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红包 互联网催生的新民俗?
2016-03-17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分量最重的传统节日,浓浓的年味儿凝聚着中华民族最珍视的情感。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时刻,“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也成为全球华人过年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除夕守岁,初一拜年,亲友聚会,舞龙舞狮,踩高跷等等,都是春节的重要民俗,也承载着中国人几千年来绵延不绝的精神之根。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抢红包”正成为一个参与人越来越多的春节新民俗。
派红包本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原本就有讨个吉利、沾点福气的意味。在过去,红包的流动往往是从长辈到晚辈,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讲究的是面对面的祝福。多少年来,这种习俗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符号,在不断地重复中得以强化。
近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包括派红包在内的年俗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以往的一双手到另一双手,演变成从一个手机到另一个手机。其间的触感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亲情、友情的浓度却并未衰减,甚至因为这种先天的便利性,发一发,抢一抢,互动的频次大大增加,则分享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化了。
互联网红包还是一个红包,除了或多或少的一点现金,更应该被在意的,则是红包里浓浓的祝福。传统的中国人当然应该生活在传统中,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本义所在,红包就是构成传统的一个侧面。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公务员还是农民工,都是红包世界的一个节点,都在漾满祝福的正月里,喜气洋洋。
从两年前商家用于促销的一个广告创意,到家人、同事、朋友、同学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形式与方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同“互联网红包”,并玩出越来越多的新花样。这为互联网时代的春节,增添了不少的亮色。
同时,各大互联网平台,也都以红包为噱头,展开了强大的商战。各个平台,根据各自需要争取的用户的特征,推出了各种机关算尽的红包玩法,将互联网红包从最初的潮男潮女们的小众玩法,向更宽广的领域推进。使更多的人,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来自信息时代的便利和福利,并投身其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小的红包,更像是一剂互联网经济的催化剂和发酵剂。
2016年,红包带动商业模式的升级,并带动互联网特色向更广更深的维度迈进。这种由中国民俗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中国式的商业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留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一个红包,浮在面上的是钱、是游戏,而蕴藏在深层的则是文化与价值观的潜移默化。传统文化之所以有生命力,正在于不断衍生新的方法,惟其不断出新,方有可能在传统的延续中,建构新的传统和新的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