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发展开放型经济考察

2016-03-17李继宏

开放导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广西一带一路

李继宏

[摘要]近年来,广西借助区位优势,实施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广西仍然面临许多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障碍,需要在发展实体经济,统筹协调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发展加工贸易,提高物流效率等方面取得突破。

[关键词]一带一路 广西 开放型经济

[中图分类号]F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6)01-0060-04

一、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一)“南宁渠道”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政策沟通

南宁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中国离东盟最近的省会城市,目前,已有6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了总领馆,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政策沟通和协调带来了便利。同时,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从2004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2届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政策沟通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东盟投资与商务峰会、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泛北部湾就业经济合作论坛等会议和论坛聚集了一大批中国与东盟的高级官员和智库,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多个领域的政策沟通,形成了一系列以《南宁共识》、《南宁宣言》、《南宁倡议》命名的会议文件。“南宁渠道”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政策沟通与协调。

(二)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成效

近年来,广西积极开展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海、陆、空全方位打造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海上互联互通方面,广西北部湾港已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1个港口通航,开通了12条直航东盟国家港口的集装箱班轮航线。航空方面,广西已经实现了与东盟10国中除文莱以外其余9个国家的空中通航,航线达到19条。公路方面,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防城至东兴高速公路两个出边通道已建成通车。今年3月,越南经广西接驳苏满欧多国公铁跨境运输线路开通,标志着一带一路在广西实现了衔接。铁路方面,广西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铁山港四大港口实现了与广西铁路网全网互通,广西南昆铁路、益湛铁路、湘桂铁路、黔桂铁路、玉铁铁路与港口形成了水铁联运的出海格局。口岸建设方面,目前广西拥有一、二类口岸25个,其中一类口岸19个、二类口岸6个,边民互市贸易点26个。

(三)面向东盟的传统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增长迅速

2002年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启动以来,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进出口额从2003年的8.26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198.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3.5%,东盟已经连续14年成为广西最大贸易伙伴。2015年1~8月广西对东盟国家进出口85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4%,东盟继续保持广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广西重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推动“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和“电子商务倍增计划”等项目,加快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建设。2014年9月南宁被列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2015年6月中国—东盟最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美丽湾”上线运行。目前,该电商平台已经与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7个东盟国家建立合作关系。2014年,广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100亿元人民币,增速高于全国40多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广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9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7%。广西在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主渠道地位已经初步确立。

(四)广西在与东盟国家的跨境金融合作中占得先机

目前,广西已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在东盟10国的全覆盖。2014年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1557亿元人民币,累计突破3700亿元人民币,在西部12省(区)、8个边境省(区)中继续保持第一的地位,人民币已经成为广西跨境结算的第一大货币。在结算量增加的同时,跨境人民币业务品种也实现了多元化,从传统边境贸易拓展到整个经常项目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境外项目贷款等资本项目投融资结算领域,业务主体由企业拓展到个人,结算方式由银行柜台结算延伸到电子商务。在与东盟银行业的联系上,广西银行业已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等6个国家的商业银行建立跨境人民币代理结算关系,开展了除文莱以外其余9个东盟国家的货币柜台挂牌交易。2014年1月,为深化与周边国家金融交流合作的需要,广西启动了沿边金融改革实验区的建设,在促进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在推动人民币周边区域化,提升广西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中占得先机。

(五)人文交流密切,民心相通基础好

广西是我国第三大侨乡,海外华侨、华人有300多万,分布于世界9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有80%分布在东南亚国家。海外华侨、华人架起来广西人民与东盟国家的友谊桥梁,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近年来,广西还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广西人民与东盟国家人民的友好交流。到2015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已经举办了17届,中越边民大联欢等文化交流活动也举办了多届,加深了广西以至中国人民与东盟国家人民的友好交往。目前,广西已与东盟国家缔结37对友好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推动教育合作方面,广西共有28所院校招收东盟国家留学生,2014年东盟国家在广西留学生人数已突破万人。

二、广西发展开放型经济存在的主要障碍

(一)经济基础薄弱,对广西开放开发的支撑力有限

从2004年到2013年,广西实现了GDP总量从3433.5亿元增加到14378亿元的提升,但是占全国GDP的平均比重仅为2.4%左右。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小,经济活跃度不足,难以对区域开放开发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也导致了广西在与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交往中呈现较明显的“通道经济”特征。2014年经广西口岸报关出口到东盟的货物总值为1630亿元,其中广西区外货源达到1374.5亿元,占84.3%,而区内货源不足20%。作为广西主要出口贸易方式的边境小额贸易中,同样也是省外货源占据绝对地位。

“通道经济”对于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固然重要,但是过多依靠“通道经济”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推动广西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至广西整体的经济实力贡献度偏低。

(二)对外开放水平与区位优势不符

2012年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次发布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区的对外开放度指数排名,广西以10.4分排在全国倒数第九,不仅与上海、广东等东部省市差距大,也落后于四川、重庆、陕西、新疆、云南等西部省区。2013年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发布了27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对外开放度指标得分和排名,广西首府南宁排在全国倒数7。2015年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又一次发布了中国城市和区域对外开放指数,对全国70个地级城市的开放程度进行评分和排名。在经济开放度、技术开放度和社会开放度三个一级指标中,广西地级市没有能够入围单项前二十名。表明从广西整体到省会城市再到地级市,开放水平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显然与广西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不符。

(三)加工贸易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足

广西加工贸易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规模小。2014年,广西加工贸易总额83.8亿美元,仅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0.6%,加工贸易占全区外贸进出口的比重为20.7%,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二是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配套能力弱,尚未形成产业集聚。2014年广西加工贸易总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仅有广西中石油和南宁富士康两家,与四川、重庆等西部省市相比,差距较大。由于缺乏大企业的带动,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也不多,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并未真正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也未显现。三是高端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服务滞后,加工贸易增值率低。数据显示,2013年广西加工贸易增值率仅为32.1%,远远低于同期全国73.2%的水平。广西加工贸易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了其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偏小。

(四)出海出边通道物流效率有待提升

广西出海出边物流效率偏低主要体现在,一是港口集疏运不畅。作为广西沿海港口主要集疏运渠道的沿海铁路是地方铁路,存在运价高、运力不足,车皮难以保证等问题,抵消了广西作为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的优势,许多大西南的货物甚至广西本土的货物宁愿选择绕道广东,以至出现了“广西货不走广西港”的尴尬局面。二是航线覆盖面小、班轮密度低。目前北部湾港拥有的外贸航线以东盟和东北亚近洋航线为主,到欧美以及地中海地区的远洋航线至今还未开通,货物只能在香港和新加坡中转,难以满足货主及时、定期、快捷的需求。三是边境口岸设施不足,布局欠合理。中越边境的友谊关口岸是一类口岸,但是友谊关口岸查验现场与办理业务的联检大厅分离设置,增加了通关时间。作为越南车辆换装指定区域的口岸限定区内场地狭小,换装效率低下,作业时间长,造成车辆拥堵。四是口岸边检与交通部门的协调和协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在与东盟国家的通关便利化方面,尽管南宁海关加大了改革力度,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环节过多,加之东盟各国的海关法规制度各异,检验检疫程序、标准和规则存在差异,以及受到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和数据共享等问题的制约,都造成清关成本过高,影响物流效率的提升。

此外,作为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载体的产业园区及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不足,资本、技术和优势产业的集聚乏力,真正的大规模产业集群尚未有效形成。在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广西也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积极推进。

三、广西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建议

(一)发展实体经济,夯实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基础

广西要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通道经济”要坚持发展,但不能过度依赖,应当加大力气发展实体经济。首先,要把广西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到2014年底广西已经拥有食品、汽车、石化、机械、冶金、建材、电子信息、建筑、电力、有色金属等10个千亿元产业。对于这些千亿元产业除了要继续保持和扩大规模以外,还应当向技术创新领域突破,实现从“广西制造”向“广西创造”迈进。而对于正在向千亿元迈进的造纸与木材加工、医药制造、生物等产业,在做大的同时,更要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将产业做强。其次,还应当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区外商品在广西本地的加工、生产、增值,提高广西经济的实力,将“穿岸”而过的“通道经济”发展成为对本区域发展带动作用更强的口岸“实体经济”,从而为全面提高广西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一方面大力推动两广一体化,借力发展;另一方面深化与云贵川等大西南省份的合作,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广西区内的“三区”统筹,协同发展。广西正在实施“双核驱动”与“三区统筹”的发展战略。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双核”中的“一核”是广西开放程度最高,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区域,也是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深化对东盟合作的重点区域,广西应当推动北部湾自贸区通过国家审批,推动广西开放开发上新台阶。西江经济带作为另“一核”,重点发展航运、能源、水利等产业,为广西的开放开发提供支撑。左右江革命老区,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开放度最低,迫切需要通过开放开发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双核”驱动的同时,应当加快推动老区的开放开发,将老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

(三)做大做强加工贸易,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一是要完善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载体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软硬件投入,为加工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载体。二是开展链式招商,错位发展。三是提高引进项目的规模和技术含量。对于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上下游关联企业多的加工贸易企业和技术含量高的加工贸易项目,应当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四是严格准入标准与加强后续服务相结合,通过良好的引进和协助机制,促进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首先,加强北部湾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港口经营性项目的建设,打破垄断经营的模式,共同开发公共码头、深水航道和专业化深水泊位,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其次,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加快铁路建设,探索港口企业与沿海铁路联合经营模式。改革现行的铁路定价机制,以扩大规模和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收益。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强港口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连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对接。再次,通过扩大港口航线覆盖面和班轮密度,吸引大型的航运公司进驻,扶持一批港航物流企业,通过物流企业的专业优质服务,提高港口效率。另外,改善口岸软硬条件建设,加强口岸管理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提高口岸信息化水平,实现数据共享,落实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各项措施,为企业提供便利的通关服务,加速货物验放。最后,推动国家层面与东盟的海关与检验检疫合作,在我国已与新加坡达成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安排的基础上,推动我国与东盟其他国家推行AEO互认。

此外,还应当优化广西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力争在互联网+时代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在重点向东盟开放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向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开放,发展广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和相互投资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广西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建设。

(责任编辑:垠喜)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广西一带一路
广西广西
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广西尼的呀
浅析赣江新区给南昌带来的红利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