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2016-03-17王龙艾尼瓦尔
王龙 艾尼瓦尔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王龙艾尼瓦尔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作为与时代潮流距离最近的一个群体,对互联网及其周边产品的使用最为频繁。互联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等特点,正成为大学德育工作的一种新模式。本文在分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概念是2012年由易观国际的于扬首次提出的,它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为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互联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及各种相关互联网产物,让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它不仅是平台工具,也是新的教育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分配中的优化和整合作用,将互联网优势深度融合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工具的教育新模式。它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是长期、全面、深度的。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对传统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的一次变革。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校一项国家使命。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大融合时代背景下,利用一切方法全面快速长久地让当代大学生坚持理想信念,贯彻爱国主义思想,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大学生培养成实现中国梦的攻坚力量的重要一环,也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的突破和创新。
中国教育第一代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以辅导和案例方式传递给学生,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进入中国教育的4.0时代。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为要求,以学生真正提高政治觉悟,加深思想教育程度为目标,使新时期大学生能更主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总体看,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持基本认同态度,但普遍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课程内容比形式重要,教师比方法重要,过程比考核重要,师生互动比教师灌输重要。师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倾向要求高校教育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内容和形式上体现时代特色,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活起来,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学生工作者是高校中的一线德育教师,是思想教育的实践者,是学习生活的引导者,是成人成才的服务者,心理健康的疏导者,也是职业规划的指导者。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政治思想状况主体是良好的,呈现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势。同时,也应看到,部分教师还存在各种思想政治问题和薄弱环节。由于工作压力和职业道路不够明确,导致高校辅导员教师的队伍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没有一支长期固定可靠的辅导员队伍,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些影响。如此情况下,我们要严把教师考核聘用政治关,在源头上和过程中加强管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可靠、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观点正确的教师队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同时,要落解决实辅导员教师的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指明方向,帮助他们坚定信心,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上。
二、互联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
1.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催生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类似慕课等新型教学尝试使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翻转课堂这一种新教育模式旨在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让学生能更专注于主动学习。教师尽可能少地占用课堂时间传授信息,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利用互联网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通过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在网络上与同学讨论分析,需要时查阅大量免费网络资源,获取知识。而教师的授课内容只是对学生自学中的疑惑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规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可以通过类似的实践检验学习成果。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进课堂就能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
2.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途径和方式丰富
互联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学生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渠道日渐增多。例如,使用QQ、微信和微博等通讯方式的大学生用户逐年增加。开放的交流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快速传播,并得到及时响应。理想信念教育、仪式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更多形式在大学校园里开展,从组织策划到讨论完善,再到计划实施,所有环节都能在通讯网络上进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课堂教育,普通专业通过“两课”获得最基本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则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课程,同时更需要加强“第三课堂”甚至是“第四课堂”的学习。与此同时不止是“两课”,甚至是在进行其他课程教育时,教师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正确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在日后的工作中主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大学生在校园中通过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塑造积极的价值观。互联网+对于学生活动策划与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例如,校园征稿征文、线上投票、网络海选以及线上答题等诸多新媒体方式,互联网平台都让学生更迅速、更便捷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一定的奖惩制度激励大学生积极进取,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例如,综合测评制度与奖学金和入党等指标挂钩,以综合测评成绩为抓手,鼓励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多参与校园活动,多提高政治觉悟,多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这样的奖惩制度能促使大学生做更多有道德的事情。
总之,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塑造高尚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途径有很多,关键是学校社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大学生自身也应端正态度,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学生互动交流平台的完善
易班、微信公众号等大型学生互动交流平台的建立和运行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充足的优质网络资源。如果能合理利用易班教育、管理、服务的功能,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活动,就能全方位地优化大学生对党团学、班级、社团等组织的管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使平台教育和平台服务成为形式活泼、内容充实、功能丰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互动社区。这样的网络互动社区,也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块有利阵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作用,组建一直稳定的平台管理队伍,能构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积极开展平台线上线下的活动,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增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三、互联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很多不良不法信息掺杂在网络资源当中,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要建立一支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高校辅导员就是这支队伍的主要构成。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就是离大学生朋友们最近的那棵树,那朵云,那个灵魂。借助互联网+的开放生态和连接性,我们能摇动更多的树,能推动更多的云,更能唤醒更多的灵魂。我们要主动出击,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互联网这个重要载体传播健康的文化和思想,让大学生朋友接收到更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正能量文化内容。
高校应尽快开设网络道德课程。让同学们通过课程学习,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网络道德学习,找到正确的网络教学资源。要注意陶冶大学生行为操守,激发他们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让我们的主流文化、道德思想在网上正确的传播,取得真正的德育效果。我们要通过网络道德课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下如何面对互联网:(1)遵守网络道德,正确使用网络能使我们开阔视野,扩宽认识世界和掌握知识的渠道,能不出国门看世界,能在显示屏前掌握最前沿的资讯。(2)目前,网络道德教育的开展较为滞后,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不健全,网络道德问题凸显,并开始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怎样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服务,同时有效遏制网络信息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拥有了良好的网络道德,就能正确获取网上的新闻信息、娱乐信息、教育资源等,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而是多样化,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结构的扩展。
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快网络文明的建设和监管,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大环境。对于很多网络不法行为学校和老师无能为力,只有完善监管和惩治制度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建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构建和谐的网络社区。同时,要规范网络运作制度,加快实名制步伐,对一些公共信息实行“网络纠察”,依法管理,给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更好的环境,减少孤军奋战的压力。
[1]李爱民,张晓明.互联网:新时期大学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1 (3).
[2]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J].远程教育,2015(4).
[3]蔡伟.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5-04-09.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5.051