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桶面中的“罪与罚”

2016-03-17文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班连惠美罗永祺李美钗陈夏珍

发明与创新 2016年2期
关键词:面汤罪与罚等量

文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2)班连惠美罗永祺李美钗陈夏珍



桶面中的“罪与罚”

文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2)班
连惠美罗永祺李美钗陈夏珍

现如今,许多学生、“上班族”等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在煮饭、吃饭上,经常用桶面代替正餐。于是,市场上各种品牌的桶面充斥着各大超市的货架,桶面也因食用方便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网上流传着许多关于食用桶面的危害,于是我们对此展开了研究。

一、调查研究

1.问卷调查

确定课题的具体研究方向后,我们初步拟定了几个基本问题,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59张,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3张,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多数同学不知道面桶为什么会漏水。

②近半数同学认为面桶内壁上的物质是蜡。

③极少数同学会为了口感直接将桶面放在微波炉里加热后食用。

④大多数同学认为桶面直接加热后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说不出原因。

2.随机调查与分析

考虑到校内调查的局限性,我们又去街上对行人进行了随机采访。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有的人不常吃桶面,是因为觉得吃桶面不利于身体健康;有的人常吃桶面则是因为学业繁重、工作繁忙等。对于“吃桶面的危害源于哪里”,多数人觉得可能与面桶、配料等有关。

3.收集资料

上网搜索不难发现,桶面处处“暗藏危机”。“荧光纸杯有毒”、“品牌桶面和奶茶杯卷入致癌风波”、“桶面用非食用级废纸做饭碗”等网络传闻比比皆是,也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针对这些传闻,专家及时给出了解释:面桶内壁接触食品的一面不含荧光剂;面桶的原材料是食用级纸板,为了能承载泡面的热水,面桶内壁淋有聚乙烯的涂层。

那么问题来了,在开水的“刺激”下,含有聚乙烯的涂层是否会析出有害物质?

二、实验

我们买来不同品牌的桶面,将桶底裁出,用小刀轻轻刮取上面的物质,反复几次也只刮出纸屑。而在内壁上却轻易刮下了一层薄膜,这层膜正是聚乙烯。

聚乙烯膜直接与面饼和面汤接触,那它是否溶于水?

1.将等量聚乙烯膜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发现聚乙烯膜既不溶于冷水也不溶于热水。

2.将等量聚乙烯膜放入模拟的热面汤中,聚乙烯膜逐渐溶解,并散发出刺激性气味,所以聚乙烯膜可溶于沸腾的面汤。

3.将等量聚乙烯膜放入刚加热过的猪油中,聚乙烯膜立即收缩,发出“嘶嘶”声,一会儿冒出大量白烟且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聚乙烯膜被溶解。所以,聚乙烯膜可溶于温度较高的油脂。

针对上述现象,通过上网查询我们了解到,聚乙烯的熔点在100℃到120℃之间。当接触到温度较高的液体时,聚乙烯有可能塑料氧化。

为探究聚乙烯的热塑性,我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将聚乙烯膜碎片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聚乙烯膜软化。继续加热,聚乙烯膜熔化成流动的液体。

2.熄灭酒精灯,让液体冷却。此时液体凝固,且无法从试管中取出。再次加热,凝固后的聚乙烯膜又熔化成流动的液体。

三、研究结论

面桶直接接触面汤的那层物质并非人们所认为的蜡,而是聚乙烯。通常人们使用的一次性杯子、保鲜袋等都含有聚乙烯。

聚乙烯有热塑性,能溶于温度高于100℃的油、水,因此在使用这些物品时,禁止放在微波炉等电器中加热。加热后聚乙烯分解出来的物质,遇到高温和油脂时容易析出,随食物进入人体后易致癌。

所以,我们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面桶冲泡桶面!(指导老师:杨翠刘宝强黎明)

猜你喜欢

面汤罪与罚等量
等量代换
明星逃税罪与罚
拌面汤
确定等量关系的三种方法
等量代换
四招“锁定”等量关系
小瓷碗
馏面汤
百度商业模式“罪与罚”
面有毒,别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