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对地理教学评价的思考
2016-03-17夏清滢
夏清滢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方法和相应的评价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依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教师只是注重教学形式的变化,没有切实做到对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教学评价机制的改变不合理等,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开展创新的教学评价,从而有效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 多样型评价
过去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价模式主要以分数进行单一的分等,这种模式仅注重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查,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这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价应当着力避免的。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应当对教师在知识层面的教学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以及整体综合素质,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的评价方面应当积极探索更为多样的途径与形式,具体可以采用问答、访谈、论文、报告、作业、日记、问卷、成长记录、自我反思、笔试、观摩等方式;而对于学生学业的阶段性水平评价则可以仍然延用传统的笔试方法,探索得分评价与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新的评价模式。
比如,在一个学期结束时,教师可以采用合理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目的在于准确评价学生一段时期的学习和发展,在学期末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常规地理测试,并且详细分析试卷,充分利用测试机会,明确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如地球的大小和形状、经线纬线、经度纬度、地球自转和公转、四季的变化等等。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很片面,不能真正分清楚这些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一节课,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易混乱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北半球作为案例,通过为学生演示一年四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来明确昼夜长短变化,进而使学生明确四季变化的来龙去脉。通过讲解,学生明确赤道昼夜等长时是北半球春季或秋季,在北半球夏至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半球多,南半球少,北半球昼长夜短,在北半球冬至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半球少,南半球多,北半球昼短夜长。
二、学习水平型评价
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是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评价体系中,对于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与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与考查,应当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评价的一个较为常用的评价途径。比如,在考核七年级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如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七大洲和四大洋,还要为学生设计技能操作,如比例尺运算等,很多学生对于比例尺运算十分茫然,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机会,为学生查缺补漏,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学习能力型评价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当教育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更应当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与技能。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身是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应当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这类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在技能与知识型试题设计中得到体现,同时也可以体现在试卷以外的其他多种多样的形式之中。
例如,要求学生完成关于特定问题的课外调查报告,在讲授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地理知识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对自身的生活环境所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通过实地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或上网搜索等途径来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明确亚洲地形特点、亚洲主要河流、北美洲地形特征、亚洲气候类型、北美洲气候分布等。然后进行各组互评等评价活动,选出写得最好的小组。这种考查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勇于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而使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特长与才华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示。当然,能力性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及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更为公平、公正、公开;不仅如此,还可以使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身问题、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完善自我,进而将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评价过程之中。
四、 生活实践型评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进而完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生活实践之中进行学习,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运用生活实践评价,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还可以充实学生的学习资源。此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地理教材上没有讲解到的问题。
比如,在讲授多民族国家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找到各个民族的服饰图片和民俗的相关知识,找找自己家中是否有具有民族特征的物品。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民族服饰的图片,让学生竞猜哪些是高山族和满族的服饰,哪些是藏族和回族的服饰,哪些是苗族和朝鲜族的服饰等,并且向学生提问,人数最少的民族是哪个民族,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民族服饰;人数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民族,民族服饰是哪张图片等。通过运用生活实践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可以将掌握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五、 开放体验型评价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开放性体验教学评价。比如课外考察、收集和整理地理材料、口试、地理小论文撰写、编写地理手抄报、制作地理小物品、学生自行编写考试题等等。每一种评价方式自身的特征和适用的领域均不同,因此,教师要注重将地理教学评价渗透到自身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由于目标领域不同,因此,必须要选择不同的考查和评价方法。结合学生学习特征以及评价内容来选择开放性体验学习评价。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个盒子,让学生自己编写试题,将所编写的试题写在纸上,将纸折叠起来放入盒子中。学生按顺序抽取试题进行口试。在口试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出题的学生可以为答错的学生解答和指正。有的学生编排了如下试题:台湾岛地处亚热带和( )带地区,气候( ),物产丰富,台湾岛“海上米仓”的美称说明了台湾岛盛产( )。通过这名学生的设问和其他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学生对于台湾岛以及热带划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形成型评价
教师在教授学生具体地理知识之前,不仅要实施具有战略性的规划,还要采取具有适应性的策略。战略性规划就是指站在全局性、全面性视角之下,对地理课程教学计划实施安排。适应性策略是指教师在战略性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之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坚持随机应变的原则。形成型评价属于适应性策略范畴之中,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小型测试,上节课教授学生的地理知识就是测试的内容。通过测试,教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而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来对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调整,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在形成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掌握随机应变的教学技巧,所编排的试卷必须要体现地理知识的难点、重点和疑点。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评价应是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教学评价的发展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过程。通过成功运用地理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地理教学评价的六大类型,目的在于提升地理教学评价的水平,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