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高校逻辑学教学问题研究

2016-03-17刘张华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逻辑学逻辑程度

刘张华

(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江苏盐城224007)

地方性高校逻辑学教学问题研究

刘张华

(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江苏盐城224007)

作为一门兼有工具学科、人文学科和基础学科三重性质的学科,逻辑学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当前的环境和背景下,逻辑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地方性高校的逻辑学教学更面临着大部分专业不开逻辑学的窘境。要改变地方性高校逻辑学教学现状,必须从上层的主管部门、逻辑学自身的市场培育及逻辑学功能的宣传三个方面共同展开。

地方性高校;逻辑学;教学

作为一门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学科,逻辑学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但由于历史或现实的各种原因,逻辑学在世界各国的受重视程度差别很大。总体来说,逻辑学在西方发达国家更受重视,普及程度也比较高,但在中国等东方发展中国家,对逻辑学的重视程度相对较轻,逻辑学教育普及程度也比较低。在我国,虽然有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逻辑学的重要性,并且国家近年来在一些职业能力考试中也加入了逻辑知识能力的考核,但是整个社会对逻辑学的认知及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面临这种情况,很多人可能会问,对一个社会来说,逻辑学是否重要?如果逻辑学重要,该如何加强整个社会的逻辑教育?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逻辑

逻辑学是一门兼有工具科学、人文科学和基础学科三重性质的科学。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的初衷是为了规范说话辩论,但最后研究发现逻辑学的作用绝不仅仅于此,而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1953年爱因斯坦在写给斯威泽(J.E.Switzer)的信中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1]而且,他还认为,中国的先贤没有发展出西方式的科学是不奇怪的,因为中国缺乏发展西方式科学的基础。严复先生曾赞赏培根将逻辑方法视为“是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2]我国当代逻辑学界对逻辑学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南京大学张建军先生在2002年1月12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了《真正重视逻先生——简论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从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及逻辑学的特征论述了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并呼吁“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大健全的逻辑意识和逻辑思维素养的培育,使之成为新世纪营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良性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3]在王习胜、张建军教授合著的《逻辑的社会功能》一书中,他们指出“逻辑学的发展水平,是一个社会理性化程度的标志。一个真正重视‘逻先生’,真正拥有‘学逻辑、用逻辑’之风的社会,才有可能实现‘赛先生’和‘德先生’所昭示的理想”[4]。

不仅逻辑学者认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逻辑,很多国际组织也充分肯定了逻辑学的作用和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4年列出了7大基础学科,分别是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理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和生命科学。近年来,我国对逻辑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在的公务员考试、MBA、MPA、GCT等考试中都把逻辑作为选拔人才的必考内容,把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选拔应用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基础学科的分类,还是我国选拔应用人才的考试,都体现了逻辑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对逻辑的需求。社会需要逻辑,并不是因为逻辑学者的推动,也不是由于某些部门把逻辑作为选拔人才标准的示范作用,而是未来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无论是科学还是社会的发展——都需要逻辑思维与逻辑精神。

二、地方性高校逻辑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对逻辑的需求,对具有逻辑思维能力人才的需求,要求整个社会去推动逻辑学的普及,当然离不开学校的逻辑教育。当前,逻辑学教育在我国中小学中几乎完全缺位,所以,逻辑学教育任务就落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确,我国高校也正承担着这样的任务。近年来高校逻辑学的教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现在开设逻辑学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拥有逻辑学硕士点和博士点的高校也在不断增加,培养的逻辑学人才也是逐年递增。但是,由于高校教育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开设逻辑学课程的高校还不够多,逻辑学课程开设的受众也不全面,逻辑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其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近年来,学界关于高校逻辑教学的讨论的越来越多。但这些讨论主要集中于高校逻辑学教学模式、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改革,简单地说,就是怎么使得高校逻辑学教学与现代接轨,使得高校逻辑学教学现代化,这是所有高校逻辑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尤其是对重点高校更是如此。不能否认,这是我国逻辑学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并不是对所有高校都是如此紧迫,尤其是对一般的地方性高校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这些讨论预设了一个前提,那就是首先有广泛的逻辑学教学基础。这对那些重点高校尤其是具有逻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的高校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于大多数地方性院校来说,该预设是需要讨论的一个前提。因为,对于多数地方性高校来说,逻辑学的教学基础比较薄弱,逻辑学课程开设的很少,受众面也很窄,所以逻辑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并不是它们最紧迫任务,因为它们的问题不是教学现代化的问题,而是先要解决从“无”到“有”及从“小”到“大”的问题,或者说是逻辑学教学的开设及扩大问题。在我国,逻辑学是一门“小众”学科,对于重点大学来说,逻辑学的“小众”主要是指研究逻辑学的人相对于其他专业很少,而不是逻辑学的受众少,但对地方性高校来说,逻辑学的“小众”不仅仅指研究逻辑学的人少,更主要的是指逻辑学课程的开设面窄,逻辑学的受众少,逻辑学课时也不多。

当然,逻辑学教学现代化的改革要求对重点高校来说是必需要面对的,对于已开设逻辑学的地方性高校以及将开设逻辑学的地方性高校来说也是不可回避的任务,但地方性高校最直接、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高校都能开设逻辑学,扩大逻辑学课程的开设范围,增加逻辑学课程的受众。

三、地方性高校逻辑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之原因分析

地方性高校逻辑学教学面临这样的问题,和逻辑学本身的特征以及我国社会的氛围是密切相关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教育界对逻辑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我国社会中逐渐认识到逻辑学的重要性,在一些能力考试中都加入了逻辑能力考试,但是整个社会对逻辑学的重视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作为培育人才的教育单位,不论大学还是中小学,普遍对逻辑学缺乏足够的了解,更谈不上重视。尤其是在中小学,逻辑学几乎绝缘于教学课程设置中。即使在大学里,逻辑学学科建设及逻辑学教学也是颇受冷落,和逻辑学重要性应有的地位相距甚远。就目前来说,全国逻辑学博士点13个,硕士点60个左右。根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高校2529所(包括独立学院283所),其中本科院校1202所,其中具有研究生培养的机构788个,普通高校571个,科研机构217个。①很明显,相比于全国高校的数量及具有研究生授予权的学校来说,数量明显偏少。而且,逻辑学作为基础性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在高校教学中的普及率也偏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高校的能力不足,主要是因为心理上对逻辑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能够建立逻辑学硕士点甚至博士点授予权的学校,一般来说,对本科生逻辑学教学也是比较重视的。此外,还有政法类院校对逻辑学的重视程度要高一些,但其它的没有逻辑学学位授予点的非政法类高校,重视程度普遍较低,除非个别学校领导的重视。

2.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学生缺乏对逻辑学的了解与重视

1978年以来,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在这个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带来了社会功利性的扩散。在大学里,和经济或者能带来高回报的专业成了热门专业,而不能带来高回报的专业或课程就成为了冷门。现在大学里经济、法律、管理、电子等专业就成了人们,而哲学、历史和文学就成了冷门,逻辑学也同样如此。笔者在开设素质课程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询问学生为什么会选择逻辑学。主要的回答有三种:一种是觉得逻辑学是高大上,选修有面子;第二种就是为了学分而来,完成规定的学分任务;第三种是觉得逻辑学有用,但这种只占有很小的比例。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根本不了解逻辑学,或者说谈不上很了解,对逻辑学的重要性也没有清晰的认识。在他们看来,逻辑学也许很重要,但逻辑学不能给他们带来高额的回报,不能带来直接的利益,即使是要参加的公务员考试要考逻辑,他们也只是应付性地去对待。所以,虽然社会上现在对逻辑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这种重视并没有完全反映到学校,也没有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从而导致逻辑学建设与逻辑学教学的相对滞后。

3.我国逻辑学培养的人才较少,不能满足高校的全面需求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扩招导致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也使得高校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现在高校的普遍要求都要求博士学位,但是我国逻辑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很少,只有13个,每年培养的博士也很少,这就使得高校对逻辑学教师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即使有的学校为了开设逻辑学课程,但因为逻辑学师资的缺乏,只能让其他专业的老师兼任,这一方面对这些老师来说是一种负担和压力,同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从而使得逻辑学教学的受欢迎程度降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逻辑学在高校的发展。

无论是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是学生的认识以及师资力量的缺乏,归根结底都是因为逻辑学在整个社会的地位不够。一般来说,一门学科得不到发展,或者是由于学科本身的问题,它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不一致;或者是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该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逻辑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无论是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4年把逻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并列为7大基础学科,还是我国现在把逻辑学作为公务员考试、MBA、GCT等测试的必考内容的出发点就可以看出逻辑学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逻辑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不是由于学科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对逻辑学的重视程度没有达到应给与的程度。所以,要发展逻辑学,要把逻辑学提升到与其作用相称的地位,必须提升社会对逻辑学的重视程度。

四、地方性高校逻辑学教学发展的建议

1.地方性高校要从心理上重视逻辑学

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逻辑学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课程开设不足。一般来说,是否开设、是作为必修还是选修以及开课多少都是由学校或院系设置的专业培养计划所决定的,而培养计划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学校及院系领导的影响,甚至可能直接决定的。在制定的培养计划中,是否开设某门课程、以什么方式开以及开设多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学校或院系相关部门直接决定的。所以,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逻辑学的开设与否以及开设的多少,首先要看相应的职能部门重视程度。从笔者所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看,因为学院及系领导的重视,一直把逻辑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一共64课时。而从全校来看,还没有其他院系和专业把逻辑学提高到如此重要的程度。

所以,从现实来看,只有高校职能部门重视,才能使得逻辑学课程有开设的可能,也才能使得逻辑学教学可能发展其起来并扩大。

2.大力发展逻辑应用研究,拓展市场对逻辑的需求

地方性高校开设逻辑学课程的普及程度不高,一方面与相应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另一方面也与当今学生对逻辑学的需求前景不看好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段都有它的“热门”学科,但总结起来,这些热门学科无一例外满足一个特征: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好。无论实际是否如此,只要社会对此有这种认识,那么这就是热门学科。而对于热门学科,无论是在高考中还是更高层面的研究生考试中,都出现了竞争激烈的场面。比如说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等学科,无论从招生规模还是招生的分数,都是远超一般学科。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在于社会普遍认为这些专业好找工作,发展前景好,从而都朝着这些专业报考,推高了进入门槛。反过来看,那些相对冷门的专业,就出现了报考学生少、录取分数低的现象。这种鲜明的对比是市场的正常现象,是社会成员的理性选择,不能苛责,也无法苛责。

在人们的眼中,逻辑学就是一门“冷门”学科。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的确如此。市场对逻辑学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不大,另一方面,也缺乏专门需要逻辑学专业学生的高吸引力行业。这就导致了逻辑学与市场的脱节,导致逻辑学对学生的吸引力降低。这种吸引力的降低,一方面降低了社会对逻辑学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高校相应的管理部门对逻辑学教学的不重视。

但是,在逻辑学者眼里看来,逻辑学非常重要,逻辑思维能力对任何行业、对任何人都是必须的。但这种认识不能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要发展逻辑,要真正体现逻辑的重要性,还需要扩展逻辑学的市场价值,即扩大逻辑的应用范围,加强逻辑的发展前景,从而扩大市场对逻辑学专业能力的需求,从而使逻辑学成为一门相对“热门”学科。现在有些学者已经在做这些事情,比如说,逻辑的社会功能研究,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对逻辑学的需求。

3.加强逻辑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认知度

从笔者的从事逻辑学的教学过程来看,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已经在社会工作的人士,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就是他们对逻辑的了解很少,甚至没有。如笔者前面所说,在全校素质课程的开设中,虽然选修的人不在少数,但大多数并不是因为对逻辑学感兴趣来学的。大多数学生或者为了学分,或者只是对逻辑学有一个模糊的感觉——高大上——而来选修。在社会上,很多人士,包括具有大学教育经历的人士,都对逻辑一知半解甚至是不解。这就给逻辑推广带来了另一个难题,提高社会对逻辑学的了解和认识。

只有社会对逻辑学了解了,认识到其作用,才可能和逻辑学者一样,做出支持逻辑学发展的行为,甚至从事逻辑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因此,对逻辑的宣传工作,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目前,有些学者做了一些宣传工作,或者通过相关文章的发表宣传,或者通过其他的教学工作来宣传逻辑。比如说张建军先生发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上的文章,介绍了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和人文学科,阐明了“逻先生”是“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基础,要发展“德先生”和“赛先生”,必须真正重视“逻先生”。再比如说,由金岳霖先生创办、现由刘培育先生主持的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30多年来坚持专家办学,开拓创新,使得很多人能够有机会接触逻辑与语言学的学习,极大拓宽了逻辑学的受众面。

正是这些人的工作才使得逻辑学有今天的良好发展势头。虽然势头良好,但前路还很漫长,逻辑学的宣传工作还有待继续推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逻辑学也得到了一定的推进。但是这种推进无论是相对于西方逻辑学的发展程度还是逻辑学本身的重要作用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地方性高校的逻辑学的普及程度低有着一定的关系。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只有在解决了逻辑学的“有无”、“大小”问题,才能像重点高校一样,更多关注逻辑学的教学改革问题。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地方性高校的重视、离不开逻辑学在市场的地位及社会对逻辑学的了解及认知度。只要这几方面共同作用,无论是地方性高校,还是社会的逻辑学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使其与其作用、地位真正相符,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强的理性基础。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网站。

[1]许良英,李宝恒.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C]//赵立中,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574.

[2][英]穆勒.穆勒名学[M].严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98.

[3]张建军.真正重视逻先生——简论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N].人民日报理论版,2012,1(12).

[4]王习胜,张建军.逻辑的社会功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0

The Study of Problem of Logic Teach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LIU Zhang-hua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Yancheng,Jiangsu224007,China)

As a triple-property subject of tool subject,arts subject and basic subject,Log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But we haven’t attached enough importance to it now.And the logic teach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have encountered the plight that most majors don’t offered it.To change the status of the logic teach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we must take measure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he first is the upper department in charge,the second is the market cultivation of logic and the third is giving publicity to the role of logic.

Local University;Logic;Teaching

B81

A

2096-0239(2016)04-0061-05

(责编:彭麟淋责校:明茂修)

2016-05-04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项目编号:PPZY2015B105;盐城师范学院教研项目“应用型高校逻辑学教学改革研究——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项目编号:13YCTCJY026。

刘张华(1980-),男,安徽宁国人,江苏盐城师范学院法政学院逻辑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

猜你喜欢

逻辑学逻辑程度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浅析《逻辑学》的教学方法
创新的逻辑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杰文斯逻辑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简单的逻辑学》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国内逻辑学教育普及理论模型的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