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学生习惯培养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2016-03-17龙志强

关键词:习惯培养初中语文

龙志强

【摘要】语文是一项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涉及面广、知识量大,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收效不高导致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兴趣不足。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轻轻松松就能够学好语文,不恰当的学习习惯则会导致学生语文学习收效甚微。本文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进行论述,从学生的积累习惯、提问习惯、总结习惯、运用习惯等角度谈一下我对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点总结。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 习惯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55-01

俗话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笔者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决定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语文科目知识点多、知识结构复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科学引导,以便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技能,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

《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及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要做好语文学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是无法实现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静下心来,从基础知识入手、从身边生活入手,不断的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主要平台,现行的语文教材内容都是专家们从千万篇名作中选出来的精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综合性,学好了课本内容,也就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善于挖掘每篇课文背后的相关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写作目的,以便能够通过更多的知识拓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牢固的掌握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写作手法等内容。

此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不断拓展学习范围,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开展有效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学习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比如常见的一些事物的特殊性质,例如各种植物的特点,不同鸟类的叫声、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了这些常见事物的特点,再进行有效的资料搜集,就能够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积累。例如学习《看云识天气》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民谚中关于云的内容,例如“云往东一场风,云往西水积积,云往南水漂船,云往北晒棉被”等等,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日后的写作、会话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的发问习惯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归根结底疑问、发问是学习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学生青春期的心理发育,学生的成人意识日渐增强,他们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天天跟在老师屁股后面问东问西,而是经常表现出“我懂,我只是不想说”的态度,这种骄傲自大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有效学习。《论语》中提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盲目自大的坏处,鼓励学生向圣人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以便他们能够及时的解决自身的疑惑,不断地消灭知识盲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不少学生不好意思向教师发问的现象,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的发问、回答、辩论,让他们能够自由的进行提问,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名义向教师提问,避免某些同学面子上过不去,采取各种引导策略鼓励学生及时的进行问题的解决。另外教师还可以督促学生提问:“如果你们没问题了,我就要问你们了”,用这样风趣幽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不解之处,尽快进行难题的解决,让学生养成敢于发问、善于发问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总结习惯

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学生认知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积累、情感认知不断提升,对于学习、对于生活、对于世界的认知视角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相关知识的调用。然而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知识,加上语文知识的相似性以及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学习的知识复杂紊乱,感到头疼不已,例如“文不加点”的实际意思是什么?“细大不捐”又是什么意思?到底是“黄粱一梦”还是“黄梁一梦”?种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理清思路,让知识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垫脚石”,而不是成为自己烦恼不已的“绊脚石”。例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搜集一些常见的易错字、多音字,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及小组互助等形式来进行这些知识的整理,编撰一本“错字集”,让全班同学、全级同学都能够通过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提升学习的认知能力。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善于进行知识梳理,例如描写季节的古诗词有哪些?描写积极情绪的古诗有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有哪些等等……通过学生的知识梳理与整理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有效运用与掌握。

四、培养学生的运用习惯

顾名思义,“学习”中既要用心去“学”,也要善于“练习”,以便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有个成语叫“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自身的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单的掌握一些理论知识,空会“纸上谈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实践运用,让他们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转化为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就可以在班上设置“语文板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进行板报内容的更新,同时定期进行板报内容的评比,对于优秀内容进行奖励,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板报内容可以是知识总结、也可以是学习心得、还可以是名人名言等等,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学习过程中收获的知识进行分享、交流、实践运用,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此外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学习的内容来进行“专题”撰写,例如在国庆节的时候搜集一些与建国、现代化建设、国家未来发展展望相关的内容,丰富大家的学习视野,共同展望美好的未来。

总之,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有效引导,以便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技能,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继英 浅谈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未来英才》 - 2015

[2]张应启 谈谈初中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 2014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