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16-03-17王德栋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薛 伟,王德栋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薛 伟,王德栋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培养创新应用型森林工程专业的卓越农林人才,必须构建合理的教学实践体系。笔者通过对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目前森林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实践教学的创新和突破。根据森林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期通过践行完善后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农林人才。

关键词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森林工程;实践教学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专业创建于1952年,以环境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为依托,形成以森林生态采伐及木材高效节约利用、林业装备工程及工程测试、林区道桥工程与物流工程、森林工程管理与林业信息工程、森林作业与环境及安全保护和森林工程产品检测及生物能源开发利用6个研究体系,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重点建设专业[1]。传统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理论和“填鸭式”灌输,忽略实践教学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农林人才不能与现实的社会需求相呼应,逐渐将林业生产、森林资源、生态建设的课程边缘化,不利于卓越农林领域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影响着农林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森林工程专业应该不断地探索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满足当代农林行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需求[2]。实践教学体系是优化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3]。在以往的探索研究中,虽然很多高校对森林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实验课程等做了深入研究,但是依据森林工程专业特性和面向卓越农林计划的实践教学研究还很少。因此,该研究以培养创新应用型农林人才为目标,通过分析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改革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1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过度重视培养通识能力和就业宽口径,导致学生职业能力不足我国的森林工程专业是在前苏联森林工业的基础上创建的,历经森林工业专业到森林采运专业,最后到森林工程专业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是由前苏联森林工业专业的教学体系发展而来的,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森林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过于模式化,许多课程和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课程体系建设和更新遇到“瓶颈”,没有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对接。在当前的森林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就业宽口径和通识能力的教育,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时缺乏系统性的建设,结果导致培养的学生职业导向不清,行业衔接缺位,职业能力不足。在“大森工”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森林工程专业都制订了以就业宽口径为目标的培养方案。纵观现阶段森林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为了达到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开设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多达45门,涵盖了森林工程专业6个研究体系的理论课程;另一方面,原有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不成体系[4]。很多学生除了上课之外,还将精力花费在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辅导班和资格考试上,说明培养方案的制订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施行宽口径教育模式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人才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没有根据专业的特殊性设置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衔接不当,导致森林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不足,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最终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许多课程,却不能真正将这些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森林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是适用于行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这就要求优化森林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系统地培养相应行业的卓越人才,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目标,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1.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成体系,缺乏综合性和相互融合传统的森林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前期开设的课程多为专业基础课,后期才逐渐加入实践教学环节。森林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期间,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期间。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与之配置的实验教学环节,甚至省略了部分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互动和交流。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对理论知识的疑难进行探讨,只能被动接受,自行消化。即使大部分理论课程设置了实验教学环节,但是实验教学内容固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操作过程僵化。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学内容没有和森林工程专业的特性相结合。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前后分散且各成体系,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当中,导致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艰涩,解决问题的思想淡薄,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游刃有余地处理工作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培养人才的知识储备和结构受到限制。森林工程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缺乏也是导致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原因之一,高校的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引导者,是传授知识的直接参与者,其综合素质决定着知识的传授水平,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目前,森林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过硬,实践能力略有缺陷的情况。许多教师是经过该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其专业知识范围受到局限。

1.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缺乏深入性和实际价值在培养实践型卓越农林人才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但是我国森林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是教育经费有限,办学经费紧张,用于实践教学的资金更是不足,致使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场地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实验基地建设薄弱,实验室运行效率低下,容纳度较小,承受力较低,开放时间和开放空间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和开发创新实验的需求。森林工程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虽然占有较大比重,包括测量实习(2周)、金工实习(2周)、生产实习(2周)、毕业实习(4周)等,但是由于实践基地建设薄弱,企业主动邀请高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多是教师联系好实习单位,由教师或者企业相关人员对企业运行和生产技术进行讲解和参观。在企业实践基地的教学计划中,通常进行两周的实践教学,然而现实的工厂生产是个繁琐的过程,时间长、工作量大、工序繁琐,短时间的实践教学仅仅能在每个工序上进行实践教学,一次实习也不可能到多个实践基地进行。

2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2.1构建适合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的保障[5]。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专业为了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门成立了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制订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融入实践教学,以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森林工程专业六大研究体系为基础,配以涵盖大学工科教育的基础课程,建立森林工程专业面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全新人才培养方案。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要与卓越计划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相融合,互相支持和各具特色,共同起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在全新的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中,森林工程专业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培养创新实践型农林人才,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目标,构建了适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经改革和优化分成18个部分,包括军事训练、测量实习、金工实习、森林工程规划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林业起重输送机械设计、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大学物理B实验、林区道路工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形式与政策实践、思政课实践、第二课堂、校内和校外公益劳动、校外企业生产实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优化后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在该专业学生前两年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大三期间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设计性实验和大学生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四期间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2改革和完善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森林工程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不断更新和改革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监督、评价和考核制度。在全新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优化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增强了理论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基础性实验的改革以及设计性实验的开发。为了培养学生拥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科学知识,在森林工程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机械制造基础、工程力学、优化技术、测量学、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索道、林业起重机输送机械、森工机械与装备、工程技术经济学、森工信息技术、森工装备辅助设计、三维模型构建技术、森工装备工控技术、林区道路工程、工程测试技术、起重机控制技术、振动与模态分析、工程材料学、有限元分析、森工机器人技术基础等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课程等专业技术领域的基础课程。在今后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和规范意识,在森林工程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理论课程实验、校内和企业的参观实习、专业技能的课程设计等必修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方案中,通过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第二课堂包括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竞赛、辩论会、名人讲座等;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大学生创业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科研专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大学生教育创新项目等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程度,增加互动式教学内容,建立更多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学生实践的自发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近几年,随着国家和黑龙江省对森林工程专业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专业建立了两个国家级的实践教学中心和两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包括森林工程规划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自动选材和造材模拟系统以及索道仿真系统;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国家级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也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包括森工规划与木材运输实验室、木材加工与利用实验室、林区道路工程与桥梁实验室、木材运输实验室、林业与木工机械实验室以及贮木场作业实验室等。森林持续经营与环境微生物工程实验室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6]。

2.3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森林工程专业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重视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一些稳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2015年森林工程专业系主任薛伟教授代表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森林工程专业与辽宁华原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签订了实践基地协议并揭牌,作为森林工程专业第9个长期的实践教学培训基地,开启了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推进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森林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分散到各个实践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学习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专业技能。企业实践注重的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地弥补了校内学习和实践的不足。产学结合、做学交融、研学融合,依托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不断地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以企业模式和市场机制为导向的生产过程中,开展边实践教学,边理论学习,边实践操作的教学实践活动,强化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7]。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符合现代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卓越农林人才,还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共同进步,实现互惠互利和可持续发展[8]。

2.4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开放公共实验室,加大各院系专业实验室的合作。学生可以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实验室和实验室设备,建立长期有效的实验室使用和安全责任机制,进一步开放实验室,增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专项课题研究、创新创业和教育创新等驱动项目[9]。建立驱动项目的管理机制,并与实验室保障运行机制相结合,强化学生驱动项目的制度化和实验室使用的规范化。森林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采用单一或者双导师制,在选题方面注重于设计性和实验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60%以上的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都需要在实验室或实践基地完成。学生通过在驱动项目、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申请、设计、答辩和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反复研究和试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语

森林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投入,经过整个教师团队的不断努力,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0-11]。笔者主张根据森林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适合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完善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实施方式,推进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开放实验室建设,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最终制订合理的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用性卓越农林人才。

参考文献

[1] 薛伟,耿志伟,万雷.森林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8):6088-6089.

[2] 周新年,邱荣祖,张正雄,等.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J].森林工程,2013,29(6):171-175.

[3] 张璐,苏志尧.基于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森林生态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4(5):55-57.

[4] 王亚玲,刘洪柱,孙景林,等.森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探索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6):106.

[5] 高志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工程,2014,4(5):90-92.

[6] 薛伟,郭德禹,林文树.基于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森林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4,30(6):186-188.

[7] 刘占柱,尚微微,姚丹,等.跨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66-69.

[8] 谢华丽,高志强.借鉴国外经验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J].农业工程,2015,5(5):108-111,104.

[9] 成胜利.中原工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D].郑州:郑州大学,2012.

[10] 辛颖,薛伟,侯卫萍,等.森林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361-363.

[11] 肖生苓,王立海,董希斌,等.森林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J].森林工程,2013,29(3):157-160.

Study o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Forest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Plan of Cultivating Excellent Tal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ducation

XUE Wei, WANG De-do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AbstractA reasonabl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excellent tal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of forest engineering. Through study 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forest engine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to seek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engineering and goal of the plan of cultivating excellent tal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and ways were reformed, the exist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were perfected, and reasonabl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was formulat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excellent tal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with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rough practice to perfe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Tal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ultivation plan; Forest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基金项目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JG2014010585)。

作者简介薛伟(1962- ),男,黑龙江绥化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森林工程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22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2-301-03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