 数据处理 对智慧九华的数据收据完成后,接下来需要针对判断矩阵计算权重集,并通过权重集对智慧九华指标单因素隶属程度的数据进行模糊计算。第一步,计算指标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一级指标U1~U4判断矩阵A、二级指标U11~U43的4个判断矩阵A1、A2、A3、A4的特征向量计算结果如下:
WA=(0.072,0.159,0.317,0.351);WA1=(0.641,0.359); WA2=(0.352,0.296,0.176,0.176);WA3=(0.637,0.258,0.105);WA4=(0.163,
0.297,0.54)。
它们的随机一致性比率计算结果分别为:0.037、0、0.057、0.037、0.01,各值均小于0.1,因此我们承认判断矩阵之间有非常好的适应度,从而接受特征向量值作为智慧九华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4 智慧社区建设与发展建议
本文借鉴了已有研究的智慧社区内涵,构建了一个智慧社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智慧社区实例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智慧社区建设发展良好,基本上充分考虑到了国家指南的指标要求,并结合本地特色满足了居民智慧化的需求。然而,现有的智慧社区建设过于的依赖于政府的干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到了物联网、云计算、互联通讯等信息技术的部署上,淡化了智慧社区以人为本的内在意义,在下阶段的智慧社区建设发展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到居民参与上来,让智慧社区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宋煜.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智慧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电子政务,2015,06:83-90.
[2]郑从卓,顾德道,高光耀.我国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09:53-56.
[3]吴胜武,朱召法,吴汉元,段永华.“智”聚“慧”生——海曙区智慧社区建设与运行模式初探[J]. 城市发展研究,2013,06:145-147.
[4]北京市社会办,北京市经信委,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Z].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