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管理与道德的关系
2016-03-18赵璐
赵璐
摘 要:政治管理是一种硬性约束,是指通过国家的相应权力机关利用国家权力以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的来对政治生活进行有计划的约束或制约的方式,为了实现政治权利的主体利益,通过国家强制力来协调不同利益的矛盾,这也是政治管理的主要功能。
道德则是一种软性约束,是调节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综合,道德受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影响,其评判标准是善与恶。道德通过教育、舆论以及人们的传统习惯来调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矛盾,是维系人们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关键词:政治管理的硬约束;道德;道德的硬约束
1 政治管理的历史发展
政治管理作为与国家政权并生共存的一种政治行为,其历史发展过程始终是与国家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相同步的,即依次经历了奴隶制国家的政治管理、封建制国家的政治管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管理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管理。
在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中,政治管理活动一般被包容于政治统治行为之中。管理权高度集中的个人家长式的政治管理形式,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中普遍采用的典型管理形式。奴隶主和地主是天然的政治统治者和管理者,掌握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切方面的最高管理权力,广大奴隶、农民则依附于他们。在这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表现为赤裸裸的压迫和被压迫关系。
到了近代社会以后,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以后,资产阶级政治管理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不仅政治管理的强度不断提高,而且政治管理的范围也日益扩展。这一时期的政治管理,一方面借鉴了工商企业管理的丰富经验和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又广泛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从而加深了人们对政治管理规律的认识,推动了政治管理实践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政治管理活动对于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管理是一种完全新型的政治管理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政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种同志式的平等关系,政治管理活动只是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必要的特别的劳动分工,担负着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科学组织和正确协调的责任。各类各级政治管理者都来源于人民群众,接受人民的委托行使管理权力。所有这些都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管理活动同以往任何剥削阶级国家政治管理活动的本质区别。
2 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时代以后,出现了阶级、国家、民族,产生了多种行业及行业人员,人和人之问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与此相适应,道德调节的范围和内容也就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它不仅要调整阶级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问、行业与行业之间、整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还要调节个人与这些整体,调节君臣、主仆、父子、夫妇、兄弟姐妹、朋友、师生等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为了调整这种复杂化、多样化的关系,道德本身也就有了很大的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之后,道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封建社会道德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道德与政治、宗教有了更多的联系,变得更加规范,更具有理论性。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平等、博爱成为资产阶级道德鲜明特点,这与资产阶级社会提倡的个人主义精神有一定的联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资产阶级道德鲜明的特点曾经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看重个人,认为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这与社会和集体处于了绝对的矛盾之中。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政治管理和道德同时存在,二者具有一定的联系,是相互渗透、互动互进的。
社会在实施政治管理的时候需要政治制度作为施行的保证,社会制度的设计需要将道德理念作为考虑对象,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需要相应的道德作为其得以合理化的基础,同时,道德服务于政治制度,某时期社会道德的确立和当时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不无关系。
但是政治管理存在于社会关系中,道德则存在于个人、家庭等各种社会群体关系中,因此政治管理和道德存在于不同的领域,二者在本质上并不相同。由于政治管理和道德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中,所以说二者调节的对象与方法各不相同。
从人类社会存在的那天道德就出现了,可以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会有道德的存在。而政治管理则在国家出现后才出现,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假如有一天国家消亡了,政治管理必将随之消亡。
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态度、言论活动等属于政治管理调节的基本范围,还包含一些宏观与微观的社会因素。
政治管理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它拥有强有力的施行保障,国家通过特定的权力机关对社会成员的公共政治生活进行调节。
道德与政治管理不同,如果说政治管理是一种硬性约束,那么道德则可以被称为软约束。道德的干预性并不强,而道德之所以能唤起人们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则主要借助的是舆论的效应以及示范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