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还眼
2016-03-17
以“眼”还眼
还记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一经典比喻吗?为使这扇窗户变得越来越明亮,人们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眼线、眼影、睫毛膏、眼镜、眼保健操……为了眼睛,人类也是蛮拼的。
睫毛膏
任何时代的女孩子都爱美,古代女性怎样画睫毛?公元前400年的古埃及,当地女性就已经知道画眼妆了。没有眼线、眼影,她们就用烧焦的杏仁、铅来涂睫毛,然后用鳄鱼的粪便和蜂蜜调和定型,防止颜色脱落。
1830年,来自法国的香水师Eugene Rimmel发明了第一支在市场销售的膏饼状睫毛膏,它的主要成分是蜡膏和煤灰。后来,这个彩妆的牌子发展成为今天的“芮谜”。虽然Rimmel发明了睫毛膏,但1913年美国化学家威廉姆斯才是把睫毛膏发扬光大的人。
威廉姆斯有个妹妹叫美宝(Mabel),她超级想拥有一双撩人的双眼,以便获取心爱男孩的芳心。于是威廉姆斯便混合了凡士林胶(Vaseline)和炭粉,调制成一种能使睫毛变得黑密动人的膏体。最后,美宝成功赢得意中人的青睐,睫毛膏也顺其自然地被命名为美宝莲(由妹妹的名字Maybel以及Vaseline的后半部分组成)。
眼镜
关于眼镜的发明者众说纷纭,迄今为止最普遍的观点是意大利人发明了眼镜。
事实上,聪明的古人早就发现凸透镜能放大所见之物,在公元1000年,就出现了阅读石,帮助人们放大字迹进行阅读。
1268年,英国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在研究了平凸镜片的放大效果、分析过光学原理之后,提出了制作放大镜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建议利用镜片制作望远镜。
然而,想到用眼镜来改善视力并付诸于行动的人是来自佛罗伦萨的科学家索文诺·德格里·阿马迪,约在公元1280年,他把水晶打磨成一对凸透镜,以矫正远视。
值得一提的是,最开始制造的眼镜没有镜架,使用很不方便。16世纪末,埃尔·格雷科制造出第一副带镜脚的眼镜。至此,眼镜的基本形状算是固定下来了,经过不断改进,慢慢变成今天我们熟悉的样子。
墨镜
很少人知道,最初的墨镜是一种军需品。
早期的飞机都是敞篷式的,为了正常驾驶和保护眼睛,飞行员都配有一副风镜。1923年的一天,一位美国空军中尉像往常一样戴着风镜登上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他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很快他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可能是太阳炫目的光线对眼睛和身体带来了伤害。
随后他拜访了当时极富盛名的博士伦公司,希望他们能发明一种有效保护眼睛的特殊眼镜。经过几年的分析和多次实验,该公司终于发明了一种绿色镜片的太阳镜。这种太阳镜的镜片用优质光学玻璃制成,经过热处理和化学处理,内部的金属粒子可以吸收部分太阳光线,阻挡紫外线和红外线射入人眼中。
1930年,世界上第一副墨镜终于诞生了。
眼保健操
人们日常所说的眼保健操最初被称为眼保健功,理论依据源于中医气功、推拿和针灸穴位说。世界上与此类似的还有更著名的贝茨疗法。
1920年,美国眼科医生威廉·贝茨自费出了一本书《不用眼镜治疗视力缺陷》,他经过37年的临床实践认定,所有视力问题都是眼睛疲劳和神经紧张造成的,只要放松眼部就能恢复正常视力。因此他自创一套眼保健操,包括用手掌遮住眼睛后再睁眼看,以及轮换看不同的物体等,声称能纠正近视,甚至能治疗白内障。
该理论风靡一时,但1929年就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认为是虚假广告。美国眼科学会、国际视觉矫正协会等国际主流机构一致认为,贝茨疗法缺乏科学依据,且对矫正视力没有明显帮助。(据蝌蚪五线谱、知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