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津县小麦产业供给侧改革

2016-03-17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0期
关键词:延津县导向供给

罗 鹏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2)



延津县小麦产业供给侧改革

罗 鹏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分析了盐津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小麦产业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措施,重点在于坚持4个导向,实现4个转变,以及强化科技和体制创新。延津县坚持优质导向、特色导向、安全导向、专用导向,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机制创新、实施集群发展,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以市场和消费需求为导向,强力推进优质、绿色和无公害小麦种植,促进小麦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有效带动了全县经济发展。

农业;小麦;供给侧改革;延津县

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了十二连增,粮食产量、进口数量、库存量都达到历史峰值,但是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存在结构性矛盾,高端、个性化、差异化农产品短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给不足,部分低端农产品供过于求。2015 年12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1]。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2]。当前,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突出一个“变”字。只有创新改变,才能确保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

延津县是中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中国食品工业强县。长期以来,延津县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客观制约,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存在农民卖粮难和种地效益低的问题。为求破解之道,延津县委、政府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粮食安全、品质提升、循环利用、产业融合为重点,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3-4],走出了一条传统农业县依靠小麦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

1 坚持4个导向,实现4个转变

1.1 坚持优质导向,实现了普通小麦向优质强筋小麦的转变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已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且局部地区丰年有余,但小麦生产的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专用小麦品种和优质专用商品小麦缺乏。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对提高我国小麦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5]。延津县小麦种植面积近6.7万hm2,近年来,通过市场引导和有效的政府推动,利用订单种植实现了购销加工有效衔接,促成小麦品种种植结构重大调整,实现普通小麦向优质强筋小麦的重大转变,优质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5年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已达3.3万hm2左右,有效地满足了加工企业的需求,同时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龙头企业以高出市场均价0.2~0.4元的价格收购优质小麦,农民增收效果比较明显。

1.2 坚持特色导向,实现了原粮生产向种子繁育的转变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发展思路[6]。近年来,延津县根据地理区位优势和土壤地理肥沃的特点,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延津县农民种粮科技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做大做强种子产业。目前全县发展种子繁育田1.7万hm2,每年生产小麦良种1亿kg以上,销往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及陕西的关中等地,覆盖小麦种植面积46.7万hm2以上,为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开辟了新的空间。

1.3 坚持安全导向,实现了一般种植向绿色有机转变安全性高、品质感强、特色显著的好产品少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的现状[7]。小麦生产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有生产出更多的绿色安全小麦,才能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补齐小麦“去库存”这个短板[4]。近年来,延津县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小麦 “三品一标”、环境生态友好和产品利益的差异化开发,制定了《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并认真加以实施,生产的小麦品质稳定性和一致性明显优于全国其他各大小麦主产区。2002年11月,2.5万t延津县优质强筋小麦首次作为食用磨粉小麦出口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西兰等国。2010年延津县3.0万hm2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2015年基地又重新通过农业部核查验收。2013年2月,0.1万hm2有机小麦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专家验收,获得了有机小麦认证证书,成为贵州茅台集团的有机小麦原料基地,基地农户增产又增收。

1.4 坚持专用导向,实现了传统面粉加工向多样化中高端制品的转变当前,我国消费市场一方面低质低价的农产品堆积滞销;另一方面,高质特色产品少,无法满足消费需求。要真正做好去库存,生产的产品必须满足多元、个性、特色消费需求,这也是延津县努力和发展的方向[8]。近年来,延津县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2012年新良粮油公司落户延津县,通过市场调研,创新发展思路,投巨资建设专用粉、预拌粉生产线,日处理小麦能力达1 950 t,涵盖高中档全系列专用面粉,是达利园、盼盼等多家知名食品企业的主要专用粉供应商,营销网络遍布全国,电子商务小包装面包粉全网销量遥遥领先。2016年该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成为国内专用面粉及烘焙行业的著名品牌。2013年落户延津县的克明面业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持有的“陈克明”挂面品牌是我国驰名商标,在全国面制品行业中产值、产量和增长速度均居第1位,用延津小麦做成的挂面最高卖到48元/kg,畅销北京、上海市各大超市。

2 强化科技和体制创新

2.1 强化科技支撑在自然资源与劳动等要素约束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供给与需求的品种、结构、区域矛盾更加突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进步[9]。延津县组织县农业、技术监督等部门专家制定了《小麦标准化生产地方标准》,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服务,保证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落实。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及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通过土地流转,在延津县僧固乡、司寨乡建立了黄淮海冬麦示范农场和200 hm2高标准、节能增效小麦品种展示示范田,每年引进半冬性小麦品种50个以上,从中筛选出适合新乡市种植的小麦品种进行推广,同时承担省市小麦栽培、土壤肥料、植保耕作等多项试验示范项目,成为引领延津县小麦产业发展的科研实验基地。

2.2 推动机制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10]。延津县委县政府按照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工作要求,引导扶持金粒麦业、新良粮油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了“企业+协会+基地+农户”和“订单+现货+期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种子原种化、种植订单化、生产标准化、购销加工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培育了“金粒” “新良”等知名品牌,成为全国大宗农作物产业化发展的典型,被誉为“延津模式”。

2.3 实施集群发展立足延津县优质小麦资源招商引资,促进优势产业集聚,湖南克明面业、香港麦丰食品、福建精益珍食品、中德合资云鹤食品、河南笑脸食品等一批终端面制食品加工企业,以及湖南酒鬼酒、新乡新平川等白酒企业先后入驻延津,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游紧密关联的小麦产业化集群,形成了以小麦为头雁、以“面粉—面条—面点—速冻食品”和“白酒—包装—印刷—物流”产业链为两翼的“雁阵”发展布局。食品产业集群已跻身全国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3 结语

目前延津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品牌形象,小麦种植由普通小麦向优质、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优质小麦的种植、加工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被誉为“延津模式”。但是,面对经济新常态,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优质小麦产业基础尚不牢固、产业整合度有待提高、龙头企业后劲不足等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永远在路上,任务艰巨,今后延津小麦供给侧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引领,持续创新,敢为人先,做足做好农业去产能工作。

[1] 胡燕磊.农业供给侧改革如何发力[J].农家科技,2016(4):1.

[2] 吴海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6(5):38-42.

[3] 胡晓云.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真正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合作经济,2016(3):11.

[4] 赵俊晔,于振文.中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171-174.

[5] 张卫.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 确保“舌尖上的优质”[J].中国食品,2016(2):5-8.

[6] 韩俊.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提高粮食产能[J].农村工作通讯,2016(3):46-50.

[7] 张红宇.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引领力量[J].农村经营管理,2016(4):1-2.

[8] 许经勇.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供给侧改革[J].北方经济,2016(4):30-32.

[9] 魏国强.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6(4):5-8.

[10] 陈锡文.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改革势在必行[J].农村工作通讯,2016(5):28.

Supply-side Reform of Wheat Industry in Yanjin County

LUO Peng (Wheat Institut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e refor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and countryside prosperity. In this research,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Wheat Industry in Yanjin County were analyzed, which mainly pay attention to adhering to four guiding, realizing four transform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ystem. Yanjin County stick to quality oriented, character oriented, safety oriented and special oriented, strengthe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moting mechanism innovation, and implementing cluster development. Through innovat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Yanjin County took market and consumer demand as the guidance, promoted the planting of high-quality, green and pollution-free wheat, accelerated the continuous upgrading of wheat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ounty.

Agriculture; Wheat; Supply-side reform; Yanjin County

罗鹏(1972-),男,河南固始人,副研究员,从事农业科研管理研究。

2016-08-12

S-9

A

0517-6611(2016)30-0193-02

猜你喜欢

延津县导向供给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延津县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延津县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