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专业研究生翻译实践中词汇层面的错误分析

2016-03-17都洁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期

都洁

摘 要:文章是以错误分析为研究方法的一项实证研究,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一次课堂翻译实践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最基本层面——词汇层面的各类错误分布情况,并尝试找出相对应的纠错方法,希望能够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错误分析;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实践

一、文献综述

传统语言学将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大块,而词汇在语言习得和使用中占据核心部分。英国语言学家 D. Awillins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仍能传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就什么也传达不了。”在二语研究方面,词汇作为语言的中心组成部分,二语教师和二语习得研究者最为重视的一块。

对比分析理论和错误分析理论是进行语言学习者错误研究时应用最广的两大理论。对比语言学盛行于20实际五六十年代,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认为外语学习的主要障碍来自于母语的干扰。然而,对比语言学在忠实于语言学习外部环境时忽略了语言学习者本身的因素。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发现对比语言学不能准确预测二语学习者的全部错误,于是对比分析法逐渐被错误分析法取代。

二、引言

错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不断与语言错误斗争的过程。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所犯的语言输出错误。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前辈们所做的关于错误分析的研究,选取的语料大多都是学生们的作文。但根据我个人曾多次批改学生作文的经验来看,作文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教师很难做到完全理解每一位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句子,然而理解的偏差就很容易导致错误归纳的偏差,从而导致错误分析的结果失去应有的价值。因此本次研究我选用的语料是学生的随堂翻译(汉译英)作品,有中文原文作为参照,可以避免许多理解上的偏差,因而对错误的分析和归类也会更客观和准确。

(一)研究对象

安徽大学2014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研一),分别来自新闻、环境、生物、艺术、经济等九个专业,文理分布相当。一共四十名学生,男女生各20人。以往的错误分析多以高中生或大学本科生也就是社会教育的基础或是中高档阶段作为研究对象,而本次研究以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社会的高等教育阶层(硕士研究生)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词汇的使用方面的错误分布情况。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随堂翻译指定作品的方式,翻译的内容是杨航的知名散文《盼头》。翻译要求为可以查阅纸质字典、词典,但不可借助任何网络手段帮助翻译。本次翻译练习在课上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因而搜集的语料真实度高。班级共四十名学生,当次课有两位同学因事请假,故搜集到38分有效语料。

三、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结果统计

笔者通过仔细批改38份有效语料,分析总结出了在学生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词汇方面的全部错误,共九种。

(二)结果分析

下面就错误数量由多到少,所占比例由大到小来依次对错误进行分析。位列排行榜榜首的错误类型是词的误选,在38篇语料中一共出现86次,占总百分比的31.5。词的误选往往是由于学生对近义词、形近词甚至是音近词的混淆而导致的。

例一:

a.《盼头》原文:“盼有一个好爱人”,这里的“爱人”一词我们可以选用wife,spouse等词,但38分语料中有26份都选择了lover一词来表示。然而lover一词一般用来表示情人,情夫居多,用在这里很不恰当。

b.又如原文“自己竟成了一个大男人,一个养家糊口的忙碌人了”,有的同学翻译为“I turn out to be a male,a busy man to support a family”学生选择的male一词,虽说是有“男人”的意思,但male(男性)主要是和female(女性)对应存在的,而原文中提到的男人是和孩子对应存在的。如果用male 一词,给人的感觉是小时候是female,长大了变成male,因而male用在这里不合适,我们可以选用a fully grown man或者直接用man也可以表达。

排名第二的错误类型是词性错误,在38篇语料中一共出现47次,占总额的17%。之所以会混淆词性是由于学生普遍缺乏词类意识,时常忽略单词的词性,只注重词义。比较常见的是把形容词和副词混淆,名词和形容词混淆。又有些单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形式都有,但基本功不扎实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用错。

例二:

a.…while adults usually wish spring comes fastly…

b.…I could enjoy the gourmet food and eating meat…

a句中的fastly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形式,fast本身就是副词,用来形容动词comes,不需要加词缀ly。b句中的gourmet是名词,意思是美食或美食家,而在b句中学生却把它当成了形容词,用来形容food,画蛇添足。

排名第三的错误类型是冠词误用、漏用,在38篇语料中一共出现42次,占总额的15.6%。冠词在英语中的出现频率极为频繁,但由于其没有太强的语意功能而时常被忽略或者误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个学生翻译实践中的真实例句。

例三:

a.…A big dream can sustain∧(the) whole life…

b.Everyday is ∧(a) new day

c.…Without the water,the fields become dessert…

a句和b句都因缺少冠词而使得句子不完整,c句和d句却都在不需要的地方加上了冠词。如c句中,失去了水,土地就会变成沙漠,这里的水water是泛指,不需要定冠词the修饰。

例四:

a.…we should have some hopes for our life…

b.…I want to share the burden for my parents…

a句中的介词for应改为in,意为“在我们的生活里”,for表示为了,语意不通;b句中for应改为with,与某人分担重任是固定搭配share the burden with,这里既可以算是介词使用错误也能算的上固定搭配错误。

四、纠错研究

(一)错误类别

Corder根据中介语发展的特点,把错误分成前系统性错误,系统性错误,后系统性错误。反应在本次课堂翻译实践中,词性错误、词的误选、助动词系动词混用、词义重叠都属于前系统性错误;词的形式错误、搭配错误、介词错误都属于系统性错误;冠词误用漏用和数的错误都属于后系统性错误。

(二)纠正什么样的错误

对二语教师来说,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学生的错误是否应该纠正的问题,而是哪些错误应该被纠正,如何纠正更有效的问题。在此阶段,教师应直截了当地指出其错误,使其能及时发现并纠正; 或及时予以引导,示以正确的用法,并作出相对的解释。而对于学生因语言技能不熟练而出现的前系统性错误,教师应宽容待之,不用多作解释,提出正确说法即可。对后系统性的错误,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语法系统,教师适当加以引导,由学生自己纠正。

(三)由谁纠错和怎样纠错

纠错不只是二语教师的任务,学生也很有必要加入进来。理想的纠错策略应分为三部:1.学生自我纠错;2.同伴纠错;3.教师纠错。

1.学生自我纠错

学生出错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应以引导为主,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自我纠错本身也可以强化正确的语言形式。并且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积极性,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2.同伴纠错

因个体的能力有限,有些仅靠自我纠错无法解决的问题就要交给同伴合作完成了。同伴纠错是自我纠错的一种及时补充。自我纠错时很多错误发现不了,这时不妨互相交换一下,也许能发现不少平时遗漏的错误。其次,同伴纠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部分。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3.教师纠错

以往大家似乎都会这样认为:教师的纠错越详细越具体纠错的效果越好。其实不然,这种纠错形式并未引起学生对错误的反思和理解。因此,对于学生的错误可以采取直接纠错和间接纠错相结合的方法。直接的书面纠错主要是对学生自己不能纠正的系统性错误,间接的书面纠错主要指教师使用相应符号指明错误所在和提示学生错误类型,由学习者自行改正,学生纠正不了时,可以进行同伴纠错。

五、总结与思考

词汇是二语学习的基础、重点也是难点;错误又是语言学习的一大特征。通过本次的实证研究,我分析总结了学生作品中各种词汇错误,将其归为九类,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纠错方法,希望对二语教学和今后的词汇纠错研究有所帮助。

当然,本次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1.本次研究选取的预料是学生的翻译作品,虽避免了因理解上不同带来的差异,但因有中文原文为参照,所以对词汇学习重点模块——连接词的考察甚少。2.本次研究选取的文章是散文,今后可以用小说、记叙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进行研究,看看错误类型是否会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Corder S.P.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67,(5):36-42.

[2]James, C. Errors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 [M]. London:Longman, 1998.

[3]黎素薇.论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搭配错误的关系[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5.

[4]吕长竑.词汇量与语言综合能力、词汇深度知识之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2):17-21.

[7]杨连瑞,张德禄,等.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